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3-19 09:07:01 人民網浙江頻道

建設“港口經濟圈”,重要著力點是擴大港口的輻射。作為面向浙江、華東并輻射全國的大宗貨物現代化港口物流基地,寧波(鎮海)大宗貨物海鐵聯運物流樞紐港在建設“港口經濟圈”進程中如何發力?近日,人民網專訪了寧波市鎮海區委常委、物流樞紐港管委會主任俞泉云。
依托港口發展港口經濟再現昔日貿易繁榮
人民網: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還一句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鎮海港區是寧波港發展最早的港區,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碇港,據說清朝時曾作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三十年前北侖區原來是鎮海縣的一部分,如今北侖港是現寧波最重要的港區。今天,鎮海港怎樣再現往日的貿易繁榮盛況?
俞泉云:剛才你們從雄鎮路過來的時候,應該一路上看到集卡車、槽罐車絡繹不絕,這些來來往往的大車,都是從物流樞紐港進出的。從一個側面可以反映出港區的繁榮面貌。
寧波(鎮海)大宗貨物海鐵聯運物流樞紐港是2007年的12月份成立的,成立的初衷是配合鎮海港,作為一種集疏運的港口,向整個產業基地提供制造業的產業支撐和服務,同時也為鎮海臨港產業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基礎支撐。
在這樣的前提下,物流樞紐港的發展目標,就是以港口為主要基礎設施,以集疏港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任務,以大宗商品的倉儲物流配送以及交易為主體,圍繞港口發展港口經濟,這兩年,已逐步形成了以煤炭、化工、鋼材有色金屬為主要特點的幾大專業市場。
到2014年,我們這幾大交易市場的總的交易額,已經突破了850億元。我們“十二五”期間的目標是1000億元,從目前來看,實現這個目標還是比較樂觀的。
構建“實體+虛擬”平臺推進交易功能做優做大
人民網:說起大宗商品,從去年以來,受油價下跌等因素帶動,普遍在“跳水”,你們是怎么幫助商家提高周轉流通速度、降低成本的?
俞泉云:為讓專業市場更好發展,我們推出電子交易平臺,力求通過打破區域邊界、拓展無形市場,為企業提供多樣化交易形式和更便捷的物流、信息、融資服務。
構建“實體+虛擬”平臺,在推進交易功能做優做大的同時,讓商家及時掌握市場信息,降低風險。
此外,我們還搭建運行公共物流信息平臺。該平臺支持信息流、資金流、物流、政務流、商務流的協同互動和優化,達到直接搭建信息交換的效果,實現產業鏈與各方信息資源整合。
提高海鐵聯運總量促進港口從“生產型”向“物流貿易型”轉變
人民網:從傳統的“生產型”向現代的“物流貿易型”港口轉變,提高海鐵聯運總量是一條重要途徑,請問目前物流樞紐港海鐵聯運總量是多少?
俞泉云:鎮海港在歷史上就是一個港口與鐵路銜接得非常好的港區。鐵路建設與港口基本上是同步的,鐵路是無縫對接到港口的每個泊位。所有的化工、煤炭包括我們的集裝箱,都能夠跟鐵路實現零距離的對接,所以我們2007年提出建設物流樞紐港就是以海鐵聯運大宗商品為主要建設目標。
2014年,鐵路的輸運總量是750萬噸,港口的貨物吞吐量為5千萬噸,實現了15%的海鐵聯運量,這個數據在全國是領先的。從長遠目標看,我們鐵路集疏運能力為1500萬噸,港口吞吐量如仍為5千萬噸,那么鐵路可以實現和港口的海鐵聯運是30%左右。這個數據如果完全實現的話,那么在世界上也是屬于比較領先的位置。
甬舟攜手打造互聯互通的江海陸聯運服務中心
人民網:在建設港口經濟圈過程中,鎮海區提出將積極對接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把海、江、陸地通過海鐵聯運的對接,將海洋港口的資源輻射到內地,在這方面有何設想或舉措?
