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流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高度集成并融合運輸、倉儲、搬運、配送等服務功能,是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的重要支撐,在構建現代流通體系、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發揮著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作用。物流業發展的貢獻不僅在于行業企業本身創造的稅收、就業等,更在于支撐和促進區域內各相關產業產生更多的稅收和就業,有力推動區域經濟較快增長。要把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改善產業發展和投資環境的重要抓手,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關鍵一招,以物流高質量發展為突破口,加快推動提升區域經濟和國民經濟綜合競爭力。
一、大力宣傳,落細落實
政策措施再好,重在落地。政策措施不落實,就會錯失發展機遇;政策措施不落地,就是一紙空文。在企業享受政策存在的困難調查中,有近一半的企業選擇對相關政策獲知渠道有限。所以要切實加強政策措施的宣傳,要用企業人員聽得懂的語言加以解讀,讓每一個企業知曉可能符合本企業的政策,建立直達服務機制,推動各項政策措施直達基層,直接惠及相關企業,做到應享盡享。還要盡可能降低門檻,讓更多的企業受益。同時簡化辦理手續,提高政策執行的及時性。
二、分類指導,精準助企
要從幫助大企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中小微企業爬坡過坎穩定就業出發,針對企業涉及的不同業務領域、不同訴求抓緊制定具體實施細則。除了受絕大多數企業歡迎的部分減免增值稅、降低收費公路通行費率、階段性減緩繳相關保險等政策外,要鼓勵大型企業加大智能物流設施設備投資力度,減輕對人工投入的需求,通過對設施設備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升級改造,拓展業務領域,提高市場競爭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等領域支持力度。目前,依然有不少小微企業存在融資和貸款難,難以獲得急需的“救命錢”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不能將其當作特殊時期的特殊癥狀而頭痛醫頭、腳疼醫腳,而是要認識這個問題背后深層的經濟規律,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三、強化管理,有序競爭
一方面,疫情使物流市場主體經歷了一次優勝劣汰的洗禮,但運營成本和服務價格低的小散企業仍對規范化綜合物流企業造成沖擊,在行業利潤普遍不高的市場環境下,行業內卷、惡性競爭不時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隨著數字經濟和平臺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平臺企業利用互聯網“贏者通吃”的特性,在不斷壯大自身市場力量的同時,開始實施平臺自我優待、濫用相對優勢地位等在內的反競爭行為。這類平臺企業依靠自身平臺獲利良多,但平臺上的中小微企業卻存在經營困難,因此需要以引導的方式降低平臺企業收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小企業紓困。推動平臺下調服務費,一方面是為了降低中小微企業創業難度,給中小微企業更多的實惠;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規范平臺定價,防止平臺利用市場支配地位不公平定價。
四、提質增效,系統降本
江蘇省物流保管費用、管理費用占社會物流總費用53%左右,但保管、管理環節的智慧化水平較低,智慧物流是物流提質增效降本的有力助推器。建議加大對智慧物流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各地依托物流樞紐、示范物流園區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區域物流信息服務平臺。鼓勵平臺企業開發提供適合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產品、服務和工具,助力中小微企業提質增效降本。探索推動平臺企業與中小物流企業集聚的物流園區、產業集群合作,補齊區域產業轉型發展短板。
五、工業拉動,擴大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深刻指出,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制造業。江蘇省工業品物流總額占社會物流總額近80%,工業企業是拉動物流業發展的原動力,工業企業在物流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視。近55%的企業認為“訂單需求減少”是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之一。訂單需求減少從另一方面反映出工業生產還處于恢復期,物流需求尚未常態化增長。建議各地認真貫徹落實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積極推動本地區工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通過工業發展帶動物流產業發展。
(作者:江蘇省物流產業促進會 周儉司 姚圣虎;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賁莉莉)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