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8-23 09:10:06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有利于提升上游原材料企業盈利能力、降低債務風險。但對于制造業中下游的中小微企業,則擠壓了利潤空間,致使博弈加劇。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點名大宗商品價格,要求“做好市場保供穩價工作。完善并落實重要原材料價格上漲應對方案,合理增加國內生產,科學組織儲備投放,強化重點商品市場聯動監管”,釋放出國家將繼續確保大宗商品保供穩價的強烈政策信號。
受經濟快速恢復和內外部多重因素的影響,今年以來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高位震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PPI同比上漲9.0%,漲幅較6月份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2.0%,漲幅擴大0.2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3%,漲幅與上月相同。從7月份制造業PMI來看,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62.9%和53.8%,高于上月1.7個和2.4個百分點。制造業采購成本普遍上漲,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均高于70.0%。
本輪原材料價格上漲成因比較復雜,在相當程度上是供需錯配、外部輸入性影響和投機炒作等因素相互交織、疊加作用的結果。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我國的影響有利有弊,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上游原材料企業盈利能力、降低債務風險;另一方面,對于制造業中下游的中小微企業來說,原材料成本占其成本的大頭,對價格上漲非常敏感。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經營成本上升,企業難以在短時間內予以消化,擠壓了利潤空間。從上半年工業企業利潤看,上游采礦業和原材料制造業企業利潤增長明顯,而位于中下游的私營、小微企業盈利恢復相對較慢。產業鏈上下游博弈加劇。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原材料價格上漲對于中下游行業和中小微企業的影響。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專題研究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的問題,并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7月份有關部門完成兩批次國家儲備銅、鋁和鋅投放共計27萬噸,釋放了國家開展大宗商品保供穩價的積極政策信號,穩定了市場價格預期。定向投放還為中下游加工制造企業提供了補充庫存的機會窗口,降低了部分企業原材料成本。
在保供穩價“組合拳”持續發力下,近幾個月PPI明顯上漲的態勢開始趨穩。但從下階段看,隨著國內經濟恢復,同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態勢延續,工業品價格保持高位仍會持續一段時間。這也意味著,產業鏈中下游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面臨的壓力短期內可能難以得到有效緩解。
不讓大宗商品價格壓垮中小微企業,首先,要繼續撤“虛火”。扎實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多措并舉加強供需雙向調節,用市場化辦法引導供應鏈上下游穩定原材料供應和產銷配套協作。持續加大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哄抬價格、囤積居奇等違法違規價格行為,維護正常市場秩序。其次,要幫助企業壯“元氣”。落實好既定的減稅降費舉措,遏制亂收費。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礎上,保持貨幣政策穩定性、增強有效性,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再次,企業自身也要強“內力”,采取積極措施挖潛降本增效以渡過眼前難關,更要化壓力為動力,加快創新轉型步伐。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