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1-12 17:54:04

近些年,無論是德國“工業4.0”的盛行,還是“中國制造 2025”的提出,都無不昭示著全球制造業進入了新的格局時代,智能制造和精益制造成為未來制造業的趨勢和全新增長點。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供應鏈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供應鏈管理水平決定著精益制造的成敗。
作為一家專業提供全球物流供應鏈管理服務的企業,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將多年來服務全球最大電子產品制造企業所積累的經驗轉化為競爭優勢,為向精益制造轉型中的企業提供全程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近日,我們探訪了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深入探究準時達在打造全球最專業供應鏈管理平臺上的核心競爭力。
一家有別于傳統物流公司的平臺型供應鏈管理企業
據了解,準時達是富士康科技集團唯一授權的供應鏈管理企業,有18年豐富的精益供應鏈管理經驗。不同于傳統的物流企業,準時達具備從制造鏈到分銷鏈的整合實踐經驗,是少數具備全球化網絡布局的端到端供應鏈管理服務型企業,給客戶提供從原材料采購端到工廠制造,再到終端消費環節(C2M2C)的全程供應鏈整合解決方案。
值得關注的是,準時達的誕生發展歷史,處處可見轉型變革的因子。從2000年第一個供應鏈協同倉(VMI)在捷克投入運營至今,準時達已積累了18年供應鏈管理經驗,并深耕電子制造和3C家電行業,總結出完整的精益供應鏈管理理念。隨著制造業的轉型和開放,供應鏈也在朝著智能化、科技化、互聯網化方面轉型,準時達正是在這樣的趨勢下不斷調整定位,從制造業中蛻變,向服務業全面升級轉型, 2014年全面啟動從企業物流向供應鏈管理平臺的轉型之路,并且越來越受到業界的關注和認可。
準時達的定位并不是一家提供傳統運作的物流公司,而是真正結合了人流、物流、過程流、金流、訊流、技術流六流合一的供應鏈平臺管理企業,旨在將多年來服務世界一流企業所積淀的精益生產和精益供應鏈管理經驗和平臺逐漸向外界開放,讓更多企業從中受益,為企業降本增效賦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會議上提出虛擬經濟要與實體經濟相結合,實體制造要與智能制造相結合,其核心是無論“互聯網+”,還是人工智能,都不能脫離實體性的工業制造做依托,而在這其中,也離不開供應鏈整個鏈條有條不紊地運轉,予以轉型變革健康有序、源源不斷的賦能。在世界經濟轉型發展的浪潮中,成為國家推動產業互聯網和全球化貿易中協助B2B企業成功轉型升級的最佳商業合作伙伴,是準時達持續努力的目標和使命。
以精益供應鏈管理根治精益生產頑疾
相較于其他產品,電子產品的零組件品類繁多,加工工藝復雜,生產規模龐大,成本控制嚴格,時效更新迅速,供應鏈層級多且雜,而這些要求并非獨立存在,因此必須給客戶提供全程供應鏈的解決方案。但制造企業在傳統供應鏈管理中往往因信息不透明,無法做到全程可控可管,且常因預測分析不及時而致銷售數據不能實時反饋到生產段,造成浪費等諸多問題,由此成為制約精益生產的最大障礙,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
針對電子制造業的現狀,準時達努力在全程供應鏈的優化方面協助企業做轉型升級,深入企業內部調研,充分了解供應鏈管理中的痛點。在為Foxconn、Apple、HP、UBNT、三星、夏普、諾基亞、思科等世界一流企業服務過程中,準時達一直在為客戶思考如何提供完善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如何能夠站在客戶角度全方位優化供應鏈設計和執行。這些經驗鍛造了準時達對產業鏈和目標客戶痛點的精準理解,在優化客戶供應鏈管理上顯示出了與眾不同的專業、高效的能力,這也是世界一流企業長期選擇準時達作為合作伙伴的關鍵原因。
準時達認為,只有把客戶當做合作伙伴(partner)而不是強調甲方和乙方的關系,才能真正理解客戶痛點,協助客戶做出最優解決方案。幫助企業用創新的供應鏈管理降低成本,節省人力,優化流程,提供最佳的客戶體驗,這是準時達供應鏈管理的價值所在。
打造全球最專業的供應鏈管理平臺
“智能制造是當下一個風口,供應鏈管理同樣也需要智能化,智能化工廠一定需要搭配智能化的供應鏈管理系統,所以我們打造準時達智慧化的供應鏈實時協同平臺,這將是準時達幫助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準時達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準時達的供應鏈實時協同平臺以智慧供應鏈系統為基礎,能全面支持準時達自身和外部客戶信息系統的供應鏈管理和運營服務,并可最大限度滿足在開放式多渠道環境下高度復雜多變的客戶需求。準時達認為,未來的企業一定是資源、優勢互補,互相協同,因此打造全球最專業的供應鏈管理平臺,整合上、中、下游資源,把供應商、制造商、服務商、客戶整合到其中,協同合作,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和數據,給企業提供更精準的商業決策分析與更高效的資源利用,是準時達精益供應鏈管理實現智慧化、科技化、系統化的必由之路。
未來,準時達信息系統建設將借助智慧科技、IOT、大數據等前沿科技,在供應鏈實時協同平臺基礎上為客戶提供全網綜合信息分析和集成化系統管理,為客戶的精益制造提供全程供應鏈管理支持。
天然的全球化基因助力全球化布局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物流業的快速增長,一些物流企業紛紛謀局“出海”,意欲在全球化領域有所作為。但由于面臨國際物流市場競爭激烈,目標國物流業政策和法規均有所不同等復雜的國際經營環境,中國物流企業的全球化之路并不順暢,貨量上不去、成本下不來、水土不服等棘手問題幾乎是通病。
作為富士康科技集團唯一授權的供應鏈管理企業,準時達天然就具備全球化基因,十八年來,與全球超過3000家3C零組件廠商及客戶密切合作,服務超過1000家知名品牌客戶,具有其他物流企業望塵莫及的競爭優勢。另外,準時達有著高于海關要求的關務系統,在多年來服務世界一流制造企業的過程中歷練出了強大的關務服務能力,對世界各國的貿易、稅收政策了如指掌,可以避免可能觸碰的雷區,而這些能力恰恰是不少物流企業的軟肋。
在全球戰略布局方面,準時達已經在北美、歐洲、韓國、日本、越南、印度、東南亞、中東建立合資公司,并與策略伙伴合作建立起覆蓋全球范圍的海外跨境轉撥中心及國際海陸空鐵全網線路布局。
在不久的將來,準時達將在既有的國際據點基礎上,把業務觸角伸向非洲、澳洲及其他國家,在全球化布局上繼續開辟疆土,并著力將自身打造成供應鏈全生態服務商。
如前所述,準時達的定位并不是一家提供傳統運作的物流公司,準時達的目標也并非僅僅把自身做到卓越。準時達相關負責人表示:“現階段中國的整體物流發展水平與世界一流國家相比仍有差距,具體表現在社會物流總成本占GDP 15%的比重過高,物流標準化程度低導致每年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費。降低社會物流總成本,助力B2B企業進行供應鏈的轉型和創新,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科技力量,提升供應鏈的智能化水平,是準時達不遺余力的社會責任,也是準時達的遠景目標。”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