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業數字化 > 正文

科技驅動轉型,智能網聯成物流業發展新動能

發布時間:2018-04-16 13:19:13 鳳凰網

近日,長城戰略咨詢聯合科技部火炬中心,在京發布了《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共164家,新晉62家,總估值6284億美元,其中有11家物流企業上榜。

 

盡管這份獨角獸榜單的權威性曾一度引發質疑,但仔細分析不難發現,此次上榜的11家物流企業雖在體量上并非全部是行業巨頭,但在萬億級規模的物流市場里,它們卻走在每個細分領域的創新前沿。那么,究竟“獨角獸”的名頭是否實至名歸?它們的強勢崛起,又給轉型中的物流行業帶來哪些啟示?

 

互聯網屬性的新興物流企業成主力

 

“獨角獸”是風險投資業的術語,指那些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創業公司,被視為新經濟發展的重要風向標。

 

按照科技部火炬中心榜單中確定的中國“獨角獸”企業評選標準,需要在中國境內注冊、且具有法人資格;成立時間不超過十年(2006年及以后成立);獲得過私募投資、尚未上市;滿足以上條件、且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稱為“獨角獸”,滿足上述條件、且企業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稱為“超級獨角獸”。

 

“這一概念最早來源于美國硅谷,因為‘獨角獸’企業多出自高科技領域,尤以互聯網領域最為活躍。可想而知,此次入選的11家物流企業一定是科技含量高且具有互聯網屬性的,同時還有未上市、成立時間等要求,所以像京東物流這樣的上市公司、蘇寧物流這一類成立時間較長的企業并不具備評選資格,這也就回應了很多人對一些大型高科技物流企業沒有上榜的質疑。”中鐵快運高級經理王來介紹說。

 

在國內某知名物流企業相關負責人常濱(化名)看來,物流是體量巨大且分支眾多的行業,仔細分析,這11家企業剛好是各個分支的典型代表。如平臺型的菜鳥網絡、車貨匹配平臺的滿幫集團、整車運輸匹配平臺的羅計、本地即時物流和O2O電商平臺的新達達、貨運市場對接匹配平臺的啦啦快運、以城市配送匹配信息技術為主打的云鳥配送;再如最后一公里硬件型的物流終端收寄平臺豐巢,以及向智能化運輸轉型的4家傳統冷鏈或干線運輸企業,即易商、惠龍國際、安能物流和越海全球供應鏈。

 

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汽車運輸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煒分析認為,帶有互聯網基因的物流企業無疑已成為“獨角獸”的主力。因為早前物流行業的主要問題,就是信息不暢通、不對稱。如今基于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訊手段,新型物流企業讓信息匹配更加高效和精準,“其實物流的根本就是運力和需求,當這兩者能夠找到最佳契合點時,需求就成為了現實。”

 

充分利用智能網聯實現降本增效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11家‘獨角獸’企業中,有一些只成立了短短兩三年的時間,但他們的發展和進步速度是驚人的。”物流行業資深人士孔震介紹說,自1978年中國引進物流概念以來,物流業已走過30多年的歷程,近20年實現了快速發展,但即便如此,市場壟斷優勢并不穩固,新型企業有快速超越傳統企業的可能性。而這些“獨角獸”企業之所以能快速崛起,就在于他們苦心鉆研、不斷致力于智慧物流的升級。

 

“智慧物流的兩大優勢,是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率。”孔震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貨主與商家對物流運輸的價格極其敏感,而“獨角獸”企業恰恰能通過資源整合,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來解決大批量訂單的運送問題,而他們優勢的形成,離不開對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高新技術的運用。

 

“物流是一個很長的鏈條,我們的任務就是將鏈條上大量的‘散沙’整合成型。”貨車幫公關總監高欣介紹說,中國有3000多萬卡車司機,其中有90%以上都是個體散戶,滿幫通過大數據平臺技術將這些個體整合到一起,并在此基礎上做了很多延伸,最終目的就是提升效率,滿足客戶的需求。

 

“比如我們與西南交通大學創辦的交通大數據應用實驗室,是發改委批準的13個大數據實驗室中交通運輸領域中的惟一一個。我們運用大數據建模,改變了以往司機找貨難的局面,而且針對不同地區淡旺季和運價的差異,主動為司機推薦最適合的貨源,為他們創造最大的價值。”高欣說道。

 

而估值200億美元的菜鳥網絡,更是將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用出了新高度。目前,菜鳥網絡已打造了自動化的流水線、AGV機器人、智能緩存機器人、360度運行的揀選機器人、帶有真空吸盤的播種機器人、末端配送機器人等高科技交替作業。從消費者下單到收貨的整個過程,都已經被機器人覆蓋,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

 

此外,菜鳥網絡的智能倉還是中國最大的智慧倉庫,倉庫內有上百臺機器人,機器人與揀貨員搭配干活,揀貨數量比傳統揀貨員多了3倍以上,最大程度地解放了人力。孔震一針見血地指出,“獨角獸”企業的高明之處就在于把人當作最寶貴的資源、用在最關鍵的崗位,盡可能用機器替代人力,進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物流企業將向物流科技企業轉變

 

“這些新型物流平臺的出現,預示著物流行業必然朝集約化方向發展。”周煒分析稱,未來真正有競爭力的物流企業背后要有大的資本加持,要有好的管理制度,同時也要實現服務的網絡化。

 

此外,周煒還認為,未來物流行業必須要有頂層設計,無車承運人模式無疑是一種趨勢。“無車承運人不僅能把人、車、貨、信息有機融合起來,還承擔了先期賠付的責任,更能將駝背運輸、甩掛運輸等多種運輸形式有效結合起來,意義非凡。”他表示,“獨角獸”企業正是運用了集約化、網絡服務、無車承運人的方向,才發揮出了如此大的優勢。

 

在王來看來,“獨角獸”企業的出現說明兩個道理:一是物流企業必須重資產。傳統物流企業靠規模盈利,而新型物流企業通過提高資產的利用率和周轉率來突圍。二是物流企業必須擁抱互聯網并提高管理能力。如今,國內多數物流企業的管理水平依然很低,物流行業也一直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中國的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只有大規模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具,才能向資本和科技密集型企業轉變。

 

“未來已來,傳統的物流企業如果不積極向智慧物流轉型,難免會遭遇溫水煮青蛙的危機,而‘獨角獸’企業也必須時刻保有危機感。”孔震直言不諱地說,部分“獨角獸”企業可能是一時風光,或許用不了多久這些企業也會因為對市場響應速度的不同、成本控制的差異而分化成兩個梯隊。

 

“‘獨角獸’企業不可能是永遠的勝者,跟不上市場步伐的企業很快會變成昨日黃花,屆時又會有新的‘獨角獸’企業出現;而在市場競爭中站住腳的‘獨角獸’企業,很有可能成長為占據物流市場1/3份額的領跑者,緊接著資本會集中火力供應這些企業,使他們成為真正超越傳統大型物流企業的黑天鵝。”孔震說道。

相關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