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9-02 10:09:09 惠州日報

▲小區新增的“智能包裹箱”收取快遞到底智不智能?
隨著電子商務日益成熟,網購逐漸成為消費者喜愛的重要購物方式,甚至是不少消費者的主要消費方式。與網購緊密相連的物流快遞行業也隨之發展迅速。日前,2015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據統計,2014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140億件,同比增長52%,躍居世界第一。不斷遞增的快件量,快遞最后100米的投遞成了快遞行業一大難題。那么,本市快遞業的末端派送現狀如何?記者日前展開了調查。
現狀1
小區單位保安代接收
在萬林湖小區一保安室,大大小小的包裹堆放在一個不大的房間。一旁放著一份領取快件登記表,上面寫滿收件人住址、姓名、郵件種類、代收時間、取件人簽名等詳細資料,僅8月20日這天,物業就代收了約20件包裹。
“快件來了,人不在家,沒法簽收,怎么辦?”記者就此問題對100位市民網友進行調查,其中7成受訪者表示,快件會暫放到保安室,有空自行去取。而這7成人中過半人表示,知道物管方不負責保管,但因為沒有其他更好辦法,所以還是抱著“應該不會有問題”的僥幸心理。
問題:只接收不保管,出了問題住戶郁悶快遞哥頭疼物管糾結
包裹暫存在保安室,難免他人會錯拿,或者包裹丟失。“那天快遞員送快件來時,剛好我們一家人外出了,便習慣性讓他把快件放在保安室,沒想到隔天回去拿時,找不到快件了。”陳小姐說,她立刻打給快遞員,快遞員表示確實把包裹放在那了,而保安室進進出出放快件、取快件的人很多,保安也表示因為輪班,大家都不太清楚。陳小姐說,一開始物管就說好了,只幫忙接收,并不負責保管;而快遞那邊是自己讓他放保安室的,所以自己也有責任,最后快遞員賠了300元私了。
“我們上班時間正常派送,打電話給客戶,客戶也在上班,讓我晚上7點后送,我沒法一直等,還有好多包裹要送到其他地方,只能放到物管那里了。”某快遞公司的快遞員林先生大吐苦水。
“不可能每個客戶都能做到當面簽收快件,一是客戶沒時間,二是我們的貨堆積如山,沒法跟著每一個客戶的時間走,除非是貨到付款的情況。”快遞員張先生說,他也遇到把客戶的包裹放到保安室最后不見的情況,最后只能自認倒霉,自行賠償。
不止住戶郁悶、快遞哥頭疼,其實,物管也很糾結。“物管是提供住戶生活方面的服務,但是快遞包裹每天都送到我們這,辦公室里堆得到處都是。我們沒有義務要幫業主保管包裹,也承擔不起包裹丟了的責任。業主來拿快遞全憑自覺,中間有誰錯拿了或者故意拿了別人的,也不是我們可控的。業主丟失包裹找我們算賬,我們太冤了。”陳女士居住的小區物管負責人蔡女士無奈地說。
現狀2
小區附近便利店幫代收
在此次調查中,有3成受訪者表示,選擇“菜鳥驛站”也是現在的代收方式之一。我市有不少小區附近的便利店都與“菜鳥驛站”合作,幫附近居民代收快件。
家住江北摩卡小鎮的楊小姐說,在淘寶網上購物,確認訂單信息的時候,選擇“菜鳥驛站免費代收服務”,然后選擇離您家最近的“菜鳥驛站”即可,商品就會直接送到您所勾選的地點,到時與菜鳥驛站合作的便利店會幫忙代收,還是挺方便的。
“一般包裹上有個人的詳細住址,為了安全,每次都要花時間去撕碎或者弄花。使用菜鳥驛站,快遞單上只有自己的電話和姓名,家庭住址不會被透露。”她說。
問題:很多網站不提供“菜鳥驛站”服務
記者來到一家有代收包裹服務的便利店,店員陳姐說,快遞員直接將包裹送過來,他們一刷商品上的條形碼,客戶立馬就可以收到短信提醒,到時憑手機短信驗證碼過來拿包裹就行了。
陳姐說,現在每天會幫忙代收一二十個包裹,每個快遞返利5毛錢,一個人也能看管好,沒有因此造成困擾。相反,客人來拿快遞還時不時買點東西,對店里的生意來說挺好的。
