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1-23 09:12:25 現代物流報

工信部11月14日印發了《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粗鋼產能凈減少1億至1.5億噸,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矛盾得到有效緩解,創新驅動能力明顯增強,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全面穩定達標,鋼鐵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實現全行業根本性脫困。而更重要的是,工信部提出“十三五”期間,將在全行業推進智能制造和服務型制造。筆者認為,這是鋼鐵業向服務型制造轉型的必由之路。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鋼鐵工業將著力完成十大重點任務,首要任務就是產能過剩。工信部數據表明,“十二五”期間,我國鋼鐵產能達到11.3億噸左右,重點大中型企業負債率超過70%,粗鋼產能利用率由2010年的79%下降到2015年的70%左右,鋼鐵產能已由區域性、結構性過剩逐步演變為絕對過剩。
而此次《規劃》中關鍵用詞的變化,是將此前提出的“壓減”變為“凈減少”。幾個字的變化,表明鋼鐵總產能必須下降。但2016年以來,鋼材價格持續上漲,鋼鐵企業扭虧為盈,部分前期停產的高爐或軋線重新生產,更增加了去產能的難度。
對此,《規劃》提出,要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等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對達不到標準要求的,要依法依規關停退出。說明2017年鋼鐵行業的整合、淘汰將更加嚴峻。
筆者認為,此次《規劃》的出臺,提出了鋼鐵去產能的剛性指標與措施,落后鋼企已無存在可能。關鍵還是狠抓《規劃》落實。特別應抓好以下幾點:
其一,堅決杜絕產能“邊減邊增”。
鋼企必須按照《規劃》要求,停止建設擴大鋼鐵產能規模的所有投資項目,并嚴禁將關停多年的“死產能”作為置換產能,對違規者必須從重處罰。要將投資重點放在創新能力、綠色發展、智能制造、質量品牌、品種開發、延伸服務和產能合作等方面,對守規企業應與獎勵。
其二,鋼鐵業必須向服務型制造轉型。
要擺脫鋼鐵行業當前困境,除了產能要減少之外,鋼鐵行業必須從自身出發,努力轉型升級。“十三五”期間,應通過重點培育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和遠程運維等4種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動鋼企從制造商向服務商轉變,由單純地提供“產品”向“產品+服務”轉變,開辟搶占價值鏈高端的有效途徑。其三,鋼企要和“互聯網+”深度融合。通過轉型升級,鋼鐵行業向服務型制造邁進,要把互聯網技術融入鋼鐵產業運營體系,開辟電子商務等創新模式,實現制造業企業、互聯網企業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之間的跨界聯合,推動創新資源、生產能力和市場需求的智能匹配和高效協同。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