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公司到底有沒有未來,路又在何方?
發布時間:2017-04-26 09:10:48 深圳供應鏈

傳統供應鏈公司的不得不面臨服務同質化、短價值鏈、財務費用占比利潤過大、成本越來越高,那么未來之路在哪里:平臺化、大流量、低負債、回歸服務本質。
上月我在運聯傳媒的嶺南論壇有個演講,形成的文章《供應鏈公司到底是個什么鬼》最近在網上引起了廣泛的熱議,就傳統幾十年,幾百年的產業來講,供應鏈公司無疑是創新的模式,用很多常理,可能真解釋不通,讓人看不懂,聽不明白,晃眼一看甚至有人說像皮包公司。那么到底供應鏈公司有沒有未來呢?它是一個過程級還是一個現象級的呢?那么未來又將在哪里呢?
就供應鏈服務本身來講,如果是拆開各個細節,我認為一點都不新鮮,因為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業務功能,但是整合在一起,并且形成平臺化,產品化這是過去沒有的。
國內供應鏈公司發源于深圳,深圳第一家供應鏈公司其實目前已經沉寂了(不點名),這么多年來在深圳已經形成上千家企業,而且成了一個龐大的服務產業,內地各省市競相到深圳學習取經供應鏈(當人公眾號深圳供應鏈也成為一個窗口,呵呵),但是最近一二年我也發現,傳統的深圳供應鏈企業已經越來越艱難啦,其實也就意味著:供應鏈服務1.0時代逐漸過去啦,但是不意味著這個會消失,服務需求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而是服務方式,服務模式將變化。
現象:傳統供應鏈企業將越來越艱難
1、提供的是高度同質化的產品,價格戰愈演愈烈;
2、提供的是短價值鏈的服務,增值點不多;
3、財務費用的收入占比利潤較大(一般企業應該是財務性支出);
4、成本越來越高(辦公、人力、物流成本、費用等)
我們展望下供應鏈公司的未來:
供應鏈公司提供的整合服務,優化供應鏈的各個環節的四流,并為其提供四流合一的服務,而企業歸核,服務外包是趨勢,供應鏈的方向毋容置疑,但是產業端對供應鏈公司的服務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信息化,數據化,服務技術支撐等方面,個人覺得供應鏈公司不能像現在一樣,背著一個大包袱去去迎接這種挑戰的啊。
供應鏈公司未來該怎么干呢?
平臺化:
平臺化是趨勢與方向,大家不要誤解,平臺就是阿里,就是京東這個樣子,這覺得是對B端業務理解的重大誤區,B端業務的平臺至少包括三大類:商品交易平臺,服務交易平臺,資產交易平臺,我們每個公司只要有足夠客戶數量,很強的服務能力,我們都可以分步實現業務平臺化。供應鏈公司我建議走服務交易平臺,這是業務的延續與方向,未來是資產交易平臺,這是一個相對比較順路的搭配。
大流量:
目前很多供應鏈公司沒有實現平臺化,但是做成了比較大的流量,這是難能可貴的,大家看到互聯網平臺是到處花錢買流量,目前我也發現一些國內上市公司想收購深圳供應鏈公司,看中的就是供應鏈公司的流量,大流量意味著什么,相信你能想到。
低負債:
供應鏈公司當前不被很多金融機構看好的是因為,高負債,傳統的財務制度又解釋不了這種創新的業務,如果供應鏈公司的傳統做法,肯定還是高負債,因為都是在做自身的信用,我們能不能通過前邊的平臺化,將我們平臺的一些資產進行轉移呢?可以找我詳細探討,前邊談到很多上市公司想收購供應鏈公司,看中的是供應鏈公司的流量,但是害怕的是高負債,一旦收購完成,可能馬上將原來的公司的負債率提升,這個比較可怕。
回歸服務本質:
供應鏈公司提供的其實是二套服務:供應鏈服務與供應鏈金融服務,對產業相對熟悉,服務是根基,如果沒有基于供應鏈服務,那么供應鏈金融風險難以把控,與銀行相比,優勢就蕩然無存。因此需要我們注重服務,未來是在做大服務(做大服務也就意味著做大了流量)的前提下,與外界合作參與供應鏈金融,不要本末倒置。
如果你本身是一個非常優質的項目型服務的公司,平臺化可能不是你的長項,請不要對號入座。公司到底是平臺化還是項目化,達到一定程度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供應鏈公司通過自身的供應鏈金融的能力與優勢,對部分細分行業領域的物流進行跨界打劫,有沒有可能呢?
供應鏈公司的未來轉型升級探尋,當然還有很多方面與方法,這里不展開了。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