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業物流 > 正文

快遞江湖混戰:電商催大通達系 海外成新戰場

發布時間:2017-06-08 09:33:17 第一財經日報

六一兒童節這天,國內一家快遞公司與阿里旗下大數據物流協同平臺鬧翻了。
先是菜鳥網絡發布消息,6月1日凌晨,豐巢關閉了自提柜的數據信息回傳,6月1日中午,順豐又關閉了整個淘寶平臺物流信息的回傳。
隨后順豐則表示,此事是菜鳥以數據安全為由暫停豐巢數據接口,進而引發了順豐停止與菜鳥的數據對接。
盡管兩家企業各執一詞,但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菜鳥和豐巢的股東,其實還有不少交集。
在菜鳥網絡初創時,包括順豐、圓通、中通、韻達、申通在內的幾家國內民營快遞公司巨頭就都是初始股東,幾家各出資5000萬元,分別占股1%。
2015年成立的豐巢科技,則是順豐聯合申通、韻達、中通、普洛斯四家公司共同投資創建的,主要通過智能快遞柜,為快遞公司、電商物流提供平臺化的快遞收寄,搶占快遞配送最后一公里。
盡管資本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業務上卻依然爭得不可開交,背后是中國快遞業爆發式增長到今天,各個參與方在思維方式和發展模式上出現的分歧。
當“通達系”的快遞加盟商們還在為爭奪一個電商包裹拼得你死我活的時候,順豐卻早已嘗試在倉儲、供應鏈等綜合物流服務領域的布局。
而經歷了為爭奪市場份額仍在持續的價格戰,以及快遞巨頭們紛紛通過借殼方式登陸資本市場的快遞元年,新快遞物流時代的轉型探索,也將影響未來物流行業、企業供應鏈,乃至零售行業的格局。
電商催大通達系
沒有人會否認,中國快遞業的崛起,與爆發式增長的電商行業密切相關。
從2006年開始,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商平臺產生的快遞量,大幅超過傳統的包裹遞送業務,這為以“三通一達”(主要指圓通、中通、韻達、申通)為首的國內快遞企業帶來了不少新的生意。
2006年5月,圓通速遞董事長喻渭蛟就與淘寶簽下一紙合作協議,正式成為淘寶電子商務的配送服務商。當時,圓通也是淘寶選中的第一家民營快遞企業,在那之前,為淘寶進行遞送服務的一直是中國郵政EMS。
那一年,圓通成立才剛滿六年,主要業務集中在國內快件的遞送上。從那以后,淘寶逐漸成為圓通最重要的大客戶。去年,圓通以30.32億件的業務量拿下了行業冠軍,其中有六七成就是淘寶件。
當然,圓通只是受益于電商市場爆發的通達系快遞企業的縮影,深度綁定電商遞送,也使“三通一達”的快件量獲得了快速的增長,不斷擠壓快遞“老大”EMS的市場份額。
不過,多位為淘寶進行遞送服務的民營快遞企業高層也對第一財經記者坦陳,由于越來越多的快遞公司加入到為淘寶遞送的行列,遞送價格也被壓得越來越低。
一直以來,快遞公司為淘寶遞送的價格主要是與賣家單獨約定,買家在購買產品時所支付的快遞費,很多并不是完全歸快遞公司,而是要與賣家分成,這就意味著,如果遞送普通的商務快件是6塊錢,為電商遞送的包裹可能只能拿到4塊錢或者更少。
加盟制的游戲規則
那么,既然電商快遞遞送基本不賺錢,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企業甘愿打工?這與通達系快遞企業的盈利模式不無關系。
申通、圓通、中通、韻達被稱為快遞圈的“三通一達”,通過深度綁定電商遞送,這幾家企業已經占據了國內快遞市場超過半壁江山,老板都是浙江人,而且都來自同一個地方——桐廬。
由于擁有相同的地域文化特性,“桐廬幫”的快遞企業也建立起相似的游戲規則,在這些企業中,總部實際上是一個松散的管理機構,把運單預收費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加盟商每收一單快件,就要向總部繳納一塊錢或更多的運單費。
這樣加盟商的數量越大,遞送量越大,總部銷售的運單就越多,獲得的收入也就越多。此外,各地網點如果需要總部投建的轉運中心進行中轉分撥,還會繳納一定的中轉分撥費用。采取加盟模式的“三通一達”收入主要為面單費、干線運輸費和派費。
各地的加盟商才是真正對快件遞送的成本和價格負責的一方。他們要自行購買車輛,招聘員工或者將下屬的站點分包。因此,我們消費者一般看到的快遞價格啊,并不是由總部制定,而是各個地方加盟網點自行確定的。一些網點甚至還把定價權下放給了旗下站點的承包商,只要有的賺,承包商也可以再跟顧客討價還價,這里說的顧客,也包括淘寶等電商賣家。