“菜鳥驛站”雖然為不少居民分擔了領取快遞的煩惱,但問題是否全部迎刃而解了呢?家住江北城市綠興的葉女士說,只有在淘寶等個別網站下單購買商品時才能選擇“菜鳥驛站”,其他的依然是采取親自接收或由快遞員放到物管處。而且,代收的便利店也沒有對包裹的安全問題作出承諾。記者詢問了葉女士家附近便利店的店員,對方表示因為沒有遇過丟失包裹的情況,所以不清楚賠償事宜,另外公司也沒對此有明確的規定。
現狀3
小區設智能包裹箱寄存快件
近期,不少智能包裹箱的身影相繼出現在一些小區里。調查中,近2成受訪者表示開始使用智能包裹箱接收快遞件。
在市區東平一小區某單元樓下的空地上,擺放著與超市存放物件箱頗為相似的智能包裹箱,三四十個大大小小的包裹箱能夠寄存不同尺寸的快件。在智能包裹箱右上角顯眼處,標著這個小區的收件地址。
記者嘗試在網上買一個電子產品,按照這個小區的收件地址填寫。幾天后,網上購買的電子產品到達,并不像從前接到快遞員的電話,而是收到一條取件密碼短信,并說明免費存放24小時。記者拿著手機到達該智能包裹箱電子觸屏前,在系統中輸入短信中4~5個字母和數字的密碼,一個包裹箱門隨即打開,里面正是記者從網上購買的電子產品。
記者發現,該物流公司為韻達快遞。韻達快遞相關負責人稱,智能包裹箱方便了客戶,打破了收件的時空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快遞員。同時,收件人不必再明確注明自己的門牌號碼。
問題:存放超時要交錢,超大件包裹放不進去
在該智能包裹箱的官方網站上,記者注意到,“服務全國72個城市”的字樣十分搶眼。智能包裹箱真的能解決最后100米的投遞難題嗎?
對此,不少市民網友分享了自己的體驗。網友“小粉腸”認為該方式挺方便,下班回家順手拿上樓就好,省去了跟快遞員約時間送快件的煩惱。“在外出差、旅游時,這種方式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網友“賀蘭山下”說。
對市民來說,最為關注的問題普遍集中在智能包裹箱所產生的費用上。在某智能包裹箱的官方網站上有這樣的內容:“智能包裹箱作為小區公共資源,為小區業主提供全天候的便捷服務,為提高箱子周轉率,我們提供24小時免費存放時間,超過存放時間每24小時(不到24小時以24小時計算)收取公共資源占用費1元。”網友“冷小姐”對此表示不滿:明明就已經交付了快遞費用了,憑什么超過了24小時就要收取費用呢?
“目前來看,智能包裹箱并不能完全解決最后100米的問題,因為每一個包裹箱的體積是有限的,有些超大件的放不進去,只能放在物管處。”市民王小姐認為,目前,智能包裹箱還沒完全被大家所熟知,使用的人還不多,如果以后用的人多了,一個包裹一天不取,別的快件就放不進去。
他山之石
設立城市共同配送點
據悉在北京,2011年年底成立了一家“城市100共同配送”公司,這家公司的定位就是“配送最后100米”,希望通過對物流快遞行業人員、網點等末端資源的高效整合,為快遞企業解決高校、社區送件難的問題。這家公司的運作模式就是在社區、高校建立門店,分門別類上柜,由專人負責管理。而據報道,這樣配送點的快遞員“一個可以頂三個用”。
浙江杭州也提出幾個快遞配送的新途徑。比如,借助大型第三方物流企業和社區便利店、連鎖店、報刊亭,通過設置電子商務自提點等方式,按照客戶的時間和意愿進行商品“自取配送”;其次,在人口集中地區,考慮推行“二次投遞”。在城區主要的高校園區、寫字樓群、住宅小區等快件到達集中區域,統一規劃建設配送場地,由配送中心進行“二次投遞”,滿足小批量、多頻次、快周期的物流服務需求。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