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4-29 09:38:11 重慶日報

隨著現代物流服務業的發展,便捷的運輸為人類生活、生產提供著越來越多的便利。作為市屬國有重點企業,近年來,重慶交通運輸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交運集團”)通過發展“公、鐵、水、空”立體多式聯運,推廣長江水陸甩掛運輸、公路甩掛運輸等新型運輸方式,助推長江經濟帶建設。
據悉,隨著該集團長江水陸甩掛項目二期工程試運營成功,意味著重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基本構建完成;而在陸路運輸方面,交運集團打造的四大物流基地在全市主城與區縣構架一個龐大的物流網絡,充分發揮現代物流聚合效應。
吹響黃金水道集結號,“門到門”聯運模式初見成效
長江,自古以來都是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昔日這條“黃金水道”的繁華逐漸被現代公路、鐵路、航空的迅猛發展勢頭所掩蓋,水上運輸與其他運輸方式的差距也在變得越來越大。
面對這種情況,經過交通部、重慶市委市政府與長江黃金水道主干線各省市的多次交流溝通協調,最后確定以重慶交運集團為項目牽頭單位,組織長江經濟帶沿線四川、湖北、湖南等相關省市的運輸企業共同參與,同時整合參與企業車輛、站場、碼頭、船舶、客戶等甩掛資源,搭建覆蓋范圍廣、參與主體多、水陸結合的甩掛運輸公共運營平臺。
據介紹,水陸甩掛是由牽引車牽引掛車上船,將掛車留下后,牽引車下船,掛車連同貨物系固捆扎在船艙,船舶到達對方港口后,再由牽引車將掛車拖下,運送到目的地,完成運輸過程。業內人士形象地把這種模式稱之為“門到門”服務,它可大大減少運輸過程中的車輛周轉。
截至目前,交運集團已與20余家運輸企業達成合作關系,到今年底,預計這一數字還將翻倍。
“采用甩掛運輸模式后,可以提高牽引頭的使用效率,節省組貨、裝箱的等待時間。根據精確的測算結果,與傳統運輸模式相比,單車完成周轉量平均提高了90%以上,單位運輸成本分別比傳統模式平均降低了67%。”該項目負責人說。
水陸甩掛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利潤,從節能減排的角度而言,甩掛運輸能夠有效地降低燃油消耗、減少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進而有效降低全行業的能源消耗水平。該負責人表示:“按照本項目線路單位節油的加權平均值0.225升/百噸公里計算,單車百公里油耗平均下降了14%。共可節約油耗81.4萬升,折合標準煤996噸,共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147噸。”
打通對內對外物流通道,四大物流基地呈集群效應
陸路物流交通是交運集團的傳統強項,在傳統業務快速發展的幾年前,交運集團就意識到這種粗放的經營方式不會讓企業持續集團健康發展。如何聯結點、線、面,形成更大的規模效應?如何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引領作用?是交運集團近年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與全國道路運輸行業一樣,重慶的中小物流、貨運企業眾多,呈現小、散、亂的格局。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建設公路物流基地,可以集聚中小企業集中經營,實現資源共享,共同發展。”交運集團總經理張國華說。
經過4年發展,交運集團已經在主城二環附近布局了團結村公鐵聯運物流園、東盟國際物流園、魚復現代物流園和白市驛電商物流園四大公路物流基地。在張國華看來,通過公路物流基地,可以將布局在主城和區縣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銜接起來,基本實現“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位一體的物流站場體系戰略布局,解決城市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難題,最終建成一個信息互換、資源共享、成本節約、組織有序的重慶物流生態圈。
據悉,除了這一戰略布局,交運集團還立足于國內的“雙融合”戰略(即重慶公路貨運網與全國公路貨運網“兩網”融合,以及信息平臺與實體場站平臺“兩平臺”融合),籌劃將重慶與其他省市、將有形的貨運市場與無形的貨交平臺有機結合,提升道路運輸組織的規模化、集約化程度,增強重慶在成渝經濟帶中作為道路運輸樞紐中心的競爭力。
此外,在創新發展物流產業,加快貨運轉型升級的基礎上,交運集團還將開展物流業與制造業、商貿業的合資合作,創新物流運營管理模式,推動企業向現代物流服務提供商、物流供應鏈集成商轉變。
四大物流園一覽
重慶團結村公鐵聯運物流園:位于團結村西部現代物流園內,占地1258畝,擬建面積60萬平方米,總投資50億元。項目1258畝用地現正處于征地批文辦理階段。
重慶東盟國際物流園:位于巴南區南彭鎮,占地800畝,擬建面積34萬平方米,總投資11億元。一期擬建貨運交易門面150間、零擔庫房2個、駕駛員之家9棟180間、洗車修理點2個、食堂3個、停車場5萬平方米,能容納貨車1200輛。2015年2月27日東盟國際物流園A區試運營。
重慶魚復現代物流園:位于兩江新區魚復工業園區,占地300畝,擬建面積21萬平方米,總投資9億元。
重慶白市驛電商物流園:位于九龍坡區白市驛,占地400畝,擬建面積32萬平方米,總投資9億元。項目已經取得征地批文,正處于征地平場階段。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