由于總部的盈利主要依靠加盟商的運單的增長,這其實也助長了其對加盟商低價策略的支持。而這種低價策略帶來的低利潤率,又導致擴大基礎設施乏力,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而對于加盟商來說,之所以愿意“廉價”遞送電商件,主要還是看中了淘寶等電商平臺巨大的交易量,這對一些小地方的網點維持生存來說很重要,如果能夠保證一天300票的量,就可以維持一天的開銷了。
由于行業競爭程度加劇,通達系在2013~2016年的單件收入整體都在呈下降趨勢。而記者咨詢“三通一達”多位管理層,很多都認為今年的價格戰和市場份額之爭仍會繼續。
順豐的另類考量
而對于電商遞送市場,順豐似乎一開始就沒有抓住“紅利”,目前在阿里平臺上,順豐獲得的單量也不足自身業務的兩成。
為什么順豐沒有像通達系一樣對電商遞送件趨之若鶩?這同樣與順豐的盈利模式有關。
與通達系不同,順豐快遞采取的是直營模式,全國各地的分子公司由總部統一管理,各項成本上就比通達系高出不少,這從順豐快件的遞送價格高出通達系不少也可見一斑。
順豐上市前公告披露的材料就透露,2013年、2014年,順豐控股快遞業務平均單價分別為23.73元、22.54元,遠高于同期同行業平均單價7.27元和7.49元。
而這樣的客單價也決定了,順豐要去爭搶價格更低、拼殺更激烈的電商件,并不是一筆劃算的生意。
當然,順豐并不是完全不關注電商遞送市場這塊蛋糕。早在2014年,公司就曾推出了不少針對電商的快件遞送產品,比如“順豐小盒”,如果貨物體積在1200cm3以內、重量在200g以內,就可以享受“同城8元、跨省價12元”的優惠價,遞送價格比順豐的普通快遞降低了約30%。
不過,當時負責順豐電商物流事業部的管理層就告訴記者,即使部分產品的價格相比順豐的普通快件價格有所優惠,但其實比在電商遞送市場占據大頭的通達系價格要高,順豐并不想以價格戰的方式參與電商遞送市場的競爭,而是試探不同細分市場的客戶需求。
在目前國內的電商遞送市場,“三通一達”占據了將近80%的市場份額,剩下的20%由順豐、EMS等其他快遞公司分割,不過順豐為電商客戶遞送的依然主要集中在中高端領域,包括3C產品、時裝、珠寶等高價值物品,以及水果、生鮮等需要冷鏈運輸的產品。
在被問到電商市場是否對順豐來說還是一個很關鍵的市場時,公司高管曾在多個場合表示,公司并不會評判一個市場對順豐來說是否是重要的,只會評判這一類客戶對順豐來說是否重要。順豐認為,未來十年,快遞服務將由單一的包裹遞送,轉型為一體化的綜合物流服務,這也是很多客戶提出的實際需求。
據記者了解,在順豐內部,幾年前就陸續設立了電子商務、供應鏈等好幾個事業部,并推出快遞物流、電商物流、汽配物流、食品醫藥服務、金融保險服務、國際電商服務等更多綜合服務,希望為客戶打造一站式的綜合物流解決方案。
在順豐的掌舵人王衛看來,順豐做上述的很多業務雖然沒有什么經驗,但卻是現在必須做的,因為一些大的集團客戶的需求已經發生了變化,它們希望把自己所有的物流服務都外包給一家物流公司,打通整個供應鏈。“國際四大快遞巨頭今天的組織架構和商業模式,就可以作為順豐未來中長期發展的參考,國內目前那種分散招商,大宗物流給一個供應商,快遞給一個供應商,倉儲、電商配送等又給一個供應商的操作模式,在不久的將來就可能會有所調整,因此,現在就必須投入資源去做好。”
通達系的跟進
最近幾年,順豐已經不是唯一這么想的快遞企業了,去年陸續實現上市的通達系快遞公司也開始意識到了這一點。
在圓通登陸A股的當天,圓通速遞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喻渭蛟就對記者表示,上市之后,公司將豐富產品結構、完善產業布局,將圓通打造為能夠與歐美行業巨頭比肩的綜合物流供應商和供應鏈集成商。
隨后,中通快遞在納斯達克敲鐘時,其創始人、董事長賴梅松也表示,上市并不是中通快遞的最終目標,而是成為一家全球一流的綜合物流服務商。
“大型快遞公司向物流發展是大勢所趨,UPS、FEDEX等國際快遞巨頭也都是這樣的發展路徑。”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告訴記者,事實上國內幾家民營快遞企業在各地租用和購買倉儲資源的布局從去年就開始了。
這樣的轉變與成本的上升也不無關系。“民營快遞扎堆爭相上市,與目前競爭同質化、成本不斷上漲、企業的利潤率不斷下降也有關。”徐勇對記者指出,很多小快遞企業已經嚴重虧損被擠出市場,未來市場需要進一步細分,大型快遞企業向綜合物流轉型,中型向專業化轉型,小型向個性化轉型,重要的是一定要形成差異化,找準定位。
