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猛進!中歐班列助力共創美好未來
發布時間:2017-12-06 09:35:11 人民網

中歐班列自2011年開行以來,開行數量逐漸增加,運輸品類越來越多,在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同時,也給沿線人民帶來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
據12月1日《人民日報》報道,《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達佩斯綱要》中指出,各方愿在中歐互聯互通平臺框架下,發展中歐班列和多式聯運合作,提升跨境管理運營效率,促進鐵路互聯互通,尋求換軌技術解決方案。各方愿共同研究更好利用中東歐國家現有物流中心及建立新物流中心的選項。
中歐班列,作為“一帶一路”中歐陸路主要通道,在中歐貿易中正在續寫著絲綢之路輝煌。是的,從2011年開行以來,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已突破6000列。截至11月17日,2017年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已突破3000列,創中歐班列年度開行數量歷史新高,超過2011年至2016年六年開行數量的總和。
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增速之所以這么快,一方面,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快速發展,國家間、地區間物流量越來越大。另一方面,中歐班列魅力無限,有著它獨特吸引力。再就是不斷創新運輸方式,服務方式,擴大覆蓋范圍。
中歐班列連接著歐亞大陸,在歐亞大陸橋各種運輸方式中比較,鐵路、公路、航空、海運運輸各有千秋。鐵路具有安全、運量大、受環境氣候影響小及運價低特點,就拿廈門至漢堡中歐班列來說,全程11800多公里,歷時運行16天,其運輸成本只有航空1/4,與海運相比較節約時間約2/3。因而從時間成本與物流費用方面綜合對比來看,中歐班列性價比還是比較高。并且運到時間比較固定,為企業贏得信譽同時,也提高企業產品競爭力,因此中歐班列越來越受到商家歡迎。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隨著全球貿易量不斷擴大,貿易品類不斷增加,國家及地區間物流量也在與日俱增。鐵路在開行集裝箱中歐班列同時,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根據貨主及市場需求,實時開行冷鏈運輸,蔬菜、水果及其它專列,使中歐班列運輸物資品種越來越多,因而深得“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人民歡迎。
隨著中歐班列物資運輸種類不斷增加,鐵路多樣化、個性化服務,越來越符合物流市場規律,因而中歐班列開行密度在不斷加大。同時中歐班列由單程滿載,逐步發展為雙程滿載,極大降低物流成本。另外,隨著海運、公路、鐵路多式聯運快速發展,東南亞各國物資,通過海運及中歐班列聯程運輸,不僅使運到歐洲及西亞各國物資在途時間縮短很多,同時物流成本也降低很多。眾所周知,在物資成本中,物流費用占有很大部分,物流成本降低,也就降低產品成本,這樣不僅激發企業活力,也讓沿線人民享受到物廉價美商品,從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獲得感。所以說,中歐班列開行頻次越來越高,是順理成章,是在滿足市場需要體現。
當然,隨著電子商務業蓬勃發展,全球各地對物流運輸要求越來越高,速度越來越快。鐵路部門就應該加強國家間、地區間相互協作,將中歐班列打造成亞歐大陸橋上一張物流品牌。目前,中歐班列已鋪畫運行線57條,國內開行城市達到35個,到達歐洲12個國家34個城市,在加大中歐班列覆蓋范圍同時,中歐班列還需要在“快”字上做文章,還需要開行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列車,迎接新時代更大物流沖擊,真正成為“一帶一路”沿線經濟發展加速器。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