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5-28 09:42:05 新華社

據新華社上海5月27日電 (記者何欣榮) 近年來高速發展的快遞外賣行業,產生了大量包裝垃圾。如何減少包裝、推進“綠色物流”,主要物流平臺和快遞公司都在積極解答這道“必答題”。
國家郵政局的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快遞包裹量突破400億件。2018年以來,行業還在以近30%的速度增長。以外賣為代表的即時配送行業,2018年訂單量預計突破100億單。兩者加起來,產生的塑料袋、編織袋和紙箱等包裝垃圾十分驚人。
對此,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快遞暫行條例》明確提出,鼓勵快遞企業使用環保包裝材料、回收快件包裝材料。國內的快遞外賣企業也紛紛行動起來,以實際措施推進“綠色物流”。
——運用信息技術,從源頭減少污染。來自中通快遞的信息顯示,目前中通全網的電子面單使用率超過94%,與傳統面單相比,電子面單從四聯變成兩聯,面單尺寸也有所減小。“中通目前日均業務量超2000萬件,電子面單使用率每提高一個點,背后的減耗數字十分可觀。”
智慧物流平臺菜鳥網絡總裁萬霖說,綠色物流不是簡單地換幾輛電動車,而需要全鏈路、全行業努力。菜鳥的計劃是,通過開放綠色技術,到2020年幫助所有包裹用上環保面單。通過智能路由優化包裹里程,減少30%的配送距離。
——使用環保和可回收包裝,加強循環利用。來自申通快遞的信息顯示,2017年申通在江浙滬皖各網點及轉運中心全面啟用環保袋,替代過去的一次性編織袋。目前,日均有28萬只環保袋在申通全網循環使用。申通的測算顯示,一只一次性編織袋,使用成本約1元/次,而環保袋約0.6元/次,降低了企業運行成本。
今年2月,數千個循環箱率先在杭州上崗。從菜鳥倉到全國零售小店的配送,循環箱替代了傳統紙箱。菜鳥表示,今年雙11期間,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10個主要城市,將全面開展快遞紙箱回收行動。
——通過經濟激勵,讓“綠色物流”成為習慣和自覺。中通快遞河北任丘網點負責人張宗軍自主研發的新型快遞轉運袋,去年8月獲實用新型專利證書。“以往網點用的集包轉運編織袋,破損率很高,且人工操作成本大。新型轉運袋雖然單價高一些,但使用時間長,算下來反而便宜。”張宗軍說,目前這種轉運袋在河北、北京等地的10余家中通網點開始使用。
外賣平臺餓了么去年9月上線“無需餐具”功能。餓了么稱,這一功能已獲500多萬消費者響應,累積節省3000萬套一次性餐具。家住北京朝陽區的鄭先生因多次點單沒要餐具,被平臺免去全年的外賣費用。
“通過激勵普通市民參與,使得綠色物流、綠色消費成為一種更加積極主動的力量。”菜鳥網絡表示,無論天貓淘寶,還是盒馬和餓了么,未來的新零售物流,只有“綠”才能贏。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