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聯合會專區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聯合會快訊 > 物流信息化 > 正文

崔忠付:全球貿易形勢下 中國冷鏈物流的機遇與挑戰

發布時間:2016-07-01 10:10:14 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

——在2016全球冷鏈物流峰會上的講話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崔忠付
(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齊聚甬城寧波,共同參加“2016全球冷鏈物流峰會暨8屆中美冷鏈物流會議”。首先,我謹代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向參加本次會議的各位嘉賓代表致以誠摯的歡迎,向寧波市人民政府及支持本次峰會的其他機構和企業,表示衷心的感謝。

    2016年以來,全球經濟繼續深度調整、復蘇乏力。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面臨嚴峻的經濟下行壓力。2015年我國全年貨物進出口同比下降7.0%,出口額下降1.8%,進口額下降13.2%,這是自2009年以來中國進出口貿易時隔6年后的第一次“雙降”。國際貿易的持續疲軟和增長乏力,深刻影響了經濟全球化進程,也對我國物流業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今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貫徹落實《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的關鍵之年。1-4月份,我國進口物流總額增速回落,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5.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2個百分點;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等因素影響,進口物流總額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同期下降7.5%,國際物流需求總體偏弱,國際物流形勢不容樂觀。

    隨著國際產業轉移步伐地不斷加快,全球采購、全球生產、全球銷售的物流發展模式正日益形成,迫切要求我國形成一批深入參與國際分工、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物流企業,暢通與主要貿易伙伴、周邊國家便捷高效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形成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物流中心,應對日益激烈的全球物流競爭。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貿易形勢,和嚴峻迫切的國際物流需求,未來我國物流的應對措施和突破方向有四個方面。

    一是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打造陸上經濟走廊和海上合作支點,推動互聯互通、經貿合作。構建沿線大通關合作機制,建設國際物流大通道,完善重要樞紐節點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支持優勢物流企業加強聯合,實施“走出去”戰略,目前一些快遞快運企業和供應鏈企業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二是不斷優化國際物流需求結構,促進外貿結構逐漸從“大進大出”到“優進優出”的轉變。積極推動消費升級類商品(例如高價值食品)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進口物流量增長,同時合理調整大宗商品物流需求量的增幅。

    三是加快物流企業服務轉型和功能升級。站在國際化經濟貿易發展的高度,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互聯網融合創新、投融資模式創新和“走出去”方式創新,適應國際化物流發展的需要。

    四是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支持物流企業建設一批出口產品“海外倉”,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

    本次峰會的主題是“全球食品貿易一體化,共繪冷鏈物流新愿景”,食品貿易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在整體貿易形勢低迷的情況下,逆勢上揚,保持了快速的增長步伐,給冷鏈物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2016年以來,歐盟農業食品出口持續增長,其中出口中國的食品金額已占到其出口總額的三成左右。2016年4月,中國與東盟食用水果雙邊貿易額達到3.65億美元,同比增長7.67%。另外,隨著中澳、中韓等國自貿協定的簽署實施,國外海量高端食品進入中國市場,澳大利亞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大牛肉供應國,每年出口到中國的牛肉按價值計算已占國內進口牛肉的50%以上。智利水果出口商協會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再次以84%的進口份額成為最大買家。佳沛公司2016年向中國出口的奇異果數量將創新高,達到 2400萬箱,比2015年1800萬箱的銷量增加三分之一,中國將超越日本,成為佳沛公司最大的出口市場。

    在需求和資本的推動下,中國生鮮電商快速發展,據統計2015年我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到560億元,并將在2017年突破1000億元,交易的大部分產品為進口紅酒、海產品、牛羊肉、水果、乳制品等。中國的跨境生鮮電商在全世界也可謂做的風生水起,像天貓、京東、中糧我買網、天天果園等電商平臺相繼建立了海外倉,打通了跨國供應鏈。前不久天津自貿區與天貓國際合作打造“保稅倉+現場購”模式,啟動了跨境O2O生鮮體驗中心。還有像伊利、得利斯等食品制造企業,也正在抓住食品貿易和互聯網的風口,與國外企業合作開展食品跨境電商業務。

    以上這幾點都為冷鏈物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而且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國內中產階級數量的增多,冷鏈產業蘊藏著無限的發展機遇,國內外冷鏈企業之間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

    我們也要清晰地認識到,當前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還在初級階段,與國外發達國家存在很大的差距,面臨的挑戰也很多,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中國冷鏈基礎設施比較薄弱,比如我國目前冷庫保有量為9300萬立方米,總量與美國基本持平,但人均冷庫擁有量只占到美國的五分之一、日本的四分之一、德國的三分之一。冷庫結構也不合理,冷凍庫多、冷藏庫少,儲存型庫多、流通加工型冷庫少。我國冷藏車保有量為9.3萬輛,僅相當于美國或者歐洲一年的增長量,人均冷藏車也僅為日本的十分之一。

    二是冷鏈標準不統一,監管不到位。目前國內冷鏈大部分的國標和行標都是推薦性的,企業貫徹積極性不高,大部分企業都在執行自己的企業標準。

    三是冷鏈人才短缺,冷鏈行業需要復合型人才,需要懂制冷、保溫、食品、物流、供應鏈等很多專業知識。目前國內開設冷鏈物流專業的院校不多,大部分冷鏈人才需要企業自己培養。

    四是冷鏈物流行業集中度不夠,效率低,成本高。冷鏈物流企業規模小、比較分散,中國冷鏈物流百強企業只占市場份額的10%左右?,F有冷鏈需求和資源都是碎片化,導致企業運營效率很低,成本很高。

    五是冷鏈信息化水平低,技術落后。由于企業規模都比較小,很多物流企業還沒有信息化系統,做不到精細化管理,企業智能化更談不上,未來冷鏈需要大數據的支撐。

    六是食品企業對品牌不重視,消費者對品質不敏感。沒有從源頭和需求兩端給冷鏈物流行業足夠的發展動力。

    近年來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農業部、食藥監管理總局等有關部門和各地方政府,相繼圍繞冷鏈物流的發展出臺了多項政策和法規。協會也在提升冷鏈水平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例如在標準方面,中物聯加大了冷鏈國家和行業標準的推廣力度,開展行業認證,有效規范了冷鏈市場環境。在消費理念普及方面,中物聯冷鏈委聯合央視等媒體,相繼推出了一系列反映冷鏈物流現狀和問題的節目。在冷鏈人才培養方面,中物聯冷鏈委啟動了冷鏈校園行和多期冷鏈培訓,聯系很多院校和冷鏈企業,啟動了冷鏈人才定向培養計劃。

    女士們,先生們!
    2016全球冷鏈物流峰會已經連續舉辦了八屆,得到越來越多國內外冷鏈企業的肯定,逐步成為規模較大、規格較高的國際性冷鏈行業交流平臺。今年的峰會設定了主題演講、頭腦風暴、專題沙龍、參觀考察等多種交流方式,話題聚焦冷鏈模式、技術、管理、標準等多個方面,希望參加峰會的中外冷鏈物流專家和企業精英借此契機,相互之間多學習、多交流、多合作,踴躍發言、集思廣益,為積極推動全球冷鏈物流發展建言獻策。謝謝大家!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