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0-17 09:58:40 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年來,中國物流業快速增長,2015年,總收入已經達到7.6萬億元。中國物流業也迅速發展至海外,世界各地遍布中國“海外倉”。中國郵政海外倉已在美國、英國、德國和澳大利亞等國開辦業務,在當地實現24小時內配送。順豐也推出東歐倉、中歐倉等服務,喊出了讓俄羅斯消費者享受到“中國式”快遞服務的口號。菜鳥網絡提出了“全球72小時可達”的目標,在西班牙新開的海外倉已經實現了“全境72小時直達”。
放眼望去,形勢一片大好。從中國郵政這樣的物流航母,到順豐、菜鳥網絡這些新型的民間物流企業,大家已經不滿足于中國本土物流業這塊蛋糕,決定借著中國對外開放深入發展的東風,走出去開拓新的商機。
然而,他們已經或即將踏上的道路,并非一片坦途。走出去,必須要做到知己知彼。
首先,中國物流企業要面對復雜的國外經營環境。作為一家境外企業,他們首先要了解目標國制定的管理本國物流業的政策和法規。他們必須了解自己在該國的經營范圍和活動空間,避免可能觸碰的雷區,尤其是稅收制度。以美國為例,美國的稅法嚴苛,稅收比例較高,而且美國各州的稅法和商法都不同,稅收種類也是相當復雜。近年來,美國本土電商諸如亞馬遜等發展迅猛,擠占了美國傳統商業很大的生存空間,因此,亞馬遜和美國多個州稅務部門的官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現在,中國物流業要打入美國市場,如果對美國各州的稅法和商法了解不夠,對美國的地方保護主義認識不到位,就會增加開疆擴土的風險,為自己埋下不可預知的商業隱患。
其次,中國物流企業要面對前所未見的強大競爭對手。目前,全球十大物流公司體量巨大、業務遍及全球,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壟斷,并劃分了自己的利益范圍。在境外發展的中國物流企業,將直接面對他們的競爭和擠壓。如何打破壟斷,為自己開拓生存空間,是中國物流企業必須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最后,“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物流企業還要解決自身品牌的建立和推廣問題。在外國市場上,本國民眾對于落戶當地的中國企業具有陌生感。本地物流企業和常年在當地經營的國際物流集團已經培養起了相對穩定的用戶習慣。如何通過更好的服務、更有效的包裝推廣方式,讓當地民眾了解熟悉中國的物流的品牌,贏得使用人群并將其擴大,開拓市場流量并爭取口碑和回頭客,從而培養起屬于自己的用戶習慣,是中國物流企業必須要認真做好的工作。
中國物流企業要走出去,不能只是頭腦一熱跟風而至,而應該深思熟慮后做好決策部署,謹慎走好每一步。要做到知己,更好地提升服務水平,用優質的產品打造被世界認可的品牌形象。還要做到知彼,對環境和對手,做謹慎評估和清醒認知,趨利避害,謀長久發展。只有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走出去的路上站穩腳跟。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