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洪搶險等突發事件中,應急物流作為“生命線”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堅實保障。然而,我國應急物流體系在協調機制、資源保障及服務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迫切需要加快推動現代物流應急體系建設,有關部門應按照“平急結合,軍地協同”的原則,抓好“三個統籌”,提高“三種能力”,建好“三大網絡”,為今后應對各類突發事件提供高效、便捷、可靠的應急物流服務保障。
抓好“三個統籌”
完善應急物流工作機制
做好各部門統籌。形成以“中央協調,地方負責,軍隊參與”為主的應急物流管理模式,聯合組建“應急物流調度指揮中心”,并制定詳細分工的國家應急物流職責體系。根據相關部門在不同領域的職責分成應急物流體系協調員、主要機構、支持機構三種角色,規定三種角色應起到的主要領導責任和配合義務。在應急事件下集中調配車、機、船、物、倉、路等各類物流資源,全鏈條掌控采購、生產、儲備、調撥等物流環節。各級地方政府可參考成立相應機構并賦予相關職責,遇有突發應急事件時統一聽令于調度指揮中心。
做好央地統籌。充分發揮央地兩級作用,形成上下聯動合力。涉及到跨區域重大應急事件或地方協調不了的應急物流問題,由中央指揮、宏觀協調。在應急物資儲備資源和運力調用上,應鼓勵地方因地制宜,主動作為,支持地方創造性開展工作。
做好軍民統籌。在非戰應急物流中,軍隊運輸力量應根據實際情況,就近調配運力,就地駐扎,執行物資配送運輸等保障任務。
提高“三種能力”
實現全球全域通達
加強國際物流能力。提升國際運力資源保障,鼓勵大型航空公司和快遞企業通過采購、收購兼并、租賃等途徑,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貨運機隊,快速提升我國國際航空物流運力資源水平,增強對全球航空運力資源的控制能力。強化對重要國際物流樞紐和關鍵節點設施的控制能力,完善我國國際物流通道布局。支持物流企業“走出去”,通過國際物流能力提升帶動國際供應鏈服務能力提升。
加強全國應急物資快速調撥能力。構建長距離直達與重裝化、集裝化運輸相結合的應急物資干線運輸體系。在末端應急配送環節,構建軍民運力相結合的“敏捷反應”配送小隊,提高末端響應時效。
提升軍地銜接的戰略物資運輸保障能力。兼顧平時與戰時、當前與長遠,提升跨層次支援、跨區域的戰略物資運輸保障能力。
打通“三張網絡”
重構物流要素布局
全面打通應急物流通道網。從國內看,依托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和重大樞紐建設,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等戰略基礎上,提供過硬的交通基礎設施支撐。從國際看,要加快籌劃國際通道預置戰略儲備,完善國際通道網絡,鼓勵海外倉建設。
優化國家應急物資儲備樞紐網。結合國家戰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規劃,統籌優化應急資源戰略布局。建立一個“以中央戰略儲備樞紐為主體,國家物流樞紐和大型物流園區為骨干,大型企業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為補充”的全國應急物資儲備樞紐網絡,為全國各地各類應急突發事件的應急物資保障提供強大后盾。
建立平戰結合的應急物流“數字化平臺”網絡。將各級應急物流指揮調度平臺連通對接,打通應急物流體系的“大腦中樞”,引導應急物資供應鏈基于不同資源和需求做出快速響應并抵抗風險。
保障措施
創新應急物流技術與應用。運用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對全國應急物資調運通道和車輛組織進行動態模擬,提高應急物資的車貨匹配效率,優化運輸組織。創新應急物流組織方式,采取甩掛運輸、托盤單元化運輸等先進運輸組織方式,在中轉園區實現接駁運輸。對于偏遠地區的應急物流調運需求,可探索進行無人機配送。創新發展配送終端實體,推廣智能配送機器人、智能快遞柜,實現“無接觸配送”。加快與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結合,推廣智慧物流裝備在應急物流中使用。
建立應急物流補償機制。制定對參與應急物流社會力量的補償機制,明確補償主體以及補償標準。可根據應急物流征用前和征用后兩個階段進行差異化補償。
加強應急物流人力資源后備力量培養。從民營、國有企業、軍隊中遴選素質過硬的人員,組建應急物流后備力量,平時干好本職工作,定期進行應急物流場景下的協同演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李漢卿)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