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5-04 09:14:57 中國新聞網

準備好,下次你開門收快遞,見到的或許是這個……
快遞小哥遇上競爭對手。
在世界各地,機器人已經開始運送包裹和披薩了。
由北京市海淀駐區企業研發的快遞機器人,經過清華大學、中關村智造大街、多個封閉小區7000公里路測和調試,目前已實現小規模量產,有望今年6月在北京一些小區投入使用。
在德國和荷蘭,達美樂披薩(Domino’s Pizza)已經使用少量的Starship機器人執行快餐外賣的送貨任務。
這些六輪式機器人的行進速度可達每小時4英里,攜帶10公斤左右的貨物。它們使用3G技術在街道上尋找路線,一旦機器人到達,客戶可通過App打開蓋子,取走商品。
目前,這種場景還發生在英國、意大利、韓國、美國等,形狀各異的送貨機器人可以在人行道或自行車道上行使,將包裹送到人們的身邊。
麥肯錫咨詢公司預測,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80%的包裹將被機器人配送。
機器人如何送貨?
在無人送貨方面,中國走在了世界前列。
早在2017年6月18日,京東無人配送車就在中國人民大學完成首單配送。據悉,京東無人車分為大小兩種類型。小型無人車可以放入5件快遞,每天能配送10-20單,一次充電能續航20公里;大型無人車一次能送6件快遞,每天能配送10-20單,一次充電續航80公里。
當用戶下單后,京東無人車可以按照既定路線自動導航行駛,并具備路徑規劃、智能避障、車道保持、智能跟隨等功能。到達目的地后,無人車會發送一條短信,告知消費者取貨密碼,并提醒取貨。
歐洲送貨機器人廠商Starship Technologies也研制了類似的機器人,該公司的設計目標是能夠讓其在城鎮人行道上緩慢行進。
據Starship的聯合創始人阿赫蒂·海因拉介紹,他們研發的機器人已在100個城市進行了測試,在1200萬人身邊走過。
目前,Starship在歐洲和美國的8個城市部署了大約100個機器人。Starship將機器人租借給企業,并向它們收取運費,總費用比目前的其他方式低很多倍。
意大利送貨機器人“YAPE”則可以攜帶70公斤的貨物,在人行道行使時的速度為每小時6.5公里,在自行車道上更快一些,速度達每小時20公里。
它的工作原理其實很簡單。YAPE使用GPS定位,利用自身攝像頭和測距激光判斷街道上的狀況并做出相應閃躲或加速等處理,避免行人、障礙物以及順利通過交通信號燈的街道路口。
到達目的地后,其貨艙只能由指定收件人通過刷臉或其他開鎖操作打開,不過取貨人必須在YAPE送貨系統注冊。
如果輪式機器人很常見,那么長得像鴕鳥的機器人則比較特別。
位于美國紐約的Agility Robotics公司,正在研制能夠穿越任何地形的機器人。它的第一款產品叫做“Cassie”,形狀類似鴕鳥,已經在六家研究機構被“聘用”。該公司預計,這款機器人的用途將十分廣泛,既可以送貨,也可以進行設備檢測以及危險的搜救行動。
在眾多送貨機器人里,最搶眼的可能是亞馬遜研制“postmen”。它可以隨時送貨上門,如果你不在家,它還可以通過“亞馬遜鑰匙”打開智能門鎖,將物品送到你的家里。
根據亞馬遜的設想,這個機器人既可以被個人所有,也可以是整個公寓或社區的“送貨小幫手”。即使出差在外,也不用擔心收貨問題。
“送貨是可以相對迅速地實現自動化的”,海因拉指出,“人們認為這將在未來20或30年后才會發生,但我們意識到……現在是時候了。”
還有哪些障礙?
物流成本一直是快遞業沉重的話題,尤其是最后一公里。數據顯示,2016年度全球物流成本近800億美元,其中最后一公里運輸成本占50%。
專家稱,與快遞小哥相比,送貨機器人可以將運輸成本降低一半。巨大的商業潛力,吸引著全球汽車制造商、科技巨頭、創業公司以及快遞公司紛紛入局。
京東曾表示,做無人項目的初衷就是為了解決日益增長的物流配送需求,力求通過技術不斷降低物流成本并提高運營效率,進而提升用戶的購物體驗。
當然,除了成本低廉,送貨機器人還有很多其他好處。比如,因為是運輸貨物且低速行駛,安全問題不用擔憂。此外,機器人送貨可以是全天候的,在夜晚的時候甚至效果更好。
這是否意味著送貨機器人已經完全可以取代快遞小哥?答案是否定的。
無人配送最大的弱點,可能是需要消費者走到路邊取貨,而快遞小哥則可以將包裹或披薩直接送到你的門前。
有人會問,亞馬遜的“postmen”就可以走進家門。但這里需要指出的是,亞馬遜的智能鑰匙系統存在安全漏洞,在去年被曝光,黑客可以趁機溜進消費者的家里,盜取財物。
而用慣了人力的快遞行業,目前也還沒有完全接受這一新技術。總部位于倫敦的快遞公司Hermes,其創新主管理查德·布洛恩對一大批機器人很快取代人類的想法表示懷疑。
“有個問題是,這種模式在未來會有多大的可擴展性”,布洛恩說。他的公司參與了在倫敦薩瑟克區進行的一項小規模機器人試驗,但最終決定堅持使用傳統的貨車送件和取件方式。
“現在,我們的快遞員跑一趟可以遞送50個包裹??紤]到一臺機器人大概需要半小時才能遞送一個包裹,你會需要很多機器人。”布洛恩說。
送貨機器人還面臨一些團體的抵觸,后者對各種問題(從潛在失業,到擠占人行道上的有限空間)感到擔憂。
“行人已發現人行道上到處都是障礙物,包括街區公共設施和停在人行道上的車輛”,提倡步行的英國慈善機構“生活街道”說:“基于人行道的機器人是一種額外障礙,并且因為它們在移動,所以增添了一種新的威脅。”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包裹數量的大幅增長,人類最終將依靠機器人配送。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公告調整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措施
-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調整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措施的公告
- 四部門印發《2025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
- 拓展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空間
- 電動化 電子化 可再生 國際快遞企業綠色發展穩步推進
- 深化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
- 2025年將選擇34個左右城市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
- 三個維度數據描繪數字經濟活力圖景
- 如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政策問答·發展新質生產力)
- 累計增速連續上行,外貿大盤總體穩固——透視前4個月我國進出口數據
- 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