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捷物流馮玉年—— 打造供應鏈全程管理的端到端物流企業
發布時間:2017-07-24 10:07:29 中國物流產業網

物流行業在國內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較快,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此前一直身處物流行業、并對行業有較深入了解的創業者馮玉年就抓住機遇,在2010年創立了自己的物流公司,逐步實現了自生產端到消費端整合的初衷。
“半路出家”的物流創業者
馮玉年說自己是個“半路出家”的物流創業者。他在1995年進入海爾集團時,負責的是銷售工作,并成為資深的銷售高管。但到了1999年,恰逢海爾集團流程再造,馮玉年被集團指定去組建物流體系。正是從那時開始,他與物流結緣。
之后,他又曾在物流行業中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工作過。與物流相關的工作經歷讓他意識到國內物流還有比較好的發展機會。“當時的物流行業還比較低端,但它是個垂直細分的領域,當物流沉淀到一定時候,一定會有較快速的發展,從低端到高端的發展過程會有比較大的想象空間。”
在馮玉年看來,從事物流行業需要具備銷售、財務、生產、信息系統等能力,才能將物流體系搭建好。而他自己的工作過程中,剛好擁有這些經驗,于是在2010年,他便出來創立了屬于自己的物流公司。
創業之初,雖然公司規模較小,但他最初成立的部門則是技術部門。馮玉年認為,物流是分得很細的行業,大家看到更多只是分銷,從分銷物流去看的話,目前國內在前端制造方面相對比較弱。因此,他便從這方面開始下功夫。
創業伊始,第一筆業務是來自一家汽車零部件公司。馮玉年在現場跟了整整7個月,汽車跑了3萬多公里,每天晚上兩三點多才回家。是因為還沒建成體系,所有工作都要自己來做,一切從零開始,這就叫創業。
打造供應鏈全程管理
創業不久,馮玉年就開始建立自己的體系,打造供應鏈,包括從前端到后端,從原材料端到客戶端。前端還深入到生產方面,為合作的企業提供工廠里面的生產管理。后端則包括產品的倉儲、配送等,將整條鏈端的業務都連接了起來。馮玉年認為“供應鏈是競爭力的體現。”
通過為合作的企業提供物流中心規劃和系統規劃等,提高了企業的物流中心運營能力,如減少了企業庫存積壓成本,提高準確率等。馮玉年告訴記者,通過這些調整,發貨能力也提高了,有些項目可達到1900件/人/天,發貨差錯率從原來25票/月下降為2票/月。這也讓他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客戶。
馮玉年認為企業的核心是信息化技術管理。因此,他加快布局公司的智能化投入,自主建立了第三方物流系統集成平臺,并通過物流平臺的電子數據交換平臺對接模塊與客戶系統實現無縫對接。
為了確保客戶數據不丟失,馮玉年改變了原來對獨立數據單獨掃描再上傳的做法,變為與作業關聯,在裝箱每個產品掃描時,增加關聯動作,增加后臺實時識別技術,確保數據不丟失。同時,還開發了一整套的裝箱識別技術,在項目開始時便與船公司、碼頭、拖車公司信息集成,將所有信息與單號匹配,大大提高了效率。
信息化系統的運作大大節省了人力成本,馮玉年告訴記者“通過自建、自購設備資源,在核心經濟區域中心和數十個城市建立了區域物流中心、分撥中心和客戶中心。”他的公司如今在全國已建起50多萬平方米的物流中心。
與制造商實現深度合作
馮玉年將銳捷物流定位在制造業,并與汽車、化工、服裝、快消等板塊與國內知名企業建立起了深度合作。每個項目的粘合度基本上都在3~5年。其中,與中石油項目的合作是8年。
對創業公司來說,成立時主要考慮的是生存問題,跟著就需要組建自己的管理團隊,打造體系,才能形成發展。馮玉年認為去年是銳捷物流又一個轉折點。為了更深入行業端口,他們去年還成立了一個專門獨立的服裝物流公司,同時與上海富勒信息科技公司合資成立了“銳富信息科技公司”專攻制造企業的物料上線物流系統管理技術,能夠將ERP/MES/SCRM幾大管理軟件柔性集鏈接,數據平順化,運算集成化,并填補功能缺失。
“針對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管理,物流模式都不一樣。”馮玉年告訴記者,每個項目都需要建立在企業大數據基礎上去分析問題,需要對現場進行調研,再通過運作、成本、組織架構模型的建立,才能為不同的企業提供切實有效的實施方案。
其中,家電的出口物流由于客戶要求多,容易出問題,馮玉年就讓技術團隊作多項技術開發,避免了作業人員人為可能帶來的錯誤。
在與獵豹汽車合作方面,通過建立推進團隊,設立組織結構,為其生產基地提供了整車生產總裝零部件JIT一體化的管理,從零部件的管理,到整車下線檢驗合格后轉運至成品庫等,實現了物流一體化,提高核心生產能力。
目前,對于每一物流項目,銳捷物流都會形成一個項目團隊,建立多級考核、回訪、淘汰制度,形成個性化物流服務。馮玉年認為,下一步還會在制造業里端口進行更細分的規劃,往智能化、技術化發展,主攻生產前端的技術問題。
創業不易話發展
初創期,馮玉年的物流公司只有三四位員工,如今銳捷物流已在全國多個省市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點,員工也有上千名,年營收達兩個億。這與馮玉年致力打造的供應鏈及個性化服務分不開。
供應鏈管理方面,馮玉年提出,要按客戶需求并結合自身經驗進行分析,挖掘數據價值,實現了訂單全程管理。同時,對客戶整個供應鏈體系進行詳細診斷,分析各要素之間的關系,重新布局資源和設計供應鏈體系,從而優化客戶供應鏈。此外還得進行成本管理,提高設備使用率,優化作業模式等,使成本達到最優化管理。
在配送上,馮玉年針對不同的產品、收費模式、客戶要求建立了有效的資源配置,既保證最低的成本,同時又要合乎客戶要求。此外,還提供了專業的倉儲服務。除了提供基本的物流倉儲、運輸、配送等外,他們還提供了多樣增值服務,如對零散貨物進行二次包裝、周轉箱回收、清洗、整理等,協助客戶降低生產過程中周轉容器消耗,提高使用效率。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