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5-20 09:38:34 河北新聞網

近日,南寧市部分小區或單位發出通知,將快遞員拒之門外,轉由單位有償代發或交納管理費后按照指定的方式發放,一些經常網購的業主直呼“不方便”。管理方表示,此舉是為了加強小區或單位的管理。但也有人指出,加強管理只是幌子,這樣做,實際上是有利可圖,要抓住快遞“最后一公里”的商機來賺錢。
在計劃經濟時期,一般的單位、學校或是企業,都有自己的“收發室”,類似于現在各單位的“保安室”,除了履行正常的安全保衛職責意外,還義務代收單位個人的郵寄物品和信件信函,人們進出單位往往會習慣性的問一下有無個人信件,更有負責任的收發室人員會主動將收到的私人信件物品等,主動送到收件人手中,這一切雖沒有明文規定的必須,但卻是自然形成的一種慣例。自從郵寄服務誕生以來,直到如今,從未聽說有單位學校小區等拒絕郵遞員進門或向其收費用一說,中國沒有,外國更沒見報道。
雖然投遞業務放開之后,現在的快遞員與過去的郵遞員已非同日而語,沒有人再會稱他們是“綠衣使者”,但給人們帶來的欣喜和為生活提供的便利卻比過去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進入網絡時代,網購與快遞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快遞公司劃分的范圍服務之內,將快遞物品親自送到收件人手中或是約定的地點,由收件人自取,是各快遞公司與收發件人之間的服務約定。無論單位、學校或是小區物業,均有義務為自己單位人員、學生或小區居民提供收發投遞物品的便利,如果不具備這種條件,更應當允許快遞員進門親自將快遞物品送到收件人手中。
實際上,報道中的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和一些學校單位及小區物業,以安全為由拒絕快遞員進出大門,把自己應該為本單位職工、本校師生、本小區居民等提供義務服務的職責,進行了“市場化”,真正目的并不是為了“安全”,而是把手中的管理權轉化為獲取利益的工具,尤其看到每天數百甚至上千件快遞物品進出大門,快遞業務異常火爆的情況下,產生了利益眼紅心理,希望通過設置進出門檻來從快遞業務中分一杯羹。其實,這種做法不但有失道德,也違反相關收費規定,在各項安全防范制度中更找不到明確的法律依據,沒有任何法規規定,合法快遞員不準進出單位學校或小區的大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為快遞員設置進出門檻,在獲取蠅頭小利的同時,卻忽視了可能存在的責任風險,一旦快遞物品中出現“掉包”或短少情況引發糾紛,作為最后一道收費存放的環節,很可能還會得不償失。
面對這些單位設置的門檻,快遞公司除了“就范”幾乎無二選擇,然這種“門檻”導致的快遞成本上升,最后注定還會轉嫁在收件人身上,單位、學校乃至小區物業看似從設置門檻中獲得了眼前利益,其實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遇到某些大的風險,甚至還會“賠了夫人又折兵”,總的來說,給快遞設置門檻,暴露的是利益眼紅,折射的義務職責缺失,賺取的蠅頭小利,冒得是難以預估的風險,且擾亂的是正常快遞程序,非但得不償失,更是在作繭自縛。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