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9-23 13:58:32 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湖蟹年年出葑田,
呉閶八跪進尤鮮,
不須將相矜雄略,
茅店青旗認鞠天。
中國人的“大閘蟹”情結可以追溯到宋朝,一首《南宋雜事詩》說盡了當時的風靡。
大閘蟹肉質鮮美但是只可活食,在捕撈、捆綁、包裝好后,最多只可存活72小時,而死蟹會導致細菌大量繁殖,不能食用,而正是得益于冷鏈物流的發展,才使得大閘蟹取代了傳統月餅的地位,成為當今全民餐桌必備的美食。
冷鏈物流的水平真正決定了大閘蟹的“生死存亡”。
銷售半徑的擴大給大閘蟹的運輸提出了新的難題,但廣闊的市場前景和高附加值回報,使得大閘蟹冷鏈物流成為城市配送中關注度最高的細分領域,順豐、京東、丹鳥、蘇寧、通達系等重量級玩家的高調入局,重金打造冷鏈物流網絡,但燒錢之后發現,高昂的建設成本往往讓資金方后繼乏力,又或者是硬件到位了,繁瑣的全供應鏈管理卻讓運營方無所適從,死蟹現象依然頻發。
“能接單的物流公司多了,真正能三年如一日按時送達的還是最早那幾家。”
來自江蘇昆山的蟹農張勇一直和跨越速運合作,將大閘蟹發往全國各地,在他身邊的蟹農蟹商圈子中,跨越速運也攢下了不錯的口碑,作為最早入局的專業冷鏈玩家之一,跨越速運如何在群雄逐鹿的“蟹戰”中脫穎而出?它又是靠著哪些獨門絕技立足冷鏈江湖?
01
“時效”基因與跨越的戰略耐性
在張勇等蟹農蟹商看來,在大閘蟹冷鏈物流領域,誰能提供穩定的高時效服務,誰就掌握了物流“蟹戰”的主導權。
而跨越速運十二年植入的時效“基因”,已然成為當前紅海廝殺的立身之本。
“時效件”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背后是跨越速運不間斷地投入與對高品質服務的這份戰略耐性。據跨越速運創始人胡海建介紹:“2007年物流行業相對較為混亂,沒有一家企業敢于作出時效的承諾,可能與我的性格有關,成立跨越速運就是要做限時快遞,信守承諾。” 而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上升,對時效要求提高,跨越速運在業內率先推出當天達、次日達、隔日達等三大跨省時效產品,一舉開創速運快遞“國內限時”行業先河,確定了高端航空件為主的發展戰略;2009年,開通四地夜航包機服務,實現 “夜發晨至”的特別時效;2017年,“珠三角-長三角”夜航包機促使跨越速運國內跨省速運服務從“跨省8小時”提速到“跨省6小時”,再次刷新跨省速運的時效新記錄;今年,還開發出次晨達、次中達、次晚達等多個新產品。
正是憑借獨一無二的“時效”基因與傳承十二年戰略耐性,跨越速運開拓大閘蟹冷鏈物流業務幾乎是水到渠成,并沒有像其他“電商件”物流玩家一樣“水土不服”,精于此道的蟹農們也敢于將一年的收成交付給跨越速運,從而送達千家萬戶的餐桌。
02
“技術”基因實現冷鏈強管控
如果說“時效”基因是跨越速運入局大閘蟹的敲門磚,那么技術研發能力就可以視為其奪食大閘蟹的堅實底盤。說到技術研發就必須提及跨越跨越速運耗時兩年多、舉全公司之力升級和打造的鑄劍系統。
鑄劍系統集成了TMS(運輸管理)、VMS(車輛管理)、中臺系統、MAP(貨車版地圖系統)、品控系統、內控系統等共計20+大型管理系統,每個系統根據業務場景細分若干個子系統,總子系統超過200+。系統與系統之間相輔相成,結合AI智能、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實現了場地使用率的提升、網點優化選址、路徑規化、貨量預測、智能機器代替人工客服等,輔助新業務開拓。
鑄劍系統在三個方面實現了“從0到1”式的突破:動態路由,以車代場以及客制化的運營策略和機制。而這套系統的強大之處正是在于技術與業務場景的緊密結合,并通過技術管控來實現操作零失誤。
