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1-26 09:32:56 中國新聞網

-留在農村的、有購物能力的大多是中老年人,網購要像傳統購物一樣,看得見、摸得著,才能讓他們放心
-農村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的差距已在逐步縮小,更緊迫的問題是缺乏懂技術懂經營的人才
-農村物流不僅在進出量上不對稱,價格上也存在“出村的賤,進村的貴”現象
去年10月,國務院將支持網購發展和農村電商配送確定為重點推進的六大消費領域之一,2015年因此成為業界矚目的“農村電商元年”。在網購大省廣東,多家電商開始在農村“攻城拔寨”,但在消費習慣培育、物流配送、電商人才等方面面臨共同的障礙。業內人士認為,“點好種子,還需施好肥”,農村電商離“開花結果”,路還很長。
“看得見,摸得著”
“衣服、日用品,我都先買先用,村里人一看,覺得好,就會來下單。”黃海苑說,她的代購秘訣是自己做“兼職模特”,做熟人生意。去年“雙十一”開業一個月內,她共代購了300多單。
黃海苑是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范村農村淘寶店的代購員。在陽山,她有30多名同行,為不會上網的村民網上“代購”商品,并用支付寶先行墊付貨款。
阿里巴巴提出,3年內將在廣東50個縣開通約1萬個“淘寶網購”村級服務點。
將線上的客服搬到線下實體店,是電商“大佬”們進軍農村不約而同的選擇。1月21日,河源市紫金縣京東服務中心開業,招募了一批鄉村推廣員,他們既是銷售員,也是售后服務員,承接網購商品的“最后一公里”,目前覆蓋20個鄉鎮。
京東集團副總裁尹紅元說,在華南區,京東首批近百名鄉村推廣員已經到位,未來這一隊伍將超過1萬名。
陽山、紫金等地,屬于欠發達山區,農民居住分散,大多沒接觸過網購。培養農民的網購習慣,是農村電商“先鋒”的首要任務。
“留在農村的、有購物能力的大多是中老年人,網購要像傳統購物一樣,看得見、摸得著,才能讓他們放心。”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清遠地區負責人蔣成鑫說,之前各家電商都在農村刷墻刷廣告,現在都在發展線下客服人員,“雖然負擔高一些,但這是前期必要的培育成本”。
“最大的困難是缺人”
42歲的范村村民吳茂清,讓黃海苑代購了6雙竹炭鞋墊,3天后貨到了,有點不滿意想換貨,但最終還是付了款,“熟人熟面的,不好太麻煩”。
不少農村購物者說,服務店雖然開到了身邊,購物便利的感覺還比較遠,“嘗個鮮可以,服務還談不上方便”。
配送服務首當其沖。“四通一達”等快遞企業的營業網點大多只鋪到縣一級;中國郵政EMS可以送到村,但收費較高,送貨頻次也較低。
“先鋒”們為此各施其招。在陽山,農村淘寶的代購點結合政府系統的三級服務網絡,當地也成立了專門的物流企業,目前小件商品可做到接近一天一送,大件商品每周送兩到三次。
京東則是“兩條腿走路”,在紫金等地招募鄉村推廣員,設在清遠連州市的京東幫服務店,和當地企業合作,提供大家電配送、安裝、維修。
“眼下最大的困難是缺人。”蔣成鑫說,農村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的差距已在逐步縮小,更緊迫的問題是缺乏懂技術懂經營的人才,陽山縣此前沒有一家農產品[-1.70% 資金 研報]天貓店,淘寶店也屈指可數,“連拍攝農產品的攝影師,我們都是從廣州請過來的”。
為吸引人才,目前阿里巴巴和京東對代購員和推廣員提供購物提成,阿里巴巴還提供開店補貼和無息貸款。
地方政府也在為此努力。陽山縣供銷社主任陳偉堅說,當地設立了農村青年創業孵化基地,推出免費培訓、減免租金等政策,目前已開展網上創業培訓1萬多人次,“但要吸引他們真正回來,還需要時間”。
“買得進來,還要賣得出去”
“剪刀差”——在采訪中,記者經常聽到這樣一個詞匯,農村物流不僅在進出量上不對稱,價格上也存在“出村的賤,進村的貴”現象。
“買得進來,還要賣得出去。”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易法敏在陽山縣掛職任副縣長,是陽山農村淘寶的主要推動者之一。他認為,電商發展需要本地產業鏈和生態圈支撐,阿里、京東等電商進來,更多的是起“市場鯰魚”作用,只有激活本地市場主體,才能真正做大農村消費市場,惠及更多的農民。
記者了解到,陽山縣借助和農村淘寶合作,推行農村供銷合作社體系改革,為農產品網上銷售提供品牌、標準、包裝、銷售等一站式服務,并配套建設農產品檢測、分揀、冷鏈配送中心。當地電商物流產業園,已有阿里巴巴、連陽網、即送網等多家電商企業、11家物流企業、25家農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社)入駐。
范村村民蔡木秤便嘗到了服務的甜頭。去年12月2日,蔡木秤拉著1000斤滯銷的番薯來到范村村淘站。3天后,番薯成功售出,價格更是從每斤0.8元漲到1.3元。
陳偉堅說,此前已聯合縣農信社推出2000萬元額度的“政銀保”貸款,下一步還將探索推行“支付易”等金融服務,幫助農村網商解決成本、融資、市場銷售等問題。
尹紅元表示,京東將在開設地方縣市特產館的基礎上,選擇優良特產進行采購自營,“我們最終的目標是要實現‘一進一出’,即帶動工業品下鄉、促進農產品進城”。
廣東省政府已提出,積極推動縣域電子商務和農村信息化建設,還將加大對中小企業信息化的財政支持力度,推動中小企業“觸電上云”。
“從各地試點情況看,目前農產品‘上行’大多選擇特產單品,大宗物資、生活商品較少,農村電商還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和可復制經驗。”易法敏說,人才、金融等配套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電商下鄉,不可操之過急。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