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元普投資評快遞業入市,行業競爭或愈加激烈

發布時間:2017-03-09 10:31:19 消費日報

元普投資關注到,順豐借殼鼎泰新材登陸深證已經有一周多的時間,這是繼中通、申通、韻達、圓通之后的又一只成功上市的快遞公司,也是在國內前七名的物流中最后一個表露上示意圖的,自此現有的主流民營快遞公司已經全部上市,其中中通于紐交所敲鐘,其余紛紛落戶A股。 

“三通一達”和順豐可以說是各占據了快遞市場的半壁江山。三通一達是借助電商發展起來,順豐則是主要布局在中高端市場以及商務件,并且采取直營模式,沒有加入到快遞的價格戰當中,相對來說營收比較喜人。元普投資了解到,順豐去年的凈利潤是可以和他們的總和相抗衡的,順豐凈利潤為40.5億,圓通凈利潤為13.5億,申通為12.4億,韻達為11.6億,中通凈利潤為21.65億元人民幣,順豐一家的利潤略遜于四家的總和,可以說是中國最賺錢的快遞公司了。 

桐廬通達一家親

為什么把“三通一達”捆在一起和順豐來對比呢,主要是因為這四家幾乎同出一脈,都是“桐廬幫”的天下,本來還有一通也就是之前的匯通,由于經營不善被百世物流收購變身百世匯通。 

元普投資不得不提到最開始的源頭,充滿悲劇色彩的鼻祖聶騰飛,1993年他和妻子陳小英、工友詹際盛共同成立了申通,成為了桐廬人快遞業的先行者,但1998年,聶騰飛在送件途中遭車禍辭世。后來,由妻子陳小英和哥哥陳德軍接手公司。于2016年借殼艾迪西登陸深交所。 

1994年,聶騰飛昔日的合伙人詹際盛早早與他分道揚鑣,成立天天快遞,2012年被申通收購,由陳小英的第二任丈夫奚春陽執掌,今年一月份蘇寧物流以29.75億元收購了天天快遞70%的股份。 

1999年,聶騰飛的弟弟聶騰云和嫂子陳小英“分家”,成立韻達。于2017年1月掛牌深交所。

2000年圓通創立,實際控制人喻渭蛟、張小娟,二者為夫妻關系,夫人曾在申通擔任財務,圓通的成立也是她力勸丈夫的結果。并于2016年借殼大楊創世上市,成為民營快遞第一股。 

2002年,陳小英兄妹的發小、木材商賴梅松,成立了中通。于2016年在紐交所上市。 

2003年匯通創立,2005年由桐廬人徐建榮收購,2010年被馬云收購,已經不再屬于桐廬幫。但也在計劃預計2017年-2018年在美國或者香港上市,并已經聘請高盛作為顧問,招聘CFO開始籌備上市事宜。 

接連上市的動因是由于對資金的波切需求,利潤率持續走低,面對高昂的人工成本以及終端基礎設施建設是捉襟見肘的,只有有了融資才能發展智能化物流,建立網絡布局、智能倉儲、自動分化分揀,在競爭中保持優勢。 

順豐不融資論被打破 

通達系起源于杭州桐廬的長三角地區,順豐則是發家于廣東深圳的珠三角,時間同樣是1993年,可以說他們的成功都占據了天時地利。發展過程中曾渡過難關,創始人王衛為了清理毒瘤,經歷了加盟模式到直營的大變革。也在2003年看準航運費用降低的時機,成為第一個擁有包機的民營快遞業,奠定了業內最快的地位。 

不同于桐廬幫對資本市場的渴望,早早謀劃上市。元普投資回顧歷史發現,順豐原本是明確表示過不上市的,認為這是受人掣肘,不利于企業管理,上市后利潤為先的理念會讓企業變得浮躁。一直以來也有多家PE和VC紛紛邀約,其中也包括花旗在內的諸多美國投行,都被王衛婉拒。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有了對標聯邦快遞的野心,資金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雖說沒有參與到價格戰中,但再大的巨頭也會有缺錢的時候。快遞業競爭激勵,順豐的確營收上占據頭把交椅,但之支出也是同樣巨大的,迫切需要增加的航空貨機以及冷鏈運輸都會構成資金壓力。2013年,順豐引入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團、中信資本和古玉資本,用25%的股權換來的4個新伙伴,走向股份制發展。而在2014年,就投入了創新業務“嘿客”便利店,兩年多耗費十幾億,2016年更名為“順豐優選”。 

王衛說,不斷提高服務水平需要資金支持,這是上市的重要原因。順豐走到今天已成為上市公司,以后要不斷提醒自己符合上市公司要求。上市并不代表上岸,對事業初心的堅持不會受上市影響。 

產業競爭進入資本市場領域 倒逼快遞業升級 

最初圓通的上市可以說是刺激了“桐廬幫”的一眾企業的,接下來就是不甘人后的紛紛抓緊時間上市,借殼的借殼,甚至赴美IPO。隨著最終順豐的入局,也就代表著快遞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加強倉儲、完善基礎設施、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都是有待解決的問題。 

日前國家郵政局在2017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預計,今年快遞業務量將達423億件,同比增長35%,業務收入完成5165億元,同比增長30%。少于2016年的51.7%和44.6%,增速有可能會降緩。行業的毛利率也從2007年的30%下滑道目前5%-10%這個區間,順豐僅有4.3%,利潤已經瀕臨觸底,同質化競爭中,中小型快遞的市場份額和在價格戰當中的弱勢,就注定了會被碾壓和并購的結局。而面對的競爭對手除了普通的物流外還有京東、蘇寧之類的電商所自建的物流體系,蘇寧對于天天快遞的收購也是一個趨勢縮影。 

順豐之類的快遞和電商類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倉儲上,傳統快遞的優勢在收發迅速,京東蘇寧之類的優勢是倉儲體系,但“最后一公里”的落實上有所欠缺。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零售電商的客流量會對傳統快遞造成分流影響,如何面對場外對手的挑戰也是現有的快遞業所必須面對的。 

如今速運物流們也在積極尋求新的發展空間,解決最后一公里的痛點,完成門對門服務,此前順豐就有和711、美宜佳等便利店合作,開展快遞代收代寄服務。進入三四線城市和農村,比如阿里巴巴的村淘項目,京東宣布京東家電采用“極限下沉”戰略,搶占農村市場。元普投資預測,隨著跨境電商,跨境快遞物流的市場也正在被開發。消費碎片化、農村網購滲透率提升和跨境電商以及資金的推動下,產業升級逐步前進。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