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8-24 11:06:51 燕趙晚報

●京津冀整體定位是“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區域整體協同發展改革引領區、全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
●三省市定位分別為,北京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天津市“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河北省“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推動會議,就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安排部署。就此,記者采訪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
重大意義
京津冀地區同屬京畿重地,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納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也是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目前,京津冀地區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特別是北京集聚過多的非首都功能,“大城市病”問題突出,人口過度膨脹,交通日益擁堵,大氣污染嚴重,房價持續高漲,社會管理難度大,引發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加之區域功能布局不夠合理,城鎮體系結構失衡,京津兩極過于“肥胖”,周邊中小城市過于“瘦弱”,區域發展差距懸殊,特別是河北與京津兩市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公共服務水平落差明顯。上述問題,迫切需要國家層面加強統籌,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三省市整體協同發展。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利于破解首都發展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解決“大城市病”的路子;有利于完善城市群形態,優化生產力布局和空間結構,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有利于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為全國轉型發展和全方位對外開放作出更大貢獻。
總體要求
功能定位是科學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遵循。京津冀整體定位是“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區域整體協同發展改革引領區、全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三省市定位分別為,北京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天津市“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河北省“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區域整體定位體現了三省市“一盤棋”的思想,突出了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相輔相成;三省市定位服從和服務于區域整體定位,增強整體性,符合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需要。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目標是: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顯進展,在符合協同發展目標且現實急需、具備條件、取得共識的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創新驅動、試點示范有序推進,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問題得到緩解;區域一體化交通網絡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產業聯動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取得積極成效,協同發展機制有效運轉,區域內發展差距趨于縮小,初步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互利共贏新局面。遠期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優化,京津冀區域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
空間布局
空間布局是京津冀功能定位在空間上的具體體現,也是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協同發展的重要基礎。經反復研究論證,確定了“功能互補、區域聯動、軸向集聚、節點支撐”的布局思路,明確了以“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為骨架,推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構建以重要城市為支點,以戰略性功能區平臺為載體,以交通干線、生態廊道為紐帶的網絡型空間格局。
“一核”即指北京。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問題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首要任務。“雙城”是指北京、天津,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要引擎,要進一步強化京津聯動,全方位拓展合作廣度和深度,加快實現同城化發展,共同發揮高端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三軸”指的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個產業發展帶和城鎮聚集軸,這是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體框架。“四區”分別是中部核心功能區、東部濱海發展區、南部功能拓展區和西北部生態涵養區,每個功能區都有明確的空間范圍和發展重點。“多節點”包括石家莊、唐山、保定、邯鄲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張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島、滄州、邢臺、衡水等節點城市,重點是提高其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能力,有序推動產業和人口聚集。同時,立足于三省市比較優勢和現有基礎,加快形成定位清晰、分工合理、功能完善、生態宜居的現代城鎮體系,走出一條綠色低碳智能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戰略核心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核心,是關鍵環節和重中之重,對于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重要先導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對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確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要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和主要矛盾,降低北京人口密度,實現城市發展與資源環境相適應。目標要明確,通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思路要明確,堅持改革先行,有序配套推出改革舉措。方法要明確,放眼長遠、從長計議,穩扎穩打、步步為營,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因此,京津冀協同發展首要的、也是最核心的任務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補齊短板
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目前,河北省在社會發展、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層次上差異明顯,有些方面甚至呈現“斷崖式”的差距。
