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5-10 08:30:15 中國水運報

記者從世界港口大會獲悉,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六年多來,沿線國家及地區港口的互聯互通架構已經基本形成。如何在“一帶一路”建設成就的基礎上實現港航業及相關產業新的飛躍,成為本次大會關注的焦點話題。
港口是聯通世界的橋梁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港口正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支點。”在中國港口協會常務副會長陳英明看來,中國企業接下來應該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依托,構筑海上互聯互通的網絡,開拓港口、海運物流和臨港產業等領域合作,積極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
廣州港作為國際性港口,歷來與世界港口保持著密切聯系。近年來,廣州港大力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港口間的友好交流合作,先后與土耳其伊茲密爾港、印度蒙德拉港、馬來西亞巴生港、馬六甲港等10余個“一帶一路”沿線港口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很好地促進了港口間交流互訪和經貿往來。
“廣州港海外朋友圈在持續擴大,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廣州市港務局副局長黃波表示,大會期間,廣州“港口朋友圈”總數增加至50個。未來,廣州港與各友好港將在合作框架下,逐步深化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提升港口服務區域經濟的能力。
阿蘇港首席商務總監泰莎·梅杰表示,廣州港是中國對外貿易方面最為關鍵的港口之一,而阿蘇港在巴西也有著同樣重要的戰略作用, “如果兩個港口能夠加強合作的話,相信會達到強強聯手的效果。”
“一帶一路”倡議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力,為國際合作提供了新平臺,也為沿線各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港口作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先行領域,應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水運局局長李天碧建議,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下,進一步加強溝通協調和發展戰略規劃對接,圍繞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項目,堅持市場導向、互利共贏,不斷充實完善合作內容和方式,加快建設港口樞紐和內外通道,建設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等國際物流和貿易大通道,努力構建高質量、可靠、抗風險、可持續的基礎設施網絡,讓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中企積極推動共建合作
近年來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交出了自己的答卷。記者從會上獲悉,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交集團”)作為世界排名第三的國際承包商、世界最大的港口設計建設公司,擁有全球最大的疏浚船隊,同時也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交集團修建公路超過1萬公里、鐵路超過3500公里、橋梁180座、深水泊位132個、提供集裝箱橋吊762臺,推進建設產業園區20多個。
據中交集團副總裁兼總工程師孫子宇介紹,中交集團實施的項目,多具有綜合開發或項目集群的特點,例如中巴經濟走廊、斯里蘭卡、肯尼亞建設,形成以海港和陸港為支點、產業集聚、城市支撐的特色布局。基于這個布局,通過價值鏈創新打造基礎設施全產業鏈核心能力,形成“中交曲線”,就像一個微笑的嘴巴。把有三元結構特征的港產城和港口物流城,當作兩個眼睛,與“中交曲線”一起構成一個笑臉,構建新的商業模式,一端是海港、園區、城市,一端是陸港、物流園、城市,通過“中交曲線”的連接,再把產業和投資貿易等要素統籌起來進行集聚式滾動開發,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本。
“當前,可持續發展理念引領全球港口產業方向,投建營一體化正成為國際港口業務發展趨勢。”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林懿翀向參會代表介紹,中國港灣面對新形勢,提出了“產業引領”的發展思路,從承包商向投資商、運營商、服務商轉型。
在港口產業領域,中國港灣在保持傳統EPC業務優勢的基礎上,全力打造和提升國際港口全價值鏈一體化服務能力,既向產業鏈前端突破,將建設與規劃、技術、資金等要素相整合,又向產業鏈后端擴展,將港口投資建設與資產管理運營相結合,積極為全球客戶提供港口一體化解決方案。
豐碩成果惠及沿線人民
李天碧在會上表示,六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已基本形成,港口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關鍵節點和先行領域,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斯里蘭卡科倫坡港等一大批合作項目落地生根,結出了豐碩的成果,惠及了各國人民,得到了各國領導人的高度認可。
“許多國家意識到‘一帶一路’倡議將提供非常好的機遇以及發展的契機。馬來西亞就是其中第一個來簽署這個協議的國家,他們也非常支持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巴生港務局局長K·蘇布拉馬尼亞姆表示,2015年,兩國簽署了協議,通過中國12個港口和馬來西亞2個港口之間的合作,促進兩國之間的友誼和互信。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帶來了更多關于貿易的機遇,從而加速港口的貿易發展,我們需要投資更多新的港口,開拓更多新航線以便實現更多貨物的運輸。”馬士基集團副總裁、馬士基碼頭公司亞洲區首席執行官施敏夫表示,自己將不斷鼓勵港口同仁加入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建設項目之中,“在未來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大家一起實現互利互惠、合作共贏。”
格但斯克港口作為波羅的海最大的港口,近年來成為中東歐“一帶一路”發展最快的港口,波蘭格但斯克港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斯瓦沃米爾·米哈烏維斯基表示,從中國成都運到他們港口的集裝箱,成為重要增長點。
“‘一帶一路’倡議帶來了新的機遇。這是我們跟世界連接的方式,尤其是跟中國連接的方式,對于我們的港口來說,會迎來更多的船只,超大型集裝箱船也會靠泊,這是我們對于整體航運的一大挑戰。”斯瓦沃米爾·米哈烏維斯基如是說。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