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5-27 10:04:38 沈陽日報

免費使用了一段時間的“快遞柜”開始收費了。26日,記者調查發現,面對“快遞柜”收費,快遞員普遍不同意交費,轉而請物業代業主收件。而剛剛解脫的物業公司也不愿意再代收快件。這使業主的快遞包裹重新陷入投遞難的尷尬境地。
收費:每個投遞箱0.4元至0.6元
當天10時左右,在鐵西區景興街南九中路9號的聯邦大廈,記者看到,一樓大廳里擺放著一個藍灰色相間的大鐵柜,外形酷似超市中的自助存包柜。據物業工作人員介紹,這就是智能快遞柜。
記者注意到,快遞柜上面醒目地貼出一則通知,上面寫道“從2015年5月15日起,開始對快遞投放進行使用收費,價格標準:大箱:0.6元/件;中箱:0.5元/件;小箱:0.4元/件。”同時,還推出特惠活動,5月底前辦卡,充值500元贈送500元。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上面還有提示,快遞員必須到快遞柜所屬公司辦理注冊,否則,系統將自動停用非注冊快遞員的免費投件權限。
快遞員:收費太高,不能接受
“如果要收一兩毛錢,或許還能承擔。而現在這個收費標準太高了,我們實在無法接受。”負責聯邦大廈的某快遞公司快遞員小王告訴記者,投遞一個快遞包裹才掙一兩塊工錢。如果按平均一天投遞50個快遞包裹算,起碼要付出20多元。一個月下來,就得掏出六七百元。
對快遞柜公司收費一事,記者對順豐、中通、圓通等幾家大型快遞公司的快遞人員進行了調查。很多人表示,今后,寧可辛苦點,也不會再選擇用快遞柜。
快遞柜收費,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造成了快遞包裹投遞難。“物業公司人手少,又怕擔責任,不愿代收包裹。沒辦法,網購時,只好把單位作為投遞地址。下班時,再把快遞包裹帶回家,實在是不方便啊。”聯邦大廈業主王女士說。
專家:利益方應把眼光放長遠
“智能快遞柜是對現有收寄形式的顛覆,有效解決了‘最后100米’的物流難題。相關利益方應把眼光放長遠,聯手破解運營難題,降低收費標準。”專家表示。
如果電商、物流和開發快遞柜企業合作,既可以降低收費標準,也利于智能快遞柜早日普及,讓更多消費者受益。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十四五”交通規劃17項主要指標中6項提前完成 11項年底前將全部完成
- 民航局:加快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 拓展國際航線網絡
- 國家鐵路局:目前正在編制“十五五”鐵路發展規劃
- 國家郵政局:中國快遞業務量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
- 商務部:1-6月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長8.5%
- 上半年國家鐵路發送貨物19.8億噸 同比增長3.0%
- 大載重無人機成功試飛 特色農產品開啟“空中走廊”
- 國家郵政局:指導相關快遞企業優化收費計重規則
- 數說上半年快遞物流業“成績單” “小包裹”折射中國經濟澎湃動能
- 【江蘇】全面啟動2025年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工作
- 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做強國內大循環重點政策舉措落實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