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省商務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走產業集群發展之路”的決策部署,通過規劃布局、重點推進、試點示范引領等措施,全省50個物流產業集群得到快速發展,集群效應、集聚優勢日益凸顯,成為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驅動力。現將有關情況分析如下:
一、全省物流產業集群規模實現快速發展
全省50個物流產業集群主要涵蓋工業、農業、商貿業等特色產業,通過物流業與特色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相互促進,使特色產業發展迅速,為全省保增長、促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成效明顯。
(一)產業規模明顯擴大。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全省50個物流產業集群實現主營收入685.7億元,同比增長17%;實現稅收45億元,同比增長9.3%;入駐的物流企業達到7427家,吸納就業人員34.4萬人。如贛州南康家具物流產業集群集聚了370多家物流企業,其中從事家具運輸的物流企業達到304家,從事服裝、快遞、零擔及電子信息平臺等其他貨物運輸的物流企業72家,物流專線1000多條,倉儲面積約為50萬平方米,現有貨車3700多輛,從業人員約15000人。2015年實現主營收入65億元,全年貨物吞吐量1200萬噸。鷹潭市通過加速物流園區建設,打造有色金屬、汽車、眼鏡等十大專業市場,直接推動了物流產業集群發展,2015年實現主營收入60億元。
(二)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通過江西正廣通信息平臺打造,實現了物流服務中人、貨、車的全程透明化,提高了車輛運行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并解決了全省公路運輸企業稅收信息化的難題,得到了省國稅局認可,并在撫州試運營綜合物流產業集群,爭取今年在全省推廣應用。省國控物流搭建天合云智能化云平臺,整合全省國有企業物流資源,并在共青、豐城兩個物流產業集群內投資建設電商物流園。吉安萬佶物流在南康家具物流產業集群、宜春經開區物流產業集群等物流園區內建立了一批O2O信息服務站點,實現平臺交易額31億元,成功入選全國商貿物流十大信息平臺。南昌物流團購專線平臺整合專線6346條。
(三)龍頭企業規模明顯壯大。全省物流企業1.5萬家,規模以上物流企業8500家,A級物流企業總數達到91家,其中5A級物流企業2家。江西三志物流進入全國零擔30強排名第14位,比上一年上升1位;萍鄉安智物流進入全國化工物流30強,江西正廣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聚集900家小微物流企業。新認定省級重點商貿物流園區(中心)2家,總數達到11家;省級重點商貿物流企業10家,總數達到37家。
(四)物流成本明顯下降。通過實施省級城市配送試點,建設口岸物流基礎設施,提高物流產業信息化水平,有效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如贛州市實施省級城市配送試點以來,江西堅強百貨倉儲商品周轉率提升200%,參與試點企業平均降低物流成本20%左右,通過使用托盤、周轉箱和配送車輛降低運輸成本40%。南昌市實施省級城市預計可降低企業物流成本30%左右。贛州首個進境木材內陸口岸開通,每年從國外進口木材約300萬立方米,可為企業節約原材料和物流成本30億元;贛州港鐵路專用線5月28日正式通車,開通到深圳的五定班列。2015年吉安萬佶物流信息平臺在網上進行車貨智能匹配,幫助企業降低物流成本15%,貨車空駛率減少40%。
(五)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強。2015年,全省一大批標準化、智能化程度較高,產業影響力較大的物流基礎設施項目陸續開工、建設、投產,極大的推動了全省物流產業集群發展。南昌華南城電商物流基地項目開工建設,向塘鐵路汽車物流中心加快推進,占地面積591畝、總投資8.28億元、年吞吐量集裝箱20萬標箱、件雜貨180萬噸的南昌龍頭崗綜合碼頭一期工程項目今年開港,6萬平方米倉儲的南昌供儲物流中心投入使用,高新區8萬噸玉豐冷庫建成投入使用,新建區10萬噸新太好冷庫項目在建設當中。南昌臨空經濟區快遞物流園加快推進,鷹潭雙林冷鏈物流項目主體工程完工,九江林安商貿物流園投入使用,占地300畝的宜春經開區物流中心建成。
(六)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高。我省物流產業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成效明顯。2015年,分別在贛港經貿活動周、廣州舉辦的江西省現代服務業招商推介活動,推介物流產業招商項目116個,投資總額1424.1億元,其中廣州招商推介活動中現場簽約物流項目的投資額就達到35億元,引進了美國普洛斯、深國際、廣東林安物流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我省贛州、南昌、九江、吉安、景德鎮列入粵蘇皖贛四省物流大通道節點城市。積極與上海市開展托盤區域合作。
二、多措并舉推動全省物流產業集群發展
