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4-10 09:31:33 中國產經新聞報

4月7日,剛剛拿到證監會合并通行證的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雙雙復牌并雙雙漲停。這幾乎標志著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的誕生已成既定事實。有報道稱,在5月份的股東大會程序完成后,中國中車將真正登上歷史舞臺,代表中國的軌道交通產業走向廣闊的全球市場。
關于中國中車的定位,首次出現是在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合并預案里,該預案表示“擬通過本次合并進行重組整合,以提升合并后新公司的業務規模,增強盈利能力,打造以軌道交通裝備為核心,跨國經營、全球領先的大型綜合性產業集團,進而提升全體股東的利益”。其中,“跨國經營”“全球領先”是與此前南北車公司定位都不同地方,首次被提及。
事實上,4月3日,在主持召開中國裝備“走出去”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座談會上,李克強指出,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水平和國際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但一些制造業仍然存在“大而不優”、“大而不強”的問題,仍然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需要發展更加先進的制造業。要推動中國外貿從“大進大出”轉向“優進優出”,形成開放型經濟新格局。所謂“優進”,就是從我國的長遠和根本利益出發,根據國情,有選擇地進口緊缺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重要零部件。而所謂“優出”,就是不僅要出口高檔次、高附加值產品,還要推動產品、技術、服務的“全產業鏈出口”。
有業內人士表示,“全球領先”實際上就是放棄以前堅守的高國產化率,轉向全球采購、建立全球供應鏈。此前,中國南車董事長鄭昌泓在2014年財報里描述發展戰略時曾表示,國際金融危機對很多海外相關產業的優質企業造成較大沖擊,為中國南車開展海外并購,加速國際化經營和產業布局創造了有利條件。那么結合李克強的“優進優出”思路,未來中國中車很可能會更多地放眼全球,為了保持高鐵產品的領先地位,吸納更多的海外優質企業進入中國高鐵產業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產業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飛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車戰略調整是立足于全球性的,當前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和信息流五流匯聚的局面已經形成,任何一個個人或者團隊在進行研發、營銷以及市場開拓時都是面向全球范圍內的,客觀條件已經具備。南北車的融合以及新中車戰略布局的調整正是迎合這種趨勢,并不是我國單方面進行的全球化融合,而是現在國際產業轉移客觀態勢的推動。
對于中車公司新的戰略定位在未來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地方,滕飛認為:“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標準上,而且說到根上,是知識產權的問題,即核心技術的含量以及核心技術研發能力的提升。現在全球知識產權應用和運作已經進入知識產權全產業鏈的階段,提升知識產權核心創新能力才是更快提升服務能力的關鍵。”他指出,在當前環境下,可以走一條聯合研發道路,與國外先進企業聯合,共同去打造核心競爭力,這樣在開拓海外市場時,或者服務國外人民時會更加的合理合法合規,可以規避很多問題。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