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企業信息 > 正文

智慧加持 創新驅動 菜鳥網絡助力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0-08-26 13:33:29 中國交通新聞網

菜鳥驛站里,全套IoT(物聯網)設備實現了包裹入庫上架、取件寄件的便捷操作;菜鳥鄉村共配模式使快遞下沉農村,農產品上行城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菜鳥網絡開通的國際航空物流包機提供了穩定、經濟、高效的運力保障……8月19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來到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菜鳥網絡)總部,調研阿里巴巴、菜鳥網絡在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物流數智化升級、助力脫貧攻堅等相關工作情況。

菜鳥網絡成立于2013年5月,成立伊始即以“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作為自身使命,希望建設一張可以支撐未來每天10億件包裹的智能骨干網,同時成為“加速物流行業數智化轉型的引擎”,助力全社會物流降本增效。成立7年多來,菜鳥網絡堅守初心不斷探索,逐步形成消費者物流、國內和國際供應鏈、基礎設施、物流科技等5大業務板塊,面向全球商家、消費者、物流合作伙伴提供數智化服務。

搭建國內智慧倉儲網絡體系

自成立起,菜鳥網絡就積極打造中國智能骨干網項目,通過在核心節點布局數智化物流樞紐,輔以自主開發建設的全流程物流信息系統,打造開放共享的綜合服務體,供電商企業、品牌商家、倉儲企業、快遞快運等各行業合作伙伴入駐運營。中國智能骨干網以持續改善電商用戶體驗、全面提升電商用戶滿意度為戰略目標;以提升物流服務品質、降低物流服務成本為戰略重點;以構建銜接順暢的物流倉儲網絡體系、互聯互通的物流信息體系和優質高效的物流運營服務體系為支撐體系。

在倉儲樞紐的網絡化建設方面,菜鳥網絡選取位于重要節點城市的電商物流配送中心,與國家高速公路網、鐵路網和航空網等運輸干線網絡,共同構成布局合理、層次分明、銜接順暢、功能齊全的電子商務倉儲設施網絡,輻射所在區域的城市和鄉村,保障電商物流配送便捷、安全、經濟、可靠。

在倉儲樞紐的信息化建設方面,菜鳥網絡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為新型制造業企業、農業企業、電子商務企業、物流公司、倉儲企業、第三方物流服務商、供應鏈服務商等各類企業和電子商務用戶提供優質的物流信息服務,實現物流供應鏈全程管理的數字化,打造標準統一、數據開放、信息透明、社會共享的新型供應鏈數據平臺,提升配送效率和服務標準,優化企業庫存,引導制造業企業按需定制,進行“多品種、小批量、快周轉”的柔性化生產。

基于物流樞紐和物流能力,菜鳥網絡面向不同行業和場景提供新零售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幫助制造商、品牌商實現智能分倉、智能履約、智能配送,降低庫存實現“一盤貨”管理,同時也讓消費者享受高效、便捷的購物體驗。通過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務質量,促進國內消費升級與增長。

推動實現全球72小時必達

為落實穩外貿和構建雙循環工作,促進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助力交通強國建設,菜鳥網絡積極建設跨境電商全球物流樞紐,充分利用數字化優勢,協同各方合作伙伴,為商家提供便捷、經濟的全鏈路供應鏈解決方案。通過開通空中航線、海運專線和中歐班列,形成了全鏈路可控的全球供應鏈網絡以及空、海、鐵等多種運輸方式并行的綜合干線運輸網絡,努力實現全球72小時必達的目標。

2016年,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云提出了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簡稱eWTP)倡議,旨在通過促進公私合作、分享最佳實踐,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創造更加自由、創新和普惠的國際貿易環境。圍繞eWTP項目,菜鳥網絡積極開展全球數字貿易中樞(eHub)布局,通過選址物流樞紐城市,建立區域性綜合物流樞紐節點,服務全球跨境電商的物流需求,為實現全球72小時必達提供戰略支持。2018年以來,菜鳥網絡陸續在杭州、香港、吉隆坡、莫斯科、列日等地布局eHub,作為鋪設全球網絡的支點,未來將作為菜鳥網絡布局海外的高端倉儲物流設施,輻射影響目的國及其所在區域。

疫情期間,菜鳥網絡與阿里巴巴1688、天貓等電商平臺緊密合作,面向全球尋找醫療應急物資貨源,組織全鏈路、端到端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同時,搭建全球應急物資運輸綠色通道,免費從海內外向中國運輸社會捐贈的救援物資。國內疫情穩定后,菜鳥網絡與50多家快遞、航空、清關、倉儲、配送等企業合作,通過從上海、杭州、廣州、鄭州、昆明等地開通包機的方式,將口罩、防護服、檢測試劑盒、呼吸機等醫療物資送往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