(一)面向產業,服務市場,圍繞生產和消費布局物流產業集群。根據全省生產力布局和物流產業現狀,編制了《江西省物流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15-2020年),布局50個物流產業集群,其中重點打造20個物流示范產業集群,使物流產業集群向特色產業、向工業園區、向交通樞紐、向大型交易市場等集聚。規劃中的物流產業集群覆蓋11個設區市、12個國家級開發區和62個縣(市、區),初步建立了全省物流產業集群的網絡體系。
(二)上下聯動,密切配合,推動建立物流產業集聚發展的工作機制。建立了全省商務系統物流產業集群工作推進機制,推動市縣商務主管部門成立了相應推進機構,定期調度產業集群有關情況。商務部門與發改、工信、交通運輸、郵政等部門溝通協調,共同推動物流產業集群發展。省發改委、省商務廳等12個部門共同編制了《江西省物流園區發展規劃》,明確了物流園區布局;發改、工信、交通運輸、商務等部門共同推進吉安萬吉物流打造成省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并成功上線;交通運輸、公安、商務等部門轉發了《關于加強城市配送運輸與車輛通行管理工作的通知》。
(三)開展試點,完善布局,著力構建城鄉物流體系。完成了贛州市省級城市配送試點建設,打造了一支49臺車的綠色配送車隊,建設了46個標準化末端網點,升級改造了1.2萬平方米倉儲配送中心,在中心城區初步形成規范有序、統一高效、機制健全的城市配送物流體系。啟動了南昌市省級城市配送試點,確定了建設1個城市配送公共信息平臺、2個倉儲配送中心提升改造項目、組建了3支總量達160輛的配送車隊為主要內容的城市配送體系,解決城市配送“最后一公路”難題。配合有關部門積極推動快遞下鄉,在全省788個鄉鎮設立了快遞投遞點1314處,有力促進了農村物流發展。
(四)采取措施,重點支持,著力優化物流發展環境。2015年,省財政籌集了專項資金用于全省物流產業集群發展,特別是對省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南昌市省級城市配送試點等項目予以了重點支持。召開了全省物流產業集群工作推進會,向省委常委會匯報了全省物流重點產業集群推進情況。成立了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優化了省現代物流聯席工作會議機制,聯合省直有關部門開展了全省倉儲物流安全生產大檢查。
三、著力推動全省物流產業集群加速發展
全省物流產業集群發展將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強衛書記的重要批示為依據,緊緊圍繞“降成本”的要求和“推進產業集群發展”決策部署,切實解決江西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爭取有明顯的改善。2016年,全省50個物流產業集群力爭實現主營收入750億元,占全省總量的70%以上,全省物流費用占GDP比重比2015年下降0.5個百分點。具體抓好以下五項工作。
(一)明確重點物流產業集群。確定5個區位條件優越、產業基礎較為扎實的物流產業集群,納入省級層面重點協調推進,明確1個物流產業集群由各設區市重點推進,省市財政給予支持。建立和完善物流產業集群調度推進機制,每季度通報一次全省物流產業集群發展情況。完善物流重大項目用地保障機制,為物流產業集群發展提供金融服務。
(二) 新增省級城市配送試點。新增省級城市配送試點,完善南昌、贛州省級城市配送試點,搭建好城市配送公共信息平臺、配送中心、配送車隊和末端網點為主要內容的城市配送體系,解決城市配送“最后一公路”難題,降低配送成本。
(三)著力培育物流龍頭企業。積極引導中小物流企業加快整合,鼓勵通過兼并重組,做大企業規模。培育信息平臺、快消品、冷鏈、零擔、藥品、家電及危險品物流等領域龍頭企業。著力引進世界500強和國內500強物流企業投資項目,提升市場競爭力。積極引進傳化物流來江西建設“一樞紐五中心”公路港體系,提升我省公路運輸水平。支持普洛斯在南昌高新區建設20萬平方米倉儲物流園區。開展A級物流企業、星級倉庫、冷鏈企業評審,擴大我省龍頭物流企業規模。
(四)全面推進物流現代化建設。完善省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提升物流企業、物流園區信息化水平,消滅信息孤島。開展商貿物流標準化專項行動,推動智慧物流發展,創建國家級智慧物流配送示范項目,建立標準托盤循環共用體系,推廣先進物流技術及裝備應用。推動電子商務與物流協同發展,完善末端配送體系。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口岸通關一體化。開展物流實名制,提高物流安全性和可靠性。積極對接“一帶一路”,主動參與粵蘇皖贛四省物流大通道建設。
(五)優化物流業發展環境。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降成本、優環境80條意見,組織實施全省商務系統降物流成本專項行動,加大對物流產業集群發展和降成本的政策支持力度。編制《江西省電子商務物流發展規劃》。會同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出臺《關于加強全省城市配送車輛管理的實施意見》,進一步規范全省城市配送車輛管理。完善物流行業及產業集群統計,定期發布統計數據。開展物流理論研究和專題調研,舉辦業務培育、高峰論壇、研討會和專題推介會,開展行業間相互交流和學習。指導物流行業協會參與全省重大規劃編制、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項目評審、重大活動舉辦。建立全省物流專家隊伍,發揮專家咨詢作用。
江西省商務廳現代服務業處調研員 傅南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