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6-12 09:07:11 南方都市報

這是一個數字化驅動的時代,而作為現代商業基礎設施的核心載體,傳統物流在數字化改造和重塑后,其戰略意義已經不再局限于一域,而是連接全世界并深度推動全球貿易。
傳統物流的數字化改造和重塑,中國已經全面加速,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的建設,中國更已呈現出彎道超車之勢———6月7日,阿里旗下菜鳥網絡宣布,將在香港建設一個總投資120億港元的超級eH ub項目。消息顯示,參與該項目的投資方還包括中國航空集團和圓通速遞。
本次宣布在香港建設的超級eH ub,定位為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的一個全球數字中樞,而這一戰略動作,可以視為中國物流業發展向縱深推進的一個標志。從全球化角度看,正如有專家所表示的,中國高鐵、移動支付、智能物流骨干網,在未來十年最有可能成為全球基礎設施。
縱觀當代經濟發展史,過去30多年的全球化,是規模化生產的全球化,跨國大企業天然具備規模經濟優勢,所以,這30年里,跨國大企業是全球化紅利的最大享受者。而在個性化消費、小眾化生產已成為新一輪消費升級的標簽時,規模不經濟開始取代規模經濟,中小企業逐漸成為新一輪全球化的主角。
而近年來伴隨著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全球化貿易已經呈現出信息去中介化的趨勢,這一趨勢無疑給無數中小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它們由此可以更低成本地直接觸達全球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物流業作為最重要的配套和基石,作為中小企業開展全球貿易不可替代的貨品通路,重要性也在日益凸顯,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整體較為薄弱的“一帶一路”沿線地區。
從降本增效的意義上講,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絡通過數字化降本、提效,通過技術革新降低整個社會物流成本,實際上首先是中國物流業的分內之事。在這個基礎上強化能力輸出,能夠真正確立中國物流業在全球的絕對領先地位。截至2018年一季度,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 D P的比率為14.5%,高于主要發達國家8%-9%和新興經濟體11%-13%的水平。這意味著中國物流業正面臨從“規模全球第一”到“全面引領世界”的升級任務。
就政策取向而言,近期物流行業的政策利好頻頻加碼,涉及物流倉儲、道路運輸等多項稅費的減免,這背后有著明確的政策標定,就是要把社會物流總費用占社會物流總額的比重由目前的4 .9%降低0 .5個百分點左右,工商業企業物流費用率由8.3%降低1個百分點左右。
物流網絡不是孤立、突兀的存在,其重要性因其作為經貿、商業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凸顯。資金流、人才流、物流作為全球化的“三位一體”,在短時間內,物流網絡對全球化貢獻的提升空間最大,可預見性最強。在移動互聯網創新的帶動下,中國商業的變革速度全球最快,體現出明顯的后發優勢,移動支付引領全球,人才集聚效應的基礎在不斷夯實,而物流業的快速跟進以及生態效應不斷顯現,實則是一種必然。
作為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應用型典范,智慧物流網絡和智慧零售、智能制造等,本質上均具有極強的前瞻性。這也意味著,在國家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的戰略之下,其更多的戰略意義不僅僅限于當下和未來數年,而是長期的、可能超出預期的。
中國正處在數字化時代后發優勢的機遇期———這不僅體現在物流、零售等行業,包括制造業、醫療、教育等等,中國的廣闊市場、人口密度以及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應用,經由這些先天優勢所產生的技術驅動效應以及廣泛的創新實踐,未來勢必持續井噴,在數字化新經濟時代,中國極有可能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成功實現彎道超車。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公告調整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措施
-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調整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措施的公告
- 四部門印發《2025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
- 拓展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空間
- 電動化 電子化 可再生 國際快遞企業綠色發展穩步推進
- 深化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
- 2025年將選擇34個左右城市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
- 三個維度數據描繪數字經濟活力圖景
- 如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政策問答·發展新質生產力)
- 累計增速連續上行,外貿大盤總體穩固——透視前4個月我國進出口數據
- 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