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6-19 10:57:15 萬聯網

過去幾年,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迅猛,并且多個領域實現了創新和突破。為進一步推動綠色經濟轉型升級,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部分省(區)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并對其提出五項任務。關于綠色金融,一起來聽聽李克強是怎么說的,專家又是如何理解的。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部分?。▍^)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升級。會議提及,支持金融機構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或綠色支行,鼓勵小額貸款、金融租賃公司等參與綠色金融業務。支持創投、私募基金等境內外資本參與綠色投資。
綠色金融為何先在地方試驗?李克強如是說
“發展綠色金融的核心是處理好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者間關系,使綠色經濟能夠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李克強在6月1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
總理指出,發展綠色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相對較快,經濟效益相對較慢,而商業化運作的金融行業需要盡快實現效益增長,這就要求發展綠色金融必須協調好環境與經濟效益兩者的關系。
當天會議決定在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5?。▍^)選擇部分地方,建設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發展綠色金融這一新生事物我們經驗還不足,需要選擇部分地方進行改革試驗,在體制機制上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進而在更大范圍推廣。”李克強說。
綠色金融是全球金融發展的新風潮。去年G20杭州峰會,在中國倡導下綠色金融被首次納入會議議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
李克強說,發展綠色金融不僅對我國經濟調結構、轉方式、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扎實履行中國政府對《巴黎協定》的承諾。
李克強表示,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履行對《巴黎協定》的承諾以應對氣候變化,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很多落后產能必須淘汰,標準亟需提高,金融財政需要相應轉型。但這條路我們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當天常務會上,除了聽取有關部門匯報,總理還點名請浙江等5省(區)政府主要負責人一一發表意見。在充分聽取意見后,李克強表示,在中央政府支持下,地方政府要更大發揮各自作用,加大財政投入特別是前期投入,以市場化運作為主體實施項目搭配,給市場以良好預期,推進綠色金融良性循環發展。
“既然戴了試驗區這頂‘帽子’,首先要意識到這是一種更大的責任!發展綠色金融不能僅僅停留在喊口號上,而要切實落實在實際工作中。”李克強叮囑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
總理特別指出,5省(區)進行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必須從各自實際出發,各有側重予以推進。模式設計要突出地方特色,對金融業要有吸引力,形成各地協同發展、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局面。
“發展綠色金融,不要什么項目都往‘籃子’里裝,否則容易造成金融風險。”李克強強調,“項目選擇一定要針對含金量高的綠色項目,探索走出一條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新路。”
當天會議決定,建立綠色金融風險防范機制,健全責任追究制度,依法建立綠色項目投融資風險補償等機制,促進形成綠色金融健康發展模式。
李克強最后要求各部門大力支持5省(區)進行的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建立部門協調機制激勵地方積極探索。“讓先行省區積極探索走出各自的路子來,為全國提供經驗”。
關于綠色金融,專家們這樣解讀
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
這一系列舉措在于豐富綠色金融產品體系,通過綠色信貸、環境權益抵質押、綠色保險、中小企業綠色集合債等產品的發展和創新,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
這一系列舉措對于發展綠色經濟有重要的支撐作用。綠色經濟是帶有正的公共產品屬性的商品,如果沒有公共政策的支持,單靠市場自身是無法平衡自身的收益和產出。這一系列措施均屬于融資創新,未來需要進一步借鑒國際經驗。
我認為,綠色保險意義非常大,可以讓各方有意識和責任去共同維護綠色發展,其全局性和整體性的作用非常大,當然,綠色保險具體的運行機制和方式以及有效性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和摸索。而綠色企業的發債和上市,在當前的資本市場環境下還有比較大的挑戰,由于其資產和提供的公共產品與一般商品提供方的企業不太一樣,因此,這類企業的資產規模、無形資產如何認定以及收益如何保證,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解決,同時也涉及公司資質的判斷和評級,這些都與一些純商業的企業有很大不同。
91金融創始人許澤瑋:
持續優化綠色資源配置,進一步拓寬了綠色企業的融資渠道,引導更多社會資金進入綠色行業,緩解綠色企業融資難問題。隨著更多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綠色企業將進一步發展壯大,共同促進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
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綠色經濟、綠色生態的支持力度還不夠,還有顧慮,必須持續出臺一系列具體的決策部署,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同時,商業銀行必須改變過去的放款理念,調整風險考核指標等,向那些回報周期長的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等綠色經濟產業做更多投入。另外,應盡快建立綠色金融風險防范機制,嚴格防范綠色金融風險,防止地方金融機構或企業打著綠色經濟、綠色金融的旗號從事有悖于綠色金融宗旨的違法行為出現。
浙江碳銀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俞兆洪:
國務院決定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對推動生態環保產業發展是一個大的推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應支持創投、私募基金等境內外資本參與綠色投資,應積極探索特許經營權、項目收益權等綠色資產金融化、證券化。
我認為,節能環保等綠色項目投資,具有投資規模偏大、周期較長、專業性強等特性,一般投資機構或者金融機構對該類項目的評價能力、管理介入能力、風險資產處置能力均明顯不足,這些局限阻礙了綠色投資、綠色金融業務的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
在全球范圍內綠色金融的探索還是一個新生事物,所以在發展過程當中面臨的一個最大的挑戰,就是怎樣解決可持續性問題。
具體來說,在試驗區當中要重點做好以下這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進一步完善促進綠色金融發展的正向激勵機制。這里面特別重要的就是來自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財政貼息、稅收優惠的支持,來自于央行再貸款的支持,來自于綠色發展基金這些低成本的資金,來綜合降低綠色融資的成本。
二是加大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我們知道,綠色融資的需求又是分層次、多樣性的。對于那些純粹的公共產品,資金需求通常是要財政資金或者公共資金來承擔。對于有一定的投資回報,同時又希望能夠進入商業化運作,經過精細的組織是可能實現商業化或準商業化運作的,這是金融主要進入的領域和項目。此外,對于組織方式和產品設計也有多樣性的要求。比如,我們對短期的綠色投資項目,以銀行信貸為主來設計它的產品服務體系;對于中長期現金流又相對穩定的綠色項目,可以考慮債券市場融資;對于那些高成長性但風險相對比較高的綠色項目,就要考慮從私募股權基金或者通過上市融資,通過資本市場,特別是股權市場來解決。所以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應當要滿足多樣性和多維度的需求。
三是持續提升綠色金融市場的透明度。也就是主要解決現在普遍在綠色金融市場投融資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這里面要強化環境信息披露的要求,建立公共環境數據平臺,要完善綠色金融產品的標準,完善綠色評級和認證,要建立環境壓力測試體系等,來有效制約污染性的投資。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