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1-04 09:13:25 楚天都市報

為推動全省現代物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經濟綜合競爭力,把湖北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現代物流基地,依據全國《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和《湖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湖北省制定《湖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作為指導全省“十三五”時期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行動綱領。
物流業發展機遇大于挑戰
“十二五”期間,湖北省相繼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促進全省物流業發展,在支持全省重要的物流園區及信息平臺建設,減輕企業負擔、促進物流集聚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湖北省物流業發展呈現速度較快,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趨勢。社會物流總額從2011年的45919億元,增至77138億元,物流業增加值從2011年的1363億元,增至2310億元。
“十三五”期間,湖北省物流業發展面臨難得的機遇。交通區位渾然天成,水運優勢得天獨厚。逐漸從由“運輸通道”發展成為“物流節點”、由“交通立交橋”進階成為“物流大樞紐”;產業鏈體系較為完整,吸引了各種物流業態的集聚融合。
新時期,國家將加快實施“互聯網+高效物流”,加快推進物流業補短板進程,提高信息化和標準化水平,推動交通運輸與物流業的融合發展以及基礎設施間的高效銜接;加快物流業的信用體系建設,大力推進“互聯網+”時代下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化技術等新技術在物流領域的廣泛應用,最大程度地發揮物流業在降成本、穩增長、促進有效投資、拉動消費升級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湖北省作為中部重要省份,國家層次戰略機遇累積、宏觀全局使命疊加,省域發展戰略明確,發展目標清晰,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特別是國家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和中部崛起新十年規劃,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有利于湖北省承接國際資本和沿海產業轉移,加強與沿江及周邊省市合作,為湖北省物流業的轉型升級和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堅實的政策基礎。
省發改委主任李樂成指出,“十三五”時期,國際環境醞釀新變化,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湖北省發展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既面臨著難得機遇,必須正確判斷形勢,搶抓歷史機遇,積極應對挑戰,銳意進取,克服制約湖北省物流業邁向中高端和高水平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全力推動湖北省物流業的創新發展、協調發展、開放發展、綠色發展和共享發展。
2020年基本建立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在全省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包括物流業的發展水平與湖北省的產業、區位、交通優勢仍不相適應;物流園區布局不合理,服務功能有待提升;物流市場主體競爭力不強,專業化程度不高;物流信息化、標準化程度不高;物流專業人才與物流業快速發展的人才需求不相適應等問題。
《規劃》提出了湖北省“十三五”物流業發展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便捷高效、技術先進、綠色環保、安全有序的湖北省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初步建成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基本建成輻射中部地區乃至全國的戰略物資集散中心、全國內陸地區主要的多式聯運中心、商貿流通和中轉分撥中心、中部地區物流信息中心等全國重要的現代物流基地。
《規劃》提出了湖北省“十三五”物流業發展基本原則,包括市場運作,政府引導;創新驅動,協同發展;優化結構,提升水平;節能減排,綠色環保;完善標準,提高效率;深化改革,整合資源。
以市場運作,政府引導為例,《規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化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積極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政策支撐、標準引領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五大任務明確工作重點
省發改委主任李樂成表示,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圍繞“降物流成本、補基礎短板、去落后產能”等工作重點,以企業為主體,著力擴規模、強主體、抓基礎、優布局、助開放、促合作,使社會物流成本顯著降低,綠色物流更具特色,努力把湖北建成立足本地、面向全國、連接國際的現代物流基地,為“建成支點、走在前列”提供堅實的物流支撐。
