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1-10 09:45:54 央廣網

記者從浦東新區新聞辦獲悉,2021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70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8%,連續12年位居全球第一。
集裝箱吞吐量的增長,與跨境貿易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息息相關。日前,上海外高橋四期碼頭完成了首票國際中轉集拼實貨試點業務。規模化運作后,將有利于國際采購、分撥配送等高附加值物流增值服務向上海港集聚,推進上海港向港口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轉變。
相較原先繞道中轉港相比,如果依托上海港進行國際中轉集拼,上海乃至長三角區域的物流、進出口企業可以大幅節省轉運時間和成本。
同時,上海海關積極推動中轉集拼業務試點,探索設立國際中轉集拼中心,試點研究應用安全智能鎖、電子圍欄等技術,打造物聯平臺,實現企業倉庫管理系統與海關系統聯網,應用高清監控系統對中轉集拼作業區域實施全程可視化管理,為中轉集拼業務試點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監管服務。
當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正從“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邁進。作為長江水道最重要的港口,上海承擔了絕大多數長江經濟帶外貿貨物中轉業務,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長江經濟帶相互連接的江海聯運重要節點。
2021年,上海海關與南京海關、合肥海關、杭州海關等長三角直屬海關拓展“聯動接卸”海關監管模式,將其他港口作為上海洋山港接卸地,實施“聯動接卸、視同一港”整體監管,實現進出口貨物“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目前,洋山已經與江蘇太倉港、安徽蕪湖港、浙江獨山港和安吉港等形成了常態化聯動接卸工作模式,實現分批次推廣到長三角蘇浙皖三省的目標。未來,還將按計劃推廣到大豐、蘇州高新、張家港、揚州等沿江沿海港口。
據統計,洋山-蕪湖港“聯動接卸”模式全程運輸時間平均約48小時,相較于其他模式節省近一半時間。據貨主測算,相較于傳統的水水中轉模式,“聯動接卸”模式出口每標箱可節約物流成本400元,進口每標箱可節約200元,企業得以享受實實在在的紅利。2021年,通過聯動接卸模式共完成出口27.1萬標箱,進口2.2萬標箱,上海港的航運樞紐地位進一步凸顯。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