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1-16 10:06:38 快遞物流咨詢網

2014年是我國快遞業持續保持高速發展的第四個年頭,是最受上至國務院下至很多地方政府關注、關心和支持的一年,也是我國快遞業變化最大的一年。
一、2014年快遞業發展回顧
(一)2014年快遞業發展10件標志性大事
1、我國快遞業務量超過美國躍居全球第一大快件國。
201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接近140億件,業務收入超過2040億元。它標志著我國的快遞業務量超過了美國,躍居全球第一大快件國。但是,從快遞的業務收入和件均收入與美國對比來看還很低。我國的快遞件均收入為14.5元,件均收入同比差額為1.12元,同比下降7.1%。件均收入同比下降標志著內資快遞企業的盈利能力進一步下降,標志著“以價換量”發展模式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同時,我們內資快遞企業在國際快遞市場的份額極低,與所處的全球第二大經濟地位不匹配,因此,我國的快遞業的做大之后其做強的發展之路還很長。
2、李克強總理先后在西安順豐速運和義烏中通速遞調研。
我國民營快遞業發展二十年以來,李克強是第一位以總理身份到快遞企業調研,這對從沒有法律地位的民營快遞企業到被法律認可和社會公認的快遞行業的主力軍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民營快遞企業業務量市場份額占全國80%以上,為我國快遞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被李克強總理譽為中國經濟的一匹“黑馬”。
3、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開放國內快遞市場、推動內外資公平有序競爭。
外資快遞企業會受政策的利好全面進入國內包裹快遞市場嗎?內資快遞企業會因此受到沖擊嗎?根據目前國內民營快遞占到業務量市場份額80%的格局分析,全面對外資快遞放開國內包裹市場不會在5年的短期內對內資快遞企業產生影響;10年之內內資快遞企業將占有國內快遞企業主要市場份額的格局不會改變;即使10年后,外資快遞企業也難以占有一半以上國內快遞包裹的市場份額。
我們應當看到,外資快遞企業進入中國國內包裹快遞市場是必然趨勢,國內信件(文件)快遞市場對外資放開也是一個必然趨勢。這是我國快遞業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但是,在短期內,國家對外資快遞企業放開國內包裹市場其政策利好的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4、快遞市場競爭格局進一步顯現,品牌集中度提升,市場集中度依然很低。
從目前快遞市場的競爭格局看,外資在國際快遞處于主導地位,順豐速運在國內商務快遞和“網購”的高端市場處于主導地位,中國郵政速遞在國家公文、國有企業和電商的高端市場處于主導地位,“三通一達”等民營快遞在國內“網購”市場的經濟型市場處于主導地位,中國郵政在跨境電商寄遞市場處于壟斷地位。大型電商的自建快遞物流主要為自身品牌提供服務,如京東快遞,蘇寧快遞,國美快遞,酒仙網自建快遞,我買網快遞,順豐優選自建快遞,日日順快遞,亞馬遜快遞,當當銀河一號快遞,1號店快遞,唯品會快遞,聚美優品自建快遞。同時,大型快遞企業向綜合物流轉型,中型快遞企業向專業化轉型,小型快遞企業向個性化轉型已經開始顯現。如順豐速運正在向綜合物流轉型,“落地配”企業更加個性化。由于我國快遞是以加盟模式品牌為主導,加盟商有自主經營權包括定價權,因此實際的市場集中度是非常低的,這也符合產業集中度越低以價格競爭為主,產業集中度越高以服務品質競爭為主的規則。
5、鐵路快遞電商專列開通開始改變快遞干線運輸格局。
2014年下半年,中國鐵路總公司開通鐵路快遞電商班列在全球鐵路運輸方式上是一個創新,是鐵路貨運改革向市場化轉型升級的重要標志之一。它將改變快遞業以公路運輸和航空運輸兩種干線運輸方式的格局,加快形成公路、航空和鐵路三種運輸方式并重的格局。與公路和航空運輸方式相比,鐵路快遞電商班列具有時效快(公路汽運平均時速為70公里左右;鐵路快遞電商班列平均時速110公里)、運輸規模大(一列快遞電商班列相當于9.6米的箱式貨車45臺)、運輸時間可控、受氣候影響極小、運輸成本低和節能環保的優勢,適合1000公里以上距離的干線運輸,其運輸距離越長它的優勢越顯著。但是,快遞對運輸作業場地有特殊需求,應適合快遞的集包裝卸特點,使用效率較高的輸送設備裝卸模式。這就意味著鐵路進入快遞電商運輸還需要對相關配套設施進行技術改造。
