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5-11 10:10:15 陜西日報

4月28日,國際知名房地產及投資管理服務機構仲量聯行發布其綜合研究報告《中國城市60強》。這個體系中,上海和北京作為“超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作為“一線城市”,他們是評出60強的“基準”。其中1.5線城市有九個,分別是天津、成都、蘇州、武漢、重慶、杭州、沈陽、南京、西安。
據了解,仲量聯行的評測是基于GDP、人口、富裕程度、投資、零售額、居民儲蓄、教育基礎設施、土地出讓量和零售商數量等多個變量建立模型,最終從287個城市中篩選出中國城市60強。
作為2007年《中國新興城市30強》報告、2009年《中國新興城市40強》報告以及2012年《中國新興城市50強》報告的延續,《中國城市60強》一經出爐立刻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中,西安首次挺進1.5線城市的巨大變化更是吸引了眾多眼球。
1.5線城市的帽子,會給正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西安帶來什么,市民、學界、政府又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
市民問:離一線城市真的只差半步
趙文博說:“緊隨北上廣深,西安邁入1.5線城市,是否意味著房價要漲,物價要漲,看病會更貴,孩子上學會更貴?”
張帆是土生土長的西安娃,2008年從中山大學畢業后回到故鄉,現在在高新區一家互聯網工程公司工作。“西安這些年的發展真的是太快了,就拿高新區來說,我剛上班那會兒高新區冷清得很,路上車少人少,現在這里已經成了西安最繁華的地段。隨著城市的迅速發展,各種大城市病也隨之而來。我家住在文藝路,每天開車上班都會遇到堵車。聽說首都人民每天上下班至少要把4個小時扔在路上,跟這個比起來,我們現在還有一些差距。”張帆用堵車作為大城市的特征調侃說。
1.5線城市對于很多人都是一個新名詞,但大多數受訪者都認為這個描述很合適。“高于二線,但還達不到一線的水平,我覺得這個定位很符合西安的現狀。”西安市民崔小姐說,“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并不僅僅取決于它的經濟發展狀況和基礎設施建設,全體市民的高素質和文明自覺更能反映出一個城市的檔次。舉一個很小的事情來說,我在北京出差的時候發現,當地人在等公交車的時候都會很自覺地排成一列,上車時也很少出現擁擠推搡的現象,干什么都講秩序仿佛已經成了人們的習慣。從這一點來看,西安邁向一線城市的路還很長。”
中學教師高進先生說:“我是本地人,西安這些年發展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你看現在的高新、曲江、浐灞這些新區建設得多漂亮,地鐵讓老百姓的出行變得更加方便,咱新修的南門廣場連習大大都來看了。我們現在可能還趕不上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但我堅信西安的發展潛力是無與倫比的,我們離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也只有半步之遙。”
在記者的市民調查中還發現,很多年輕人對于西安告別二線,進軍1.5線的事實并不感冒。
“邁入1.5線城市就意味著房價要漲,物價要漲,看病會更貴,孩子上學會更貴?對于我們這些拿著二線工資的人,一線的生活真有些不敢想。”剛從上海回到西安參加工作的趙文博說:“在上海的時候就會覺得‘城市雖好,卻與我無關。’回西安這幾個月,吃的便宜,住的便宜,各種幸福感爆棚。我也希望我們的城市越走越好,但前提是咱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一并跟上,千萬可別連豬肉都漲價了,咱的工資愣是不漲。”
專家談:終于戴上區域中心的帽子
吳剛說:“這樣一個評定給西安帶來的好處很多,最突出的就是‘眼球經濟’。今年總書記回陜西,研判陜西處于追趕超越階段。”
這份調查報告指出,在過去3年,中國經濟從快速的投資驅動轉向更持續、更高價值的消費驅動型增長模式,國內城市也進入新一輪整合與發展時期,全新的城市體系正在逐步成型。隨著經濟活動持續向中國內陸城市推進,諸多1.5線城市已經鞏固其作為繁榮的區域性商業中心的地位。
仲量聯行西安董事總經理喬裕生指出:“中國步入經濟‘新常態’時期,意味著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更關注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和科學性,經濟增長的重點逐步向國內市場轉移。”