在全球物流供應鏈方面,菜鳥網絡圍繞保障應急運輸通道暢通、市場供應和對外貿易穩定等重點任務,加快物流網絡的建設工作。為落實中央關于穩外貿的工作部署,菜鳥網絡在近兩個季度密集新開洲際航線,每月使用的包機從40架次增加到近150架次。在全球航空業大面積停航、客機腹艙幾乎熔斷的情況下,菜鳥通過全貨機、專用全球倉庫及智能清關系統,提供了穩定的進出口履約解決方案,并協助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多個國際組織開展全球應急支持。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王健認為,菜鳥物流網絡的建設已經在國內和國際兩大循環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特別是在疫情期間經受住了極大的考驗,不僅為我國經濟穩步運行提供了保障,而且在穩外貿中也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中小企業保障方面,受疫情影響,海外買家包裹拒收、退貨或訂單取消率增加,導致電商包裹退貨需求相應增加。菜鳥網絡協同地方海關部門,共同推動“互聯網+海關監管”政策創新,開辟電商包裹退運海關申報模式,實現跨境電商物流閉環,減輕疫情對中國賣家的沖擊。3月至4月,菜鳥網絡開通近200架次貨運包機,保證了我國中小企業較為正常地向全球發貨。

此外,菜鳥網絡還將持續發揮海外倉重要節點優勢,拓展海外國際化運營能力。通過做大海外倉配供應鏈,提升消費者體驗和商家的供應鏈效率。目前,菜鳥網絡已建成涵蓋國內端攬收、國際干線運輸、海外支線和海外末端配送四個環節的全球包裹出口運營網,實現了集貨能力、航線運營能力、海外執行能力和面向消費者的配送能力。數據顯示,從業務規模看,菜鳥網絡已成為全球新四大跨境包裹網絡之一。

王健建議,國家在對外經濟合作和絲路電商的建設中,應該把全球網絡智能化供應鏈創新發展納入其中,讓菜鳥網絡在全球跨境電商迅猛發展時期迅速提升業務規模,依靠中國制造和消費動力,強化我國在國際物流市場中的競爭力。

駛上物流新基建快車道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受疫情沖擊,國際貨航運力驟減、運價猛增,嚴重影響了抗疫物資、生產資料和民生物資的進出口,更加顯示出穩定可靠的全球供應鏈具有類似于“水電煤”一樣的民生基礎設施屬性,承擔著維護產業安全、經濟安全甚至是國家安全的戰略使命。在加快交通物流新基建、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方面,菜鳥網絡致力于成為快遞物流數智化轉型的引擎。

菜鳥網絡自2014年牽頭研發了菜鳥電子面單,現已成為快遞行業名副其實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具有降本增效、穩定可靠、安全隱私、綠色環保等特點,被國家郵政局評為2018年度郵政行業科學進步獎一等獎。今年,菜鳥網絡升級推出了一聯單電子面單,截至7月,通達系快遞公司對二聯單的更新替換率已接近90%。新型電子面單降低了物流成本,以中通快遞為例,菜鳥網絡一聯單在第二季度幫助中通節約單票物料成本近60%。

依托中國智能骨干網的基礎,菜鳥網絡將物流園區與應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先進物流技術與高標準物流園區相融合的基礎設施,即菜鳥“未來園區”。

“未來園區”為所有設備配備傳感器,應用遠距離無線電物聯網協議,通過傳感器將整個園區內的各種設備、設施連接在一起,從而實現對園區電表、水表、溫度、濕度、倉內堆高情況、地下室浸水情況等進行實時感知和監控。此外,在“未來園區”倉庫內廣泛應用機械臂、全自動流水線、智能選包(包裝)系統等機器人作業場景,利用自動導引運輸車取代傳統人工分揀,提高分揀效率、降低人工負擔。

此外,菜鳥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產品也開始在快遞、倉儲行業推廣使用。例如菜鳥研發的極簡PDA——LEMO,單價僅有傳統PDA的十分之一,已經批量化在申通網點推廣使用,大幅度提升了包裹掃描效率,降低了新員工培訓成本,優化了一線工作體驗;菜鳥裹裹累計用戶超過2億人,成為提升快遞業服務體驗的重要信息服務平臺,保障高質量物流履約;菜鳥裹裹研發的智能寄件機,通過“融資租賃”方式與寄遞企業及第三方服務商合作,面向消費者提供隨時隨地寄件服務,激發個人用戶和中小商家的散件需求,提升行業利潤水平,目前已在全國多個省份陸續落地;菜鳥無人車已在上海、成都、天津、杭州等地的小區、校園提供包裹自動配送服務,開展常態化運營。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現代物流中心主任蕭賡認為,當前,我國物流行業發展處于由建設為主轉為管理運營并重的階段,菜鳥網絡在新基建方面所做的工作,是通過科技手段對運輸組織水平的提升、運輸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的一個重要體現。