《規劃》提出了湖北省“十三五”物流業發展五大重點任務:
進一步做大物流產業規模。大力促進湖北省汽車、鋼鐵、石化、裝備制造、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紡織、商貿等重點產業與物流業聯動,促進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農產品及冷鏈物流、內河航運物流、航空物流、鐵路物流、國際物流與保稅物流、電商與郵政速遞物流等重點物流領域的發展。
進一步做強物流市場主體。提高物流企業的社會化、規模化和專業化水平,著力培養、重組一批國家4A、5A級物流企業和一批能夠主導地區市場的大公司、大集團,著力引進一批國內外領軍物流企業、商貿企業、電子商務企業落戶湖北。
進一步做實物流基礎支撐體系。進一步完善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立體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鐵水公空基礎設施在物流樞紐上的無縫銜接,加快集疏運通道建設。
進一步助推產業對外開放。對接國家“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戰略、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及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積極吸納和借鑒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經驗,促進湖北省物流業進一步對外開放。
進一步促進區域物流合作。加強與湘贛豫陜渝等周邊省市的區域合作,以區域性物流圈(帶)連接湖南、江西、河南、陜西、重慶等周邊其他省市,為跨區域的產業對接與合作發展提供物流服務平臺。
依托四大通道優化區域物流布局
目前,湖北省物流園區布局不合理,服務功能有待提升。全省近200家物流園區中能夠形成多式聯運的物流樞紐節點并不多,部分區域存在布局過于集中或過于分散等問題,與產業布局存在不配套現象。部分園區基礎設施不完善,配套服務功能缺失。
省發改委主任李樂成介紹,“十三五”時期,湖北省將基本建成“物流圈(帶)——物流節點城市——物流園區——專業化物流中心”的現代物流網絡體系。
《規劃》提出,進一步完善優化湖北省區域物流布局,形成武漢(城市圈)物流圈、鄂西物流圈、長江物流帶、漢江物流帶等湖北省物流業“兩圈兩帶”區域布局,依托四大物流通道,以物流核心節點城市(武漢、宜昌、襄陽等)的發展,帶動湖北省物流業“兩圈兩帶”集聚發展。
武漢(城市圈)物流圈,以武漢為核心,輻射城市圈及周邊省市;鄂西物流圈,依托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以宜昌、襄陽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為支撐,輻射湖北省西部及周邊省市;長江物流帶,依托長江經濟帶,輻射帶動長江沿岸及周邊省市;漢江物流帶,依托漢江經濟帶輻射帶動漢江沿岸及周邊省市。圍繞湖北省“一主兩副”規劃布局,武漢為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襄陽、宜昌規劃為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
十大重點工程夯實物流發展基礎
《規劃》提出,湖北省重點打造農產品物流、物流園區、沿江物流等十大工程:
農產品物流工程。積極推進湖北省糧食現代物流設施建設,以倉儲設施、散糧接收與發放設施、信息平臺為主要建設內容,發展糧食儲、運、裝、卸“四散化”和多式聯運,形成承接東西、通達江海、輻射南北、進出通暢、高效便捷的糧食現代物流體系。
物流園區工程。按照全省物流園區布局城市等級及所確定的各類物流園區建設數量的控制要求,以武漢、襄陽、宜昌等國家物流園區一級、二級節點城市為核心,加快整合與合理布局物流園區。
沿江物流工程。推動長江經濟帶、漢江經濟帶開放開發,推動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加快湖北省航運物流發展。到2020年,打造1-3個具有較高現代化水平的臨港物流園。
多式聯運工程。加快多式聯運樞紐設施建設,減少換裝環節,發展現代化的中轉設施,完善與多式聯運樞紐相匹配的鐵路、公路、航道等集疏運通道建設,實現多種運輸方式間的無縫銜接。
物流信息化工程。推進“互聯網+高效物流”快速發展。整合湖北省現有物流信息服務平臺資源,形成湖北省范圍跨行業和區域的智能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電商物流工程。結合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物流園區、商業設施等建設,整合配送資源,構建電子商務物流服務平臺和配送網絡體系。
城鄉物流配送工程。優化配送資源配置,完善配送基礎設施,創新配送組織方式,大力發展共同配送、統一配送、直接配送等現代化配送方式。
應急物流工程。建設集滿足多種應急需要為一體的物流中心,形成一批具有較強應急物流運作能力的骨干物流企業。到2020年,布局建設2-3個應急物流中心。
物流標準化工程。推進物流標準制(修)訂工作,依托省標準化專業委員會,在重點推進物流技術與裝備、物流信息、道路運輸、鐵路運輸等12個領域的標準制(修)訂工作的基礎上,研究推進大宗產品物流標準的研究制訂工作。
物流新技術開發應用工程。支持貨物跟蹤定位、無線射頻識別、可視化技術、智能機器人等關鍵技術攻關,完善物品編碼體系,鼓勵新一代移動通信、道路交通信息通訊系統、自動導引車輛、不停車收費系統以及托盤等集裝單元化技術普及。發揮我省在北斗導航、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技術的優勢。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