“這個中國城市60強是從GDP、人均消費、基礎設施建設來排位的,考慮的因素比較多,基本上可以反映出這些城市發展的綜合實力,雖然報告是從地產業的角度出發,但其評測結果是比較科學、客觀、可信的。”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剛說,“在以前的排名中,我們西安一直在二線城市的隊列里。近些年隨著西安的迅速崛起,尤其是在我國西北板塊上與其他重點城市相比,西安的高位勢差是相當明顯的。從整個亞歐大陸橋和現在最新提出的‘一帶一路’的重要板塊的角度而言,作為橋頭堡和重要支點的西安,其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已經形成。西安的發展現狀與這個評測結果還是高度契合的。”
吳剛說:“這樣一個評定給西安帶來的好處很多,最突出的就是‘眼球經濟’。仲量聯行作為國際權威評估機構,其注重發展潛力的評判必然會給西安未來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商機,對招商引資、發展創業和聚集人氣都有利好,對西安下一步的提質升檔也有不小助力。無論是西部大開發還是‘一帶一路’,國家一直在培養重要的新的增長極,在西北板塊上西安是第一個獲得支持的橋頭堡。我們的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這一點從排名的上升可以看出。但我們更應該繼續發現和彌補我們的不足,把我們的潛在優勢發展成為競爭優勢。今年總書記回陜西,研判陜西處于追趕超越階段。陜西經濟總量的四分之一都在西安,西安應該率先去超越,帶領其他地市進行追趕,這是我們作為區域中心城市的責任。”
規劃局:完善“大西安”的城市功能
何樂曄說:“西安在教育方面相比其他1.5線城市具有較強競爭力,但在開放度方面相對比較落后。”
仲量聯行西安分公司戰略顧問部負責人何樂曄認為,西安在教育方面相比其他1.5線城市具有較強競爭力,但在開放度方面相對比較落后。在“一帶一路”政策引導下西安將在貿易樞紐、西部門戶、人才高地等方面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據了解,西安市2015年將全面加快“新起點”建設。編制完成《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發展規劃》。扎實做好西安自貿區申報工作。舉全市之力爭取中國與新加坡政府合作項目簽約落戶。加快推進西安領事館區、中西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32個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增強“長安號”營運能力,規劃建設新筑綜合性貨場,全面提升“西安港”綜合服務功能,力爭年內納入國際貿易運輸體系。建立陸港與空港聯動發展機制,加快建設快速貨運連接線,年內爭取開通西安至阿拉木圖等8 條國際客運、貨運航線,打造“立體物流”新模式。
不斷優化對外開放環境。完善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城市合作發展圓桌會議機制,加快落實各項合作協議,鞏固深化能源、金融、教育、旅游等領域的務實合作,積極拓展高新技術、現代農業、生態環保等新的合作領域。加強對絲路沿線重點國家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研究,編制《中亞五國投資指南》,為西安企業“走出去”提供幫助和指導。以加快建設國際學校、醫院和社區為重點,全面提升城市涉外公共服務水平,為外籍人士在西安工作、學習、生活提供良好保障。
積極爭創對外開放新優勢。加快電子口岸建設,強化跨境貿易結算、離岸金融、貿易金融等功能,探索開展保稅進口和直購進口業務,推動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完善綜合保稅區配套設施建設,繼續抓好展示交易、保稅物流、出口加工、服務外包等業態發展,不斷優化對外貿易結構。力爭全年進出口總額達到215億美元,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增長28%以上。
據西安市規劃局規劃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呂向華介紹,《西安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年)》也正在進行修改,此次修訂將突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完善“大西安”主要城市功能;突出歷史文化傳承,彰顯紅色文化風采;突出區域有機融合,加強協調發展;突出副中心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突出生態保護,踐行和諧發展理念;突出“三規”統一,構建法規體系;突出轉型發展,注重內涵提升。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