6、快遞電子運單開始推廣使用。
據抽樣調查,2014年電子運單的使用率占到傳統運單的8%至20%之間。這是由于電商應用ERP提升綜合競爭力;其中,應用電子運單可以大大提升發貨的作業效率。而電子運單的應用將會對傳統快遞運單的應用產生沖擊。目前,電子運單在快遞企業的使用率占到8%至20%。
7、菜鳥網開始整合快遞資源。
快遞行業的競爭已經由快遞服務能力的競爭向快遞上游的發貨權競爭轉變。即誰控制了快遞的發貨權,誰就控制了快遞的服務資源,而不僅僅是快遞的服務能力。菜鳥網正在準備阿里巴巴體系電商“網購”快遞物流的發貨權。其主要手段是通過免費為電商提供ERP服務(電子運單),掌握電商“網購”快件的分配權,以及制定電商快遞的服務標準,從而達到整合快遞資源的目的。其主要方式是建立分布式實體倉和“虛擬倉”實施24小時配送的全國范圍內倉配一體化模式。
8、快遞“最后一百米”呈現多樣化的趨勢。
快遞“最后一百米”將呈現多樣化,主要有快遞智能自助柜、便利店代理、社區物業代理、校區公共配送平臺等新業態加速推廣和使用。在傳統快遞“門到門”的基礎上,便利店代理快遞、社區物業代理快遞、快遞智能自助柜等都已經進入市場,成為消費者新的收寄快遞新的選擇。這主要是基于它收寄快件智能化程度高、便利、運營成本低,安全性高,是智慧城市、物聯網和民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區和校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鑒于我國快遞業務結構中,“網購”快遞的業務比重較高的特點,2014年快遞智能自助柜“取派件”終端新的業態模式占有的業務量正在快速增長,增速在2倍以上。快遞企業紛紛介入“最后一公里”的新業態。如韻達與杭州郵政啟動“E郵站”項目戰略合作,杭州建成1070個“E郵站”,廣州郵政首推“小蜜蜂郵包包”同城配送便民服務,杭州郵政研發保鮮式E郵柜,圓通速遞北京分公司與小麥公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浙江郵政年內將建1500個“E郵柜”,順豐速運4000家“嘿店”打通線上線下經營模式,唯品會在京津冀等16個省市實現配送自營,我國首家城市共同配送聯盟在鄭州正式啟動,廣東東莞郵政將推行自助信包箱服務,南京將建1000家社區快遞網購服務站,百世匯通在京滬試點運行智能快遞柜,杭州年內建800個自助快遞取貨點,云南郵政將建5000個便民服務站,江西郵政建成便民服務站6444個等等。
9、民營快遞企業深入涉足國際快遞。
由于國際商務快遞已經被“四大國家快遞”和郵政速遞壟斷,中國郵政占跨境電商快遞的80%左右。對于民營快遞來說,國際快遞的市場空間有限,主要是切入點是專線快遞,以跨境電商快遞為主。拓展國際快遞分為三個層級:即初級的階段是代理合作;中級階段是自營為輔加代理為主;高級階段是自主快遞品牌為主代理為輔。2014年有多家民營快遞投資擴展國際快遞市場,重點是跨境電商主要是以初級方式拓展。如申通快遞將開通日本專線,順豐速運開通俄羅斯小包專線,順豐速運推出歐洲小包服務,順豐速運“優選國際”海購平臺正式上線,韻達快遞歐洲快遞物流服務中心在德國運營,韻達快遞美國服務中心網站正式上線,圓通速遞推出“俄易郵”專線產品,順豐速運在俄羅斯開通B2C業務助力跨境電商,申通快遞將開展中國與歐洲全境快件運輸試運營業務,韻達快遞攜手中外運進入跨境電商領域,順豐海淘平臺上線,順豐速運推出澳大利亞快件服務,百世匯通開通國際快遞業務。
10、蜂網投資有限公司成立。
蜂網的成立標志著“三通一達”將由競爭向競合轉型。蜂網投資主要定位于四方面:一是向快遞產業鏈的上游產業進行投資,通過對快遞資源和快遞上下游資源的集合、整合和融合,打造快遞集約化的投資平臺;二是以蜂網為平臺向社區、校區和公共交通場所推廣應用快遞智能自助柜; 三是推動“三通一達”跨境電子商務;四是以蜂網為龍頭,集中采購各類裝備和材料,包括干線運輸車輛等。
與阿里成立的菜鳥網不同,菜鳥網主要是整合快遞資源針對普通消費者提供服務,而蜂網則是將快遞資源整合,形成規模化效應,針對“三通一達”提供服務。如集中采購車輛、設備等,以降低運營成本。但是,在快遞業務上,“三通一達”在業務上存在競爭關系。
(二)政策、法規和標準出臺是力度最大的一年
