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海事全面轉變監管模式 助推內河水運轉型發展
發布時間:2017-07-10 09:54:35 浙江物流網

今年以來,為做好船舶簽證和相關行政事業規費取消后的海事監管工作,湖州海事全面轉變基層站所工作職能,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助推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示范區創建。
一是監管模式信息化。在全國內河率先開發船舶進出港智慧監管平臺,建成9個船舶自動核查點,實現船舶不停航監管。充分利用AIS動態管理系統,追蹤船舶歷史軌跡,助推水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從而降低執法成本,提高執法實效。
二是報告制度常態化。加強船舶進出港報告制的宣貫工作,引導船員使用手機終端辦理船舶進出港報告,為船戶節省了大量的運輸成本和資源。截至6月底,湖州籍船舶在中國海事局船舶進出港報告服務網注冊數量共2927艘,今年以來湖州航區累計完成船舶進出港報告75619艘次。
三是行政審批透明化。根據省委、省政府對行政許可事項“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要求,將船舶載運危險貨物進出港申請和水上水下活動許可等行政審批的辦理流程、結果等有關信息公布在省港航綜合管理與服務平臺上,確保與政務服務網有效對接,增強公開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四是救援隊伍專業化。制定《湖州市水上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方案》,與浙江民安湖州移沿山應急救援支隊簽訂了合作協議,水上應急救援聯動合作機制初步建立。在全市所有基層站所配齊應急救援和船舶防污染設施設備,不定期組織應急救援演練和防污演習,不斷提升應急處置與救援能力。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