俞泉云:作為鎮海港和物流樞紐港,我們要主動對接、主動服務。舟山與寧波,從港口條件、腹地經濟來看,各有優勢,也各有制約。鎮海是舟山對接大陸的第一個立足點,港口之間在歷史上就有非常好的協同、協作和聯動。所以國家把江海聯運中心放在舟山,我認為,對鎮海港乃至寧波港而言,都是一個非常好的戰略機遇。
我們希望這個江海聯運中心,擴展到江海陸,把鎮海港的陸路優勢更好地發揮出來。從目前來講,我們將更多去發揮在陸路經濟、港口腹地經濟方面的作用,以及更好地在公路和鐵路的對接上面,如水水中轉、水鐵聯運、水工聯運等方面,去做一些思考和對接。目前,我們正在與金塘港和舟山相關部門進行聯絡。希望,我們在整個產業布局和戰略布局中,能更好地發揮各自的作用、實現優勢互補。
那么鎮海物流樞紐港在整個“港口經濟圈”大格局下將充當什么角色呢?主要是大宗商品、生產性資料的一個集疏運港口。我認為,要站在整個寧波港的發展戰略當中,來更好地定位鎮海港的作用。所以,在“港口經濟圈”和江海聯運中心建設當中,我們要優化服務、發揮行業先行優勢,積累好的港口服務經驗及產業基礎。物流樞紐港目前已引進企業千余家,完成注冊資金累計超40億元。大宗生產資料交易中心完成交易額298億元。
抓好“兩個建設”提升集疏運能力
人民網:浙江省提出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金融和信息支撐服務系統“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建設現代化港航物流服務體系,除了需要強大的產業作為基礎,更需要提升物流服務水平,近年來物流樞紐港在這些方面是如何推進的?
俞泉云:建設鎮海物流樞紐港,我們始終把兩項工作作為主要任務:一是平臺建設。這包括市場平臺、招商平臺、口岸通關等平臺。2013年,物流樞紐港還實現了一站式通關服務,即交易中心除了能為客戶提供大宗商品交易、海陸聯運集疏運網絡、金融和信息支撐系統三大服務體系外,還專門配設了海關、國檢、邊檢等口岸服務功能的窗口,可當場辦理全部通關手續,這是很大的突破。二是市場與港口關系的建設,是互補也是互助的。比如港口最具優勢的貨種煤炭、化工,也是我們市場貿易量最大的貨種,此外我們市場集聚度越高,對港口的貨物的集散能力、吞吐能力的促動也越大。所以,我們平臺的建設是和港口的建設,共同推進、共同發展的。這些年我們一直與港口保持良好的互動和合作關系。港口以港區內基礎設施的提升為主體,而管委會則承擔了港區外的集疏港能力和交通組織管理這個能力的提升。比如說,智慧港的建設,信息化平臺的建設以及外圍的這個集疏港道路的改造和提升。
近兩年,鎮海物流樞紐港對整個港口的集疏運管理的模式有了很大提升。目前已初步實現了兩個分離,一個客車和貨車在運行過程中的客貨分離,二是特殊貨種與普通貨種的分離。如煤炭、化工是特殊貨種,走的是專用通道。這也代表著除集疏運能力的提升,我們在環境和安全監督管理方面,也走在國內前列。
朝著建設現代化生態型港口強區目標努力
人民網:我注意到,六大專業市場中,有一個是煤炭市場,如何處理好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俞泉云:煤炭,是我們鎮海港區一個主要的功能板塊。它從1974年建港開始,最早承擔了為區域提供能源保障的功能。到目前為止,鎮海港區煤炭的輸出,保證了浙江省20%左右的動力煤的供給。也就是說,周邊的許多企業和電廠的能源保障是通過這個港口來完成的。如何在這個保障整個區域能源供給的前提下,改善及保障生態環境,滿足廣大群眾對環境質量日益提高的要求?
事實上這項工作始終在抓。2012年1月,鎮海區提出了今后五年發展的“六大戰略”,將“生態環境整治”確立為首要戰略,歷史性的提出整治環境的最高要求。其中有一項就是針對煤炭,要求達到降塵量90%。從目前檢測情況看,這三年我們同原來比降塵量已下降了85%左右。初步達到了除極端天氣外,將煤塵控制在交易區煤炭堆場范圍內。但這是一項無止境、絲毫不能放松的工作。我們將通過不斷地加強煤塵治理的日常監管,以及在作業和運輸過程中的管理提升,力爭在2015年,實現降塵量90%的治理目標。
物流樞紐港的開發建設是鎮海打造現代化生態型港口強區的需要,是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