2014年9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開放國內快遞市場的政策,這是我國對外資除了國內信件外全面對外資開放快遞市場。同時,2014年國家郵政局出臺了《郵政業消費者申訴處理辦法》、《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分支機構備案管理規定》、《快遞業務經營許可注銷管理規定》、《郵政行業安全信息報告和處理規定》、《寄遞服務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管理規定》、《無法投遞又無法退回郵件管理辦法》、《無法投遞又無法退回快件管理規定》等7條規范性文件及《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技術要求》、《郵政業標準體系》、《快遞營業場所設計指南》等3條標準。地方政府出臺了郵政條例如《青海省郵政條例》、《海南省郵政條例》、《湖北省郵政條例》、《貴州省郵政條例》等4條法規。從國家郵政局出臺的規范文件及其標準來看,它標志著國家郵政局的監管向精細化管理轉型。完善各項法律法規和標準,為適應快遞業發展的新變化,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合法快遞企業的合法權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地方性法規的頒布實施都是基于本省的實際情況而制訂,為地方郵政管理局依法監管,依法行政起到了有法可依的作用。
(三)快遞市場競爭是歷年來最激烈的一年
2014年是國內快遞企業市場競爭最嚴峻的一年,是面臨競爭挑戰最大的一年。一方面,電商繼續利用自身的貨源優勢打壓快遞價格,其商業模式由賺取商品差價已經轉變為賺取快遞費差價,其表現形式是件均收入還會在下降,下降幅度在0.5元至1.5元之間。另一方面,快遞企業之間的同質化競爭加劇了“價格戰”的雙重疊加效應,即多數快遞企業呈現“微利化、無利化、虧損化”的趨勢。特別是加盟模式民營快遞企業的部分加盟商將會出現經營困難,部分中型快遞企業總部虧損依然持續。深層次原因是,與美國相比我國呈現快遞品牌市場集中度不高,與自身發展歷程相比,快遞品牌的集中度較高(快遞業務量主要集中在前8家快遞品牌)。與此同時,新的競爭還在加劇,自建快遞物流還在擴張;高鐵快遞已經開通了106個城市。順豐速運并購了3家“落地配”快遞企業;德邦物流正式向快遞業務延伸和布局。
經過多年的累積發展,我國的快遞業已經進入資本時代。在資本、技術、人才和商業模式四個要素中,資本是核心。在20家知名快遞品牌或具有一定知名快遞品牌中,有一半快遞企業總部還沒有實現盈利,對資本的依賴度很高。如果部分民營快遞企業離開資本支撐,將會面臨倒閉的風險。因此,不斷融資成為民營快遞企業成敗的關鍵要素。同時,資本市場也會利用資本優勢重組快遞企業,激活快遞企業并提升快遞產業的品牌集中度。但是,PE也有投資失敗和重組失敗的案例。
據統計,2014年按照快遞業務量(內資主要快遞企業)排名是:申通快遞、圓通速遞、中通快遞、順豐速運、韻達快遞、郵政速遞、百世匯通、京東快遞、天天快遞;業務收入(內資主要快遞企業)排名:順豐速運、郵政速遞、申通快遞、圓通速遞、中通快遞、韻達快遞、京東快遞、百世匯通、天天快遞。
2014年,外資快遞企業業務量的排名是:中外運敦豪(DHL)、聯邦快遞(FedEx)、聯合包裹(UPS)、天地快遞(TNT)、歐西愛斯(OCS)、日本雅瑪多(黑貓)、大眾佐川急便(中日合資);外資快遞企業業務收入的排名是:中外運敦豪(DHL)、聯邦快遞(FedEx)、聯合包裹(UPS)、天地快遞(TNT)、歐西愛斯(OCS)、日本雅瑪多(黑貓)、大眾佐川急便(中日合資)
(四)快遞業基礎設施投資是力度最大的一年
繼京東亞洲物流一號啟動后,2014年大型快遞企業和大型電商加速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如郵政集團公司擬投資1億元建立電子支付服務基地,京東商城投資70億元在武漢建設華中物流基地,蘇寧云商借力移動網絡將建60個物流基地,蘇寧擬投資370億在豫建蘇寧廣場等重點項目,京東投資20億元在東莞建設現代服務產業園,唯品會中部樞紐物流基地正式落戶鄭州,圓通速遞在12座城市投資建倉配一體化服務。據粗略統計,2014年僅順豐速運、“三通一達”民營快遞總部(包括加盟商)、郵政速遞用于基礎設施投資的建設已超過150個億元以上。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