海外新戰場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是,幾年前高速增長的電商行業,如今已經顯現增速的明顯下滑,自2014年53%的增速后逐年下降,2014、2015年分別為33%和29%,這無疑也將影響國內快遞業務量的增長。
2017年的快遞行業一季度數據就顯示,一季度快遞業務量增速為31.5%,3月只有28.1%,對比2016年一季度的同比增速56.4%,快遞行業似乎也進入了降速時期。
不過,隨著跨境電商的火熱,各家快遞企業又瞄準了海外的新戰場。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的國際快遞業務量完成6.2億件,同比增長44.9%。
就在剛剛過去的端午節假期,圓通速遞的主要管理層和來自全國的數百名加盟商就聚集在了浙江義烏,參與“2017新快遞物流發展大會”的公司內部討論。
與此前的公司年會不同的是,這次會議還邀請了來自多個國家的快遞公司代表參加,因為圓通速遞發起的“全球包裹聯盟”正式啟動,這也是唯一一個由國內物流快遞企業發起的國際化物流快遞聯盟平臺。
圓通速遞總裁助理胡瑞琦對記者透露,首批聯盟成員來自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共50家網絡加入聯盟,主要是在各國所屬行業領域內位居前列的快遞及產業鏈企業,比如來自土耳其的聯盟成員PTSWorldwideExpress,在土耳其國際快遞行業中排名居首;來自阿聯酋迪拜的UniversalExpressGroup,是阿聯酋創建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快遞企業;其他知名企業還包括韓國的CJ公司、日本的Seino,中國臺灣的速達等。
“全球包裹聯盟”可以說是圓通嘗試拓展國際快遞業務的一種新商業模式,此前全球范圍內的快遞聯盟應該只有萬國郵聯,還是各國政府參與。”徐勇告訴記者,圓通發起成立這一聯盟,是希望整合資源搶占更多國際快遞市場的份額,此前,超過萬億的跨境電商市場,主要由中國郵政的“國際小包”在承載遞送,市場份額超過80%。
喻渭蛟也告訴記者,目前中國的快遞業發展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直營,一種是直營加加盟,圓通希望將后一模式復制到全球的拓展中去,不過也要有所創新,比如在國外核心區域會是圓通本身的公司和團隊來運營,聯盟內則要實現信息統一,服務標準統一,之后是品牌形象統一。
據記者了解,此前,包括圓通在內的民營快遞企業們,并沒有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搭建海外網絡上。但如今,圓通卻成立了國際業務事業部,并收購了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先達國際物流控股有限公司(06123.HK)(下稱“先達國際”),加速國際市場的布局。
“入股先達國際是圓通正式啟動國際化布局,我們打算用一年的時間進行融合,”喻渭蛟對記者透露,走向國際化要具備兩個核心條件,一是人才,二是足夠多的網絡支撐,不管是投資先達國際還是啟動全球包裹聯盟,都是為了更快實現這兩個條件。
徐勇也對記者指出,通達系的快遞企業布局跨境電商遞送主要是從去年開始,但由于網絡和品牌知名度客戶認知度都不高,目前就整個業務量的占比來說還是微不足道的,“目前國與國之間的快件主要被UPS、FEDEX等國際快遞巨頭壟斷,每個國家又都有當地的快遞企業,國內快遞公司要想搶占國際市場,需要長時間的培育,估計前十年都會是燒錢階段。”
與圓通不同,已經在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建立轉運中心和海外倉的順豐,最近選擇與巨頭合資拓展國際市場。公司宣布與UPS各投資500萬美元成立合資企業環球速運控股有限公司,主營國際快運業務。
除了順豐與圓通,申通最近也與波蘭郵政簽訂“一帶一路”跨境合作協議,將在波蘭建立東歐地區物流轉運中心和多個海外倉;中通則與河南省機場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航空快遞集散分撥中心,布局國際快件、跨境電商市場。
“目前,中國仍是增長最快的快遞市場,但跨境電商的增速也不能忽視,而且雖然從量上看還無法與國內相比,但從每單的毛利率看,國際遞送的利潤比價格戰激烈的國內快遞要高得多。”“三通一達”其中一家快遞企業的管理層對記者指出,在國際快遞巨頭與郵政國際小包數倍的價差之間,還有性價比更優的巨大需求空間,這正是民營快遞希望分羹的市場。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