打造城鄉末端共享服務模式

從行業發展來看,消費者對商品配送的速度、包裝、安全、到門服務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快遞物流業末端服務設施建設、創新末端共配服務模式,可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滿意的服務體驗。菜鳥網絡構建了“干支銜接、城鄉結合”的城鄉物流網絡體系,加強鄉村、社區“最后一公里”快遞末端基礎設施建設。

快遞末端投遞水平是快遞行業服務質量最直接的體現,以菜鳥驛站為代表的快遞末端綜合服務站為各快遞企業投遞業務提供了集約化服務平臺,成為解決投遞問題、提升服務質量、給消費者帶來更好服務體驗的重要方案。截至今年6月底,菜鳥驛站已在全國100多個城市落地7萬個站點,通過數字技術、物聯網技術和網點建設提升快遞末端運轉效率,僅6月份處理的包裹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00%。此外,菜鳥驛站在第二季度進行了戰略性升級,從單一的包裹服務,向團購、洗衣、回收等社區服務中心進化,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多元的便捷服務,探索將快遞流量轉化為商業增量,以商業增收反哺快遞末端。

從農村市場來看,今年是我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國內消費市場和供應鏈也在不斷向農村下沉延伸,但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總體水平較低,物流基礎設施和發展政策支持乏力,農村快遞配送服務水平與城市差距較大,仍存在物流成本高、末端亂收費、農貨上行難等問題。

針對農村物流的發展,菜鳥網絡成立了菜鳥鄉村事業部,深耕縣域物流市場,旨在通過共配系統優勢,以商業模式創新為突破,為國內快遞行業提供面向三四線以下城市的共同配送技術平臺服務,以此降低農村快遞物流成本,并為縣域農產品企業提供基于倉儲配送的一攬子供應鏈解決方案。

在交通、郵管等相關部門的支持下,菜鳥網絡與郵政快遞企業共建農村物流智慧共配網絡,推動縣域快遞公司進行商業整合,并成立縣級共配合資公司。利用快遞共配技術鏈接智能投遞設備,整合快遞物流、信息流,升級物流設備和服務數智化水平,集中快件運配,降低運營成本,加快推進當地快遞融合共配,用新運營模式和新智能化設備幫助末端站點增收提效。此外,共配網絡還能夠為當地注入電商資源和渠道,同諸多縣域農貨生產商和供應商開展電商直播等促銷活動,幫助農貨“出山出村”,提高當地農特產品影響力和附加值,扶貧助農增收。

據菜鳥網絡鄉村事業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農村物流智慧共配網絡通過統一分撥、運配、末端站點、信息系統和服務標準,構建覆蓋縣—鄉—村的集約共配體系,可為快遞企業降低末端運輸成本約15%—20%,提升末端分揀效率20%—30%。目前,該模式在四川、浙江、湖北、山東、河南、廣西、江西等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支持下持續推進,成效初顯。

“農村點多面廣,農村物流單靠一家企業形成一定規模基礎上的經濟效益是比較困難的,如何把相關資源整合起來,通過共享的平臺和終端,達到一種經濟和社會的效益平衡,這是一種相對合理的狀態。”蕭賡表示,菜鳥網絡初始定位就是打造行業公用的技術性平臺,在向農村推進共配工作的時候,已經跟相關快遞公司形成了黏性,具備一定的優勢。

疫情期間,農村物流智慧共配網絡幫助全國15個省(區、市)26個縣推動滯銷農產品走向各大城市。僅2月13日一天就賣出了15萬單、共300噸農貨。“共配+農貨上行”模式正在為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新選擇,也將為農民增收和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未來,菜鳥網絡將推進農村物流末端網點建設,加強與運輸、郵政、快遞、供銷、零售等各類基層站點資源合作,因地制宜建設由縣域共配中心、鄉鎮級綜合配送服務站、村級服務點等多層節點構成的共配服務網絡。在各級節點投入符合農村業務場景需要的智能化分揀設備,通過共配技術優化貨物流向和節奏,促進各級節點降本增效。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