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13 10:03:40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5月份以來,國務院和各部委多次召開會議討論大宗商品問題,并出臺了多項政策落實“保供穩價”。由于政策執行到位,疊加市場需求放緩以及全球流動性邊際收緊等因素,目前大宗商品價格出現“退燒”跡象。
按照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6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環比回落0.5個百分點,已經連續兩個月下跌。除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外,其他行業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均由升轉降。目前,螺紋鋼、熱軋卷板、銅的價格較5月中旬的高點分別回落幅度超過10%,鋁的價格回落超過5%。其中,鋼鐵、有色金屬和化工庫存量止跌回升,煤炭和成品油庫存量雖繼續減少,但降幅有所收窄。
從需求角度來看,一是季節因素,6月份往往是需求淡季,7月份南方進入持續高溫天氣也會影響項目施工,需求受到壓制。二是國內經濟恢復由快速反彈期進入平穩恢復期。6月份制造業PMI出現小幅回落,雖然需求依然在增長,但制造業生產擴張步伐有所放緩。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環比持平,新訂單指數出現回落。
從供給角度來看,國家有關部門開始向市場投放儲備物資,已完成首批10萬噸儲備銅、鋁、鋅投放,這有利于緩解大宗商品的供給緊張。隨著海外疫苗注射的鋪開,大宗商品出口國的生產以及國際航運能力也有望逐步恢復。
從全球貨幣政策角度來看,進入6月份以來,已有多個國家陸續啟動加息進程。美聯儲也上調了超額準備金及隔夜逆回購兩項貨幣利率。隨著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增強,預計未來幾個月其他國家央行將會有更多的貨幣邊際收緊動作。由此,支持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貨幣金融因素在逐步弱化。
從保供穩價的調控政策來看,5月下旬以來,國家一是提高了部分鋼鐵產品出口關稅,督促煤炭企業在確保安全前提下增產增供,抑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二是就涉嫌操縱市場、哄抬價格等問題約談重點行業企業及協會;三是建立了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定期會商機制。政策組合拳一方面緩解了供需矛盾,另一方面抑制了市場的炒作情緒。
另外,從市場預期角度來看,隨著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的轉跌以及庫存的提高,5月份之前市場對價格單邊上漲的預期被打破,大宗商品價格進入相對穩定的調整階段。
總之,在需求、供給、貨幣、調控政策等多方因素影響下,大宗商品市場的供需矛盾出現緩解,市場預期發生變化,最終價格趨于平穩。不過,從全球經濟復蘇的角度來看,大宗商品價格依然有較強需求支撐。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