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0-12 09:27:49 北京商報

農村電商由于高配送成本、分散化等現實問題,一直是看上去很美,但卻不能走出虧損的尷尬。商務部最新信息顯示,截至今年9月,全國農產品電商交易額突破1700億元,按照這樣的速度,全年農產品電商交易額將超過2200億元,占到全國生鮮農產品市場的10%。這一比例雖然增長速度很快,但占比仍然不高,表明農產品電商的發展仍有很大的空間,同時也仍面臨很多因素的制約需要破解。
農產品電商交易額將超2200億
商務部最新的數據顯示,我國農產品在線經營企業和商戶達100萬家,預計全年交易額將超過2200億元,占整個電商交易額的比重從4.6%上升到6.2%,增幅達35%。2200億元也占到了全國生鮮市場2萬億元規模的11%,而這個數字在2014年還只有3%,2015年為7%。據了解,下一步商務部將通過促進農商互聯、統籌五大聯通工作,提高整個農產品流通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
2016年,農產品電商高速發展的主要動力來自于非水果農產品的高速增長。易果生鮮相關負責人認為,2015年,農產品電商的產品仍以水果為主,而2016年,蔬菜、鮮肉等品項的占比不斷增加。
“目前水果和非水果農產品的銷售額已形成各占50%的局面,這表明農產品的電商消費群體不是以個人為主,而是以家庭為主。電商企業對消費者消費習慣的培養已經成熟。”易果生鮮上述負責人介紹說。
另外一個原因是很多國外高端水果進入中國,多數以電商渠道為主。“原來南美小國厄瓜多爾93%的芒果出口到美國,而厄瓜多爾芒果到中國時,領事館就先找到了國內幾家大型的電商企業。”易果生鮮方面解釋。
農產品電商成新發力點
農產品電商的高速增長讓各路資本和企業紛紛進入。除了天天果園、本來生活、易果生鮮垂直做生鮮電商的企業外,阿里、京東等傳統電商也紛紛攪動農產品電商。
9月,京東和雙匯簽約,利用京東平臺的流量、大數據等幫助雙匯把握住未來的消費趨勢,迅速適應中國年輕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習慣,大力發展京東生鮮“遍尋天下鮮”。
阿里巴巴在2015白皮書中認為,農產品電商的發展趨勢將是從互聯網普及到物聯網安裝,從網紅走向區域公用品牌的打造,并通過經營渠道把控生產端,農產品電商的B2B時代將到來。2015年,阿里平臺上完成農產品銷售695.5億元,經營農產品的賣家數量超過90萬個。
轉型中的蘇寧,憑借實體門店和配送體系,在農村電商的布局更加系統和深入。蘇寧云商董事長張近東表示,2016年,蘇寧將通過蘇寧易購直營店、中華特色館等渠道反向推動農業的產業化發展,同時,通過成立蘇寧農村電商學院推動農村電商人才的專業化發展。截至目前,蘇寧在全國三四級市場建設了1500多家蘇寧易購直營店,600多個鄉鎮代理點。
物流成瓶頸
雖然農產品電商發展很快,但是,目前國內農產品電商仍有95%處于虧損狀態。
數據顯示,國內農產品電商接近4000家,其中僅有1%盈利,7%巨額虧損,88%略虧,4%持平,總體上95%都在賠。我國生鮮品類的損耗約為20%-30%,大部分是在產品流通過程中發生的,而在國外這一數字約為3%-5%。
從事多年紅薯銷售的趙先生表示,當前每天通過線上銷售的紅薯有1000-2000斤,這個數量已經同比增長了近一倍。但線上銷售的比例依然很小,趙先生在超市銷售的規模超過1萬斤。他認為,造成這一現狀的最大原因是物流成本高。“線上價格能夠高出線下價格3-4倍,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物流成本太高,遠高于貨物的成本。”趙先生表示。
趙先生道出了很多農產品商戶面臨的問題。對于多數商戶來講,雖然電商增速很快,但整體的占比很低,傳統流通渠道仍是主流。一些概念化、精細化的商品更適合電商。
除了物流制約了農產品電商,作為前端,人才短缺和資金也是制約農產品電商發展的重要因素。“作為一個供銷合作社,轉型發展農產品電商也許是條不錯的發展策略,但需要有技術和懂得互聯網營銷的人才,現實問題是,很少有這樣的人才愿意留在農村。”山東一位農產品經銷商坦言。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