以動態路由為例,當系統接到客戶的大閘蟹寄遞訂單后,中央數據系統將錄入該訂單的成本、時效、路況、天氣、目的地、客戶特性等全部數據維度,通過AI大數據分析可以得出130多種物流方案,那么N個用戶同時下單,會有130N多種方案,在確保時效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從130N個方案中為用戶尋找到風險最低,最節省成本的解決方案。又比如說,運載大閘蟹的冷鏈車在運往機場的途中拋錨或發生事故,換做順豐等標準化服務商,通過人工管理,要在大閘蟹溫度升高至8°警戒線之前,調度來備用車輛,并且趕上航班,難度不言而喻。而通過動態路由強管控模式,僅需錄入事故車輛的位置、車廂溫度等數據,系統就能實時調派符合要求的運力資源,前往事發地點接應,并且如期將“蟹大人”們送抵機場,一切無驚無險。再者,以大閘蟹年度大戲“物流爆倉”為例,在中秋、國慶、雙11等旺銷時節,物流收貨點大閘蟹堆積如山,門外還陸續有車往點部送貨,原本一天能到的地方,現在最遲要三天時間,大閘蟹成批死亡,寄遞時效根本無從談起。而通過鑄劍系統能夠妥善規避爆倉風險。當冷倉或收貨點倉儲告急時,系統將及時示警,中央控制系統將通過動態路由調配運力直接上門收貨,跳過點部環節,并運往機場;如部分貨物需要中轉,則通過以車代場模式,車尾對接,實時中轉,避免爆倉風險,確保大閘蟹從湖邊到桌邊的新鮮傳遞。
目前,鑄劍系統已經全面上線和投入使用。事實證明,在提升效率的同時,該系統不但節約了80%的調度人力成本和20%的場地資源,被釋放的資源還能再承接30%以上的貨量運營能力。
03
貼合蟹農蟹商需求的“靈活”服務基因
盡管是電商業迅速拓寬了大閘蟹的銷售渠道,帶來大閘蟹銷量的逐年增長,但在物流領域,大閘蟹對時效和服務的要求,是一般電商件標準無法企及的。而在B2B市場深耕多年的跨越速運,顯然更懂得貼合蟹農蟹商的服務需要,其“企業件”服務能力和行業口碑,在大閘蟹寄遞領域先發優勢明顯。
電商件多以成本為導向,但大閘蟹寄遞顯然更以時效為驅動,更注重個性化體驗,而不是一味追求低成本。
眾所周知,KA商超是大閘蟹銷售的大宗出貨渠道,而商超生鮮收貨標準是極其嚴苛的,比如豬肉必須凌晨6點送到,大閘蟹等河鮮海鮮必須是凌晨3,4點送達,經過檢測、分揀、清洗等一系列繁瑣處理后,才能上架出售;再比如大閘蟹收貨時溫度必須低于8℃以下,固定包裝要求,貨品不能倒置,回單必須貼在固定位置等,一系列嚴苛條件,會將大部分物流商拒之門外,但深諳企業客戶服務之道的跨越速運,卻懂得如何靈活滿足用戶需要,比如“24小時上門取派”的服務模式,定時定點穩定供貨;通過冷鏈車車內溫控系統確保收貨時溫度達標;通過中央控制系統,落實包裝、回單等細節要求等。
在跨越速運的大閘蟹寄遞服務體系里,其不僅僅是搬運工,而是深入整合大閘蟹供應鏈各環節,為客戶賦能,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不是想著從客戶那里賺多少錢,而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客戶多賺錢。”
這是跨越速運創始人胡海建常說的一句話,而他的團隊也確實身體力行。以大閘蟹冷鏈運輸為例,跨越速運將“物流”、“信息流”和“商流”三流合一,
“物流”,顧名思義,將大閘蟹鮮活運輸到消費者手里;“信息流”,則是跨越速運十二年積累的數百萬企業客戶,對于蟹農蟹商而言,其消費力不言而喻;
“商流”,則是集團旗下的跨越領鮮平臺,該平臺擁有跨越速運多年積累的百萬中高端積分客戶流量及價值過億的待消費積分,并依托跨越速運的物流服務,打通大閘蟹產地供應商和買家的營銷通道。
“基因”決定了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兼具“時效”“技術”“服務”基因的跨越速運,將開創怎樣的局面,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