為此,必須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引入市場機制,促進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均衡配置。總的目標是,到2017年,實現京津冀公共服務規劃和政策統籌銜接,在教育、醫療、文化等方面開展改革試點,逐步推廣。到2020年,河北與京津的公共服務差距明顯縮小,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體制機制初步形成。
目前,京津冀三省市已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合作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實踐,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比如,京津冀三省市均出臺了本地養老保險跨區域轉移接續辦法實施細則,發行了符合全國統一標準的社會保障卡,為實現區域內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奠定了基礎;目前三省市基本實現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名稱、政策標準、經辦服務、信息系統“四統一”;北京市與河北省就燕達國際醫院合作項目簽署協議,以合作辦醫和專科扶植的方式,共同探索解決醫師異地執業、醫保結算等難題;河北省6所交通職業學校納入北京交通職教集團,破除了京津冀交通人才培養的地域限制,成立了京津冀衛生職業教育協同發展聯盟;三省市共同推進旅游“一本書、一張圖、一張網”合作項目,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領導小組辦公室還將加強統籌協調,積極推動落實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跨區域轉移接續、推動京津兩地高校到河北辦分校、支持開展合作辦醫試點等政策,力爭在社會保障、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社會管理等公共服務領域一體化上不斷取得明顯進展。
創新舉措
京津冀協同發展從根本上講要靠創新驅動,這既包括科技創新,也包括體制、機制、政策和市場等方面的創新。
推動京津冀創新驅動發展,要建立健全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彌合發展差距、貫通產業鏈條、重組區域資源,共同打造引領全國、輻射周邊的創新發展戰略高地。在推進舉措上,要強化協同創新支撐。加快北京中關村和天津濱海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做好北京原始創新、天津研發轉化、河北推廣應用的銜接,構建分工合理的創新發展格局。
加大改革
體制機制改革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制度保障。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要從以下幾方面加快改革步伐。一是推動要素市場一體化改革,包括推進金融市場一體化、土地要素市場一體化、技術和信息市場一體化等;二是構建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包括建立行政管理協同機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機制、生態環境保護聯動機制、產業協同發展機制、科技創新協同機制等;三是加快公共服務一體化改革,包括建立區域內統一的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和勞務協作會商機制,落實養老保險跨區域轉移政策,統籌三省市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等。
示范帶動
開展試點示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效舉措。
推動試點示范工作的方向和重點是:一是著力打造若干先行先試平臺。開展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合作區改革試點,推進北京與河北共建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等。二是推進重點領域率先試點。在交通領域,積極推進京津冀重點城市公交“一卡通”互聯互通、汽車電子標識、貨物多式聯運和公路甩掛運輸等試點工作;在生態環保領域,開展環首都國家公園試點,探索開展跨區域排污權交易、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工作;在產業領域,鼓勵京津冀國家級開發區共建跨區域合作園區或合作聯盟,鼓勵和推動中關村在天津和河北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三是統籌推動其他領域改革試點。選擇部分市縣先行開展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方面同城化試點等。同時,通過在土地、財稅金融、對外開放等方面開展試點示范工作,推動區域整體協同發展。
工作進展
一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推進。北京市已制定并嚴格落實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4年版),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不予辦理的涉及禁限目錄的工商登記業務累計達6900件,目前已對照《規劃綱要》對禁限目錄進行了修訂,即將發布實施2015年版禁限目錄;北京市中心城區內已有36個商品交易市場外遷,大紅門地區8家批發市場簽約入駐河北永清服裝城,600多家商戶遷入河北白溝服裝城;2015年確定淘汰的300家污染企業已退出185家。同時,聚焦通州,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規劃建設,規劃選址、方案制定等前期工作抓緊推進。與河北、天津的項目對接也有序展開,凌云化工、首農集團等一批央企和北京市屬企業已整體或部分搬遷至河北;天津市發揮自貿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優勢,正積極打造一批承接平臺。
二是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取得積極進展。2014年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方案確定的61項重大項目、重點工作都按進度完成了預定的目標任務。2015年確定的113項重點任務正在全力推進。交通方面,北京新機場加快建設,石家莊機場納入首都機場集團統一管理;京津城際延長線和津保鐵路將于今年10月底前完成聯調聯試;張唐鐵路年內建成,京張鐵路、豐臺站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年內開工建設;首都地區環線高速、京秦高速、京臺高速等一批“斷頭路”、“瓶頸路”段正在打通或擴容。生態環保方面,支持張承地區生態保護和修復的指導意見印發實施,三省市制定了2015-2017年植樹造林實施方案,已將山東、河南毗鄰河北部分區域納入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范圍,區域聯防聯控污染機制已經建立,今年1-6月,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2%。產業方面,北汽集團黃驊整車項目建成投產,北京現代汽車第四工廠25萬輛整車項目于今年4月在滄州動建,曹妃甸千萬噸煉油項目已核準;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張承生態功能區、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等重點合作平臺加快建設。
三是重點領域改革創新加快推進。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已于2014年底正式掛牌運營,通過投資一體化促進區域軌道交通網絡一體化,已啟動京唐城際鐵路前期工作。醫療保險轉移接續和異地就醫服務障礙加快突破,河北燕達醫院已納入北京市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北京市正進一步推進燕達醫院與天壇醫院、安貞醫院合作。北京海關、天津海關率先啟動京津冀海關通關一體化,并擴大至石家莊海關,新的流程啟動以來,通關時間平均縮短41天。北京市啟動編制《中關村服務京津冀創新合作行動計劃(2015-2017)》,積極推動自主創新相關試點政策率先向津冀有條件的園區溢出,努力打造區域創新發展新高地。產業轉移對接企業稅收收入分享辦法經國務院批準后由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印發實施,推動遷出地與遷入地區之間建立財政利益共享機制,促進區域間產業合理流動和布局。協調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已于8月1日取消京津冀手機漫游費和長途費。積極推進三省市汽車電子標識試點,采取智能化手段提高交通便利性。四是京津冀發展整體性增強。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