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7-03 10:43:14 解放日報

“三件套”配置要因地制宜
新版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區、達標(示范)街鎮(鄉、工業區)綜合考評辦法,將“垃圾投放點采取異味控制措施,收集點配有破袋、洗手裝置”(簡稱“三件套”)納入考評范圍。
經過一年的實踐檢驗,“三件套”得到了市民的高度認可。從今年上半年度全市“達標示范”檢查結果來看(共檢查5001個居住區),洗手、除臭、破袋裝置的配置率分別達到94.8%、82.3%、78.3%。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副局長唐家富表示,“三件套”雖然是考核要求,但具體落實時不能“一刀切”。應按照“一小區一策”的原則,鼓勵各小區因地制宜地配置“三件套”。隨著氣溫升高,濕垃圾存放時的異味問題逐漸突出。唐家富表示,要加強投放點管理,要求濕垃圾桶必須密閉存放并噴灑除臭劑,垃圾箱房或生活垃圾儲存點要確保容器關蓋儲存,防止異味擾民。
引導消費者使用環保餐具
外賣平臺產生的一次性餐具已成為困擾許多城市的垃圾污染問題。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表示,上海已推動外賣電商企業餓了么、美團點評在外賣平臺的接口開通“無需餐具”的選項,并把該選項作為必選項,引導消費者使用環保餐具。
據美團點評反饋,該功能開通以來,上海全市主動選擇無需餐具的用戶大幅上升,無需餐具訂單同期增長超過4倍。餓了么平臺在消費者訂餐時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也推出“推薦無需餐具”功能。該計劃實施以來,餓了么平臺上,上海消費者無需一次性餐具的需求量在全國處于領先,高出全國平均值60%。
另一方面,上海不斷倡導生鮮電商企業采用綠色包裝。目前,盒馬、叮咚買菜、本來生活等15家重點生鮮電商企業已改進包裝,合理使用包裝材料,反對過度包裝,減少垃圾產出。
針對快遞垃圾,上海市郵政管理局副局長余洪偉表示,一年來,上海堅持源頭治理、循環利用,過度包裝和隨意包裝問題得到明顯改善。目前,上海主要寄遞企業電子運單使用率達到99%,相對于之前普遍使用的傳統紙質運單,每年可節約12億張A4用紙。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64%以上,比條例實施前增長20%,每年可節約20億個包裝袋、包裝箱。45毫米以下“瘦身膠帶”的封裝比例達到88%左右,每年可節約膠帶用量6億米左右。上海主要寄遞企業可循環中轉袋的使用率達到85%以上,每年轉運中心可減少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約1.2億條。上海全行業已推廣使用循環快遞箱、共享快遞盒等新型快遞容器12萬個,循環使用480萬次。
據透露,根據今年新施行的《郵政業寄遞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上海對違反快遞綠色包裝規定的一家企業開展了立案調查并予以行政處罰。
多種可回收物找到出路
可回收物變廢為寶,形成價值認同“閉環”,對激勵全社會做好生活垃圾分類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形成“閉環”,首先要完善優化可回收物收運網絡。劉敏表示,目前上海已建成可回收物“兩網融合”服務點1.5萬余個,中轉站201個,分揀場10座,可回收物“點站場”三級網絡基本覆蓋全市居民小區。同時,上海積極培育回收示范企業,目前“兩網融合”可回收物回收企業有64家。
一年來,上海回收企業積極探索回收創新模式。例如:楊浦區依托回收企業建立了“點站場”三級回收網絡,可回收物已細分成40多種品類,通過智能化回收、標準化運輸、專業化分揀,精準對接末端的處置企業。奉賢區創新升級了移動互聯網平臺,建立了可回收物物聯網可追溯系統。
可回收物找到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出路,是形成價值認同“閉環”的關鍵。上海回收企業目前與長三角地區134家再生資源處置重點企業進行了對接。在電子廢棄物領域,上海9家處置企業通過“互聯網+回收”,逐步完善了電子廢棄物的回收和處置利用。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