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化與陜西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智能物流發展是“重頭戲”
發布時間:2019-11-26 09:47:09 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11月21日,傳化集團與陜西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生產性服務業平臺建設、物流供應鏈運營服務、高端制造業發展、新興科技產業孵化等方面深化合作,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構建現代化國際物流樞紐、高新技術產業體系,助推陜西省“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發展、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根據協議,傳化將與陜西全面加速推動六個項目的合作落地,其中智能物流發展成為“重頭戲”。具體包括:
1、傳化智聯西北運營中心項目:打造集“供應鏈服務、智能化信息技術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投資孵化、創新研發”一體化發展的城市供應鏈服務體系,建立“供應鏈運營中心、金融結算中心、智能化研發孵化中心”等三大中心。
2、西安傳化絲路公路港項目:在西安市建設西北地區物流供應鏈區域指揮中樞,重點打造輻射西北區域和絲綢之路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大數據中心和供應鏈運營服務平臺。
3、西安傳化未來科技城項目:以科技產業為核心,以生態環境為依托,打造集科技產業集群、醫療健康、城市田園生態為一體的城市科技創新生態。
4、智能制造共享產業園項目:打造新材料應用產業鏈、交通運輸裝備及零配件制造產業鏈,服務高端制造業發展、推動東部沿海地區先進制造產業向陜西轉移,打造產業生態集聚的智能制造中心。
5、西部城市物流中心(物流產業小鎮)項目:建設中國西部物流科創高地,集都市生產、旅游休閑、商貿服務和人居環境配套于一體,帶動周邊區域發展配套服務業,提升陜西國際物流樞紐發展水平。
6、中歐班列智能分撥中心項目:提供一站式國際國內運輸、清關服務及設計運輸方案、倉運配、貨運金融等供應鏈綜合服務,打造中歐班列持續發展的科技和信息服務平臺,為公鐵聯運銜接提供有效數據分析。
簽約儀式上,陜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胡和平書記表示,希望能借助傳化經驗,在補足供應鏈短板上下功夫,通過資源整合、創新驅動,探索出企業發展新模式。在“傳化公路港模式”的帶動下,提高陜西省的公路運輸能力,實現公路、鐵路及空港的無縫對接,構建多式聯運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共同推進國家物流樞紐的建設。
目前,立足區域智能物流平臺打造,傳化智聯的部分項目已在西安啟動,并逐步發揮出作用。如傳化智聯正在西安推進的“一平臺兩中心”網絡布局建設,兩中心的東中心——西安傳化絲路公路港就將于今年年底前試運營。今年5月,西北運營中心項目簽約幸福林帶地區,依托西安“一帶一路”的龍頭地位,將建立三大業務中心:供應鏈運營中心、金融結算中心、智能化研發孵化中心。
.png)
△ 西安傳化絲路公路港鳥瞰圖
.png)
△ 傳化智聯西北運營中心項目效果圖
同在5月,傳化智聯公鐵聯運中歐班列“長安號”試發成功。傳化智聯創新的公鐵聯運模式,為企業提供門到門公鐵、鐵鐵聯運、報關報檢、方案預審、操作服務等,幫助企業全面提升通關效率,增強中轉能力,實現運輸時間日韓線相對縮短1-2天、歐美線相對縮短3-4天。該項目運行近半年來,西安傳化絲路公路港已經常態化雙向對開西安至杜伊斯堡,漢堡,馬拉舍維奇布達佩斯及塔什干、阿拉木圖等線路,每月實際運行50多個集裝箱。
與此同時,西安傳化絲路公路港與中鐵聯集中心站合作“站外站”建設,形成了"鐵路站虛擬延伸、站外站協同辦單、公鐵無縫對接聯運"的場站融合新發展模式,同時,通過打造“多式聯運大數據平臺”,不僅為客戶提供全程可視化的公鐵聯運體驗,更為多式聯運的聯運銜接提供有效數據分析,形成獨具特色的中歐班列智能分撥中心。
從“一平臺兩中心”網絡布局到大數據指揮調度運營中心規劃,從中歐班列長安號常態化運行,到中歐班列公鐵聯運“站外站”建設......傳化智聯智能物流平臺正在陜西“三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說:“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將‘一平臺兩中心’項目投資好、發展好。此次簽約,對傳化來說是種激勵,我們將進一步提高生產性服務業服務水平,為促進‘三個經濟’戰略發展和國家物流樞紐做出積極貢獻。”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