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智副總裁劉成云:互聯互通 打造智能物流生態圈
發布時間:2016-08-05 08:29:00 商業電訊

劉成云,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信息化專家,2004年加入唯智信息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擅長解決供應鏈管理、戰略規劃、信息化建設、IT規劃,業務流程梳理、項目管理和產品設計等領域的難題,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實戰經驗。
以下是唯智副總裁劉成云的現場分享
一、政策分析
國內物流總體發展水平不高,條塊分割問題嚴重,企業自營物流比重高,物流企業規模小,先進技術難以推廣,物流信息難以共享,資源浪費的問題突出。
信息化、智能化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發揮核心物流企業整合能力,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積極推進全社會物流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互聯網+物流模式下的必然趨勢。
“一帶一路”戰略將為西部發展帶來新的契機,陜西將成為最大物流集散中心,物流將成為走出去戰略的最大受益者。
《物流業調整與振興規劃》早在十一五規劃(即2003年)就被提出,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的報告中也被多次提及。可以認識到,國家政策正在大力支持物流業的高速發展。
今年7月20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會議時指出,物流業是現代服務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突出短板。發展互聯網+高效物流,是適度擴大總需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更進一步的細化和明確了發展目標。
二、市場分析
劉總就目前物流行業發展情況,為我們總結出兩點:1、物流成本過高;2、軟件投入過低。并提出兩個關鍵詞:降本增效、增長空間大。通過上面的扇形圖及數據可以反映出國內物流成本高出國外僅7.7%,國內物流行業的效率和信息化投入迫切需要提升。
各企業物流信息化發展參差不齊,部分企業即便投入大量資金構建信息化,也無法打通供應鏈上下游,嚴重影響了物流水平的提高和物流信息的聯動性。信息系統不連通,形成信息孤島。
三、行業趨勢
互聯網沖擊傳統物流,不變的惟有變化。
傳統的物流作業模式已經很難適應互聯網的沖擊,單一貨主對于銷售的多渠道要求,比如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經銷商、門店庫存共享等,需要物流模式也與時俱進,幫助企業應對大變革,同時在互聯網的沖擊下,智能化可視化、精細化、一體化的要求越來越多,所以順應互聯網的變化而變化方是明智之舉。
四、唯智助力物流行業發展
唯智是一家既專業又領先的公司,專業是指唯智在物流信息化領域扎根15年,擁有的完整產品線,從訂單管理、運輸管理、倉儲管理、計費結算管理到路徑優化等板塊。領先是指唯智的解決方案,涵蓋私有的供應鏈信息化服務以及公有云的平臺(物流鏈)運營服務,同時提出了混合云解決方案,為企業信息化戰略提供更好支持。
備注:A、據Cloud Cruiser 最近的一個調研報告顯示, 75% 的公司將混合云納入他們的戰略規劃;
B、混合模式的系統使用,包括本地,公有云和私有云, 將在五年內成為主流。對于大型企業來說,他已經是主流;
C、對于中小企業來說,SaaS平臺的出現,使得他們能夠用很低的成本享受和大企業一樣的信息系統,和大企業站在同一個起跑線。
過去大家認為的供應鏈打通往往是將一端貫通,比如貨主將承運商的業務管理納入到自己的平臺上,并未深度考慮全供應鏈的數據流轉問題。為更好的為客戶打通供應鏈上下游,唯智通過物流鏈平臺引入了多家知名的貨主企業、供應商、承運商、司機、倉儲服務商以及收貨人等組織在物流鏈平臺上進行作業和協同,并打通了上下游平臺(包括但不限于物聯網平臺、運輸、倉儲、快遞、快運、電商以及其它管理平臺等),實現業務數據的全物流鏈協同、跟蹤及智能流轉,形成服務于供應鏈的聚合平臺。
最后,劉總還談到,唯智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平臺,我們非常愿意與更多企業進行交流探討,希望大家一起攜手,為打造互聯、互通、可視、透明的智慧生態圈而努力。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