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4-28 09:24:21 中國水運網

我國物流業如何借助大買家的身份和地位,實現具有全價值鏈的“全球運”物流格局,真正“走出去”,還需要各方細細思量。
今年“兩會”期間,跨境電商、國際物流被多次提及,并成為各方熱議的焦點。其實,跨境電商、國際物流已成為近幾年行業發展、人民群眾消費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熱點和規模擴張的趨勢。
當下,“全球買、全球賣”已成為政府政策、企業發展的奮斗目標和業務內容,尤其是在我國強大的消費能力、出口能力的支撐下,基于供應鏈構建的全球零售業和物流業共同體,似乎正在成為全球化的新表述。在這個消費為王、購買力為王的時代,這種由物流深度參與的高效全球化,是否可以稱之為“物流全球化”還有待商榷,但無疑已成為物流業新一輪發展的重大契機。在此背景下,政府部門、物流企業、消費者們應精準把握機會。
在改革開放后相當長的時間里,我國外向型經濟主要是以出口為導向和內容的,購買者大都為國外消費者。在此過程中我們鮮有話語權,所以我國在國際物流方面的參與度較低,僅限于遠洋海運環節。如今,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和消費能力的持續增長,盡管我們由賣者開始轉變成買者,但由于思維的慣性和缺乏對產業鏈價值的認識、獲取意識,使我們的國際物流還停留在“一賣了之”、缺乏跟進服務的狀態,依然處于價值鏈的低端。那么,我國物流業如何不再以單純的“運”為目的,借助大買家的身份和地位,實現具有全價值鏈的“全球運”物流格局,真正“走出去”,成為各方需認真思考的問題。
首先,需要思考國際物流供應鏈再造問題。
在出口時代形成的初級、低端物流服務的基礎上,需要從進口大增長、大增值和反向提升出口價值的歷史轉折方位,實現中國物流企業走出國門,在全球范圍內整合物流資源,構建起與我國進出口規模擴張、質量提升、價值增長相配的全球供應鏈體系,既保障我國的國際貿易安全,又確保我國產業在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進程中,有高效的物流供應鏈服務系統保駕護航。
為此,我們既需要盡快熟悉國際市場競爭規則,減少物流“走出去”的阻力,又需要在跨境電商、國際物流有機融合的中國模式形成和發展中,向世界輸出“中國智慧”和提出“中國方案”,穩步形成具有引導力、軟實力、競爭力和規則推廣能力的國際物流產業,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注入活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其次,需要花大力氣切實轉變國內物流發展方式。
改革開放的經濟擴張為我國物流業規模擴張和國際新模式的采用帶來了活力,但我國物流業仍留有不少因快速擴張而導致的粗放發展的印痕:不僅企業的物流管理粗放,而且物流企業的經營水平也不高。隨著全球化的深化,若我國以目前低于發達國家的物流業發展水平擁抱全球化,不僅“走出去”困難,而且可能連已有的“陣地”都守不住。
為此,需要整個物流行業在近些年電子商務、快遞融合聯動摸索出的高質量、高效率發展經驗的基礎上,以鳳凰涅槃的勇氣和精神,加快包括各種運輸服務方式的服務創新和質量提高、物流樞紐的合理布局和服務效能提升、供應鏈管理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物流技術裝備、標準化等方面的步伐,為物流國際化營造高質量的中國氛圍。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