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4-25 09:57:51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隨著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以消費者為核心,強調消費體驗的新零售時代已經到來。新零售對供給與消費準確契合提出的嚴苛要求,催生了智慧供應鏈。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為供應鏈朝著“精準”服務方向前行提供了技術保障。目前,我國上下游企業合作共贏、高效協同的智慧供應鏈體系已見雛形。
但從整體上看,我國供應鏈發展還存在諸多痛點,如信息化水平較低、標準化體系不健全、效率低下等問題,制約著我國供應鏈向智慧化方向發展,也拉高了中間環節成本。如在物流環節,供應鏈各節點的標準化、信息化水平不高,供應鏈結構層次較多,造成我國物流總成本居高不下。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 5%,雖較以前有所改觀,但與發達國家平均8~9%的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重點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應鏈領先企業,重點產業的供應鏈競爭力進入世界前列。這是國務院首次就創新發展供應鏈出臺綱領性指導文件。同年,商務部和財政部選擇在天津、上海、重慶等17個城市,圍繞物流標準化、供應鏈平臺、重要產品追溯等重點領域,加大政策扶持,補短板、夯基礎,促進提質增效降本。
在國家各項政策的有力推動下,在可以預計的未來,我國供應鏈“智慧化”程度將迅速提高,供應鏈發展將會呈現以下趨勢:
一是以消費者需求拉動的“ 拉式”供應鏈成為主流。消費者需求將成為整個供應鏈活動的第一步,進而推動個性化定制、特色化設計、柔性化生產。制造商改變以往被動等待信息反饋的做法,主動向上下游、全鏈條的服務延伸,對用戶需求的全面感知更加強烈。“ 拉式”供應鏈在大數據、智慧物流的支持下,可增加整個鏈條的“溫度”。
二是供應鏈結構將逐步向網狀結構演變。在大量個性化需求出現,大量數據信息需要快速處理的情況下,智慧供應鏈將越來越傾向選擇網狀結構,利用網狀的彈性和快速反應,增加供應鏈的動態性和反應性。網狀結構中,每一個網絡節點企業可能同時處于多個供應鏈中,眾多供應鏈形成的交叉網絡為管理帶來了難度,而信息化技術、智能化技術將重塑供應鏈管理體系,極大改善運行效率,為整個網絡有序運行提供了可能性和技術保障。
三是靈活敏捷成為供應鏈的重要特征。互聯網時代,消費需求的個性化與碎片化趨勢日益明顯。靈活敏捷,強調供應鏈對市場變化及消費需求變化的快速響應,即快速研發、生產、配送、補貨、供貨,同時快速捕捉市場信息,保證供應鏈體系隨需而動。靈活敏捷的智慧供應鏈,不僅能夠解決供需困境,也能有效緩解供應鏈信息傳遞中的“牛鞭效應”。
四是“供應鏈+”將得到廣泛應用。智慧供應鏈將突破生產、采購、物流、倉儲的傳統微觀范疇,將傳統供應鏈向兩端產業鏈延伸,并通過技術和大數據的支撐,實現宏觀、集成的供應鏈管理。同時,智慧供應鏈與制造、服務、物流、農業、金融、信息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將有利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向“智造”強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的進程,提升我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公告調整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措施
-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調整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措施的公告
- 四部門印發《2025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
- 拓展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空間
- 電動化 電子化 可再生 國際快遞企業綠色發展穩步推進
- 深化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
- 2025年將選擇34個左右城市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
- 三個維度數據描繪數字經濟活力圖景
- 如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政策問答·發展新質生產力)
- 累計增速連續上行,外貿大盤總體穩固——透視前4個月我國進出口數據
- 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