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1-17 09:31:31 解放日報

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辦證的人一向很多。不過最近,有三張“首證”的發放,值得品思。
第一張,是丹麥人拉爾斯拿到的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一般出結果需等10到15天,拉爾斯提交申請5天后就收到了通知:審批已通過。
第二張,是人力資源服務公司兆均拿到的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企業代表陳海華拿到證后還有點不敢相信——這才剛申請了24小時不到。
第三張,是財務咨詢公司豐迪拿到的代理記賬許可證。這回,同樣是一天后就發證。
拉爾斯、兆均、豐迪在各自領域迅速拿到了首張由臨港新片區發出的證照,讓人好好感受了一把“臨港速度”。而更重要的是,在日前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完成交接并正式行使一批653項行政事權后,這樣的速度成為了可延續可復制的新常態。許多原先不能在臨港辦的事,都能就近、高效地解決。
事實上,這已經是第二批下放到臨港新片區的行政事權了。5月,新片區承接了第一批517項事權,包括人才申辦戶口審批權、高新技術企業審核等,“市區鎮”三級權限得以集中行使。而每次事權交接,新片區管委會都會跨前一步,做好充分準備,確保順利承接事權。譬如這次,在市人社局、浦東新片區人社局以及奉賢區人社局相關處室的指導和支持下,管委會相關部門提前推進政策文件學習、業務流程梳理、系統權限開通、人員指導培訓、業務數據對接等工作——兆均的“24小時拿證”就要歸功于此。
為更好地推動臨港新片區建設發展,權限的“擴容”必不可少。因行政區劃等原因導致的辦事不便——這類事情如今再在新片區出現,已顯得不合時宜。新片區的人才、市場主體無疑正期盼著第三、第四批事權交接。
臨港新片區要努力爭取的還不止于此。在近日舉行的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好發揮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作用,對標最高標準、最高水平,實行更大程度的壓力測試,在若干重點領域率先實現突破。
在市政府副秘書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朱芝松看來,貫徹落實總書記的重要部署,臨港新片區要聚焦投資、貿易、資金、運輸、人員從業和數據跨境流動等重點領域,“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為此,新片區要爭取更大的自主發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創新管理的權限。除承接更多行政事權外,各類改革創新事項背靠的法治保障,是否也應當納入考量?
在這一天到來前,臨港新片區必須要時刻做好準備。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