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4-06 09:30:00 科技信息部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2023年3月份全球制造業PMI為49.1%,較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結束連續2個月環比上升走勢,連續6個月低于50%。一季度,全球制造業PMI均值為49.4%,較去年四季度上升0.5個百分點,顯示全球制造業復蘇態勢略好于去年四季度,但指數水平仍未超過50%,且3月份有所下降,意味著全球經濟復蘇動能依然不足。
分區域看,亞洲制造業走勢穩中有升,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主要帶動力量,亞洲制造業PMI連續2個月穩定在51%以上,一季度均值為51.4%,較去年四季度上升1.8個百分點。歐洲維持弱勢,略好于去年四季度。一季度歐洲制造業PMI均值為48.7%,較去年四季度上升1個百分點。美洲和非洲制造業呈現快速下降走勢,是全球經濟穩中趨弱的主要影響因素。一季度,美洲和非洲制造業PMI均值分別為47.6%和47.8%,較去年四季度分別下降1.5和3.2個百分點。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主要面臨通脹壓力、地緣政治沖突和美國加息效應的困擾,歐美銀行業危機又增加了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聯合國貿發會議預計2023年上半年全球貿易或停滯不前。世界銀行最新報告認為,世界經濟面臨失去的十年,如果不采取措施,當前到2030年的全球經濟平均增長率會在2.2%的低水平,比2000年到2010年低三分之一。世界各國若想實現穩定復蘇,除了緩解通脹壓力,穩定國內需求,防范金融風險外,應著力在調整經濟結構,保障供應鏈順暢以及加強國際經濟合作等方面凝聚合力。
非洲制造業下行壓力加大,PMI連續下降
2023年3月份,非洲制造業PMI為45.7%,較上月下降1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環比下降,連續2個月低于50%。從主要國家看,尼日利亞和南非制造業PMI均在50%以下,并呈現連續下降走勢。
南非經濟因全國性抗議活動受到嚴重影響,電力危機也有所加劇,機構預測2023年南非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為45%。尼日利亞制造業PMI的連續下降,意味著現金短缺危機對尼日利亞的影響仍然存在。同時,尼日利亞制造業過度依賴能源,經濟結構單一,增加了其經濟恢復的不穩定性。外部依賴性強是困擾非洲主要國家經濟復蘇的普遍因素。基于此背景,非洲經濟委員會(ECA)表示,非洲國家應該促進人員跨境自由流動,以促進非洲內部貿易。
美洲制造業走勢趨弱,PMI有所下降
2023年3月份,美洲制造業PMI為46.8%,較上月下降1.5個百分點,創出自2020年6月以來的新低,連續5個月運行在50%以下,美洲制造業走勢繼續趨弱。主要國家數據顯示,美國、巴西、加拿大制造業PMI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ISM報告顯示,3月份,美國制造業PMI為46.3%,較上月下降1.4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低于50%,并刷新了自2020年6月以來新低記錄。分項指數變化顯示,需求走弱和用工下降是美國制造業繼續走弱的主要因素。新訂單指數較上月下降2.7個百分點至44.3%,連續6個月低于50%;從業人員指數較上月下降2.2個百分點至46.9%,連續3個月環比下降,連續2個月低于50%。
近期美國銀行業的危機加大了美國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機構對美國經濟衰退的預期繼續升溫。渣打銀行預測,在未來12個月內,美國經濟步入衰退的概率達到80%。高盛將美國經濟衰退概率由前期預測的25%提高至35%。基于偏高的通脹壓力,當前美聯儲沒有改變加息節奏的意愿,上半年加息仍在繼續,對美國消費和投資的負面影響繼續顯現。下半年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加息節奏或將有所轉變。
歐洲制造業延續回調走勢,PMI連續下降
2023年3月份,歐洲制造業PMI為48.1%,較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環比下降,連續8個月在50%以下。從主要國家來看,德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制造業PMI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德國制造業下降程度更為明顯,其制造業PMI降至44.7%,創出自2020年6月以來的新低。
地緣政治沖突對歐元區的影響尚未結束,歐洲銀行業近期又發生動蕩。內外不確定因素的困擾給歐洲經濟復蘇帶來更大壓力。地緣政治沖突給歐元區帶來的高通脹沖擊依然較大。歐盟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歐元區3月調和CPI同比上升6.9%,雖低于2月份,但仍在較高水平。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潛在通脹壓力正趨于下行。歐洲央行的政策目標除了抑制通貨膨脹外,又增加了保持金融穩定,在兩者之間如何權衡進一步考驗歐洲央行。
亞洲制造業保持平穩,PMI持續在51%以上
2023年3月份,亞洲制造業PMI為51.8%,較上月略微下降0.1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運行在51%以上,顯示亞洲制造業保持平穩復蘇趨勢。從主要國家看,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回升,制造業PMI仍位于52%左右較好水平,連續3個月運行在擴張區間;印度制造業PMI升至56%以上;泰國、菲律賓制造業PMI保持在52%以上;日本、韓國、越南和馬來西亞制造業PMI均在50%以下。
綜合數據變化,中國經濟的持續復蘇、印度和東南亞一些國家經濟的較快增長共同推動了亞洲經濟的平穩復蘇。亞開行發布報告認為中國經濟的恢復和印度良好的國內需求有望推動亞洲經濟實現強勁增長,并預測亞洲發展中經濟體2023年經濟增速有望達到4.8%。RCEP的持續推進也將繼續推動亞洲經濟整體復蘇,亞洲國家間的開放與融合是亞洲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主要機構均看好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對亞洲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拉動作用。IMF預測中國經濟增速每提高一個百分點,世界經濟增速就會提高0.3個百分點。IMF、世界銀行和經合組織將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均上調至5%以上。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貴州省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貴陽召開
- 任豪祥:產學研聯動創新潮 共推行業攀新高
- 全球服務貿易聯盟理事長姜增偉一行來訪中物聯座談交流
- 崔忠付主持《汽車零部件物流 塑料周轉箱尺寸系列及技術要求》國家標準預審會
- 關于開展2025年度全國重點企業統計調查的通知
- 中國公路物流運價周指數報告(2025.5.9)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34期預告:《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 物流項目融合水平評價指南》團體標準宣貫
- 關于舉辦“2025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商貿流通數據要素解決方案大賽”的通知
- 2025年4月份電商物流指數為111.1點
- 蔡進會見華為數字能源中國區副總裁宋凱一行
- 中物聯開展關于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工作的“三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