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5-14 08:55:04 港口圈

日前,中船工業第七〇八研究所組成的驗收專家組,對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 “25000箱級集裝箱船型開發”項目進行驗收,并達成一致通過意見。至此,25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終于在各種猜測質疑中走出了實質性的第一步。
25000TEU被認為是現階段集裝箱船舶發展的極限,雖然是極限,卻并非是因為技術難以攻克。早在幾年前,馬士基航運公司首席執行官Soren Skou就曾表示,如今建造25000TEU的集裝箱船在技術上可行。
根據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的論證,對25000標箱的集裝箱船舶長度、寬度、吃水深度、凈空高度估算,結合目前大型集裝箱班輪航線的掛靠結構與順序分析,25000標箱超大型集裝箱船可以通過馬六甲海峽和蘇伊士運河。
以亞歐航線28個掛靠港口為例,在考慮前沿水深、橋吊配備、航道參數等多重因素情況下,只有丹吉爾、不萊梅、漢堡、哥德堡、奧胡斯、勒阿弗爾、格但斯克等7個港口無法滿足20000標箱的超大型集裝箱船靠泊。17個港口可接納25000標箱集裝箱船,包含釜山、上海、寧波、鹽田、丹戎帕拉帕斯、光陽、廈門、巴生、阿爾赫西斯、費利克斯托、安特衛普、威廉、鹿特丹、澤布魯赫、敦刻爾克、馬耳他、阿里山港。就目前港口通航條件來看,大部分港口滿足超大型集裝箱船的靠泊和裝卸要求。
不難看出,世界上有多大的船,中國就有多大的碼頭。中國港口中不乏上海港、寧波港、鹽田港、大連港、青島港等擁有良好的水深條件。但是,船舶大型化對港口造成的影響卻是多方面的。
首先,挑戰港口靠泊和接卸能力。除了對自然水深條件的嚴格要求,對于集疏運能力也提出了嚴峻挑戰。港口不僅需要提升集疏運體系通過能力、堆場堆存能力,還需要協調港口各作業系統,實現高效配合。
其次,對口岸服務和信息化水平建設提出更高要求。船舶大型化和企業聯盟化意味著貨物的水水中轉頻率增加,國際中轉運輸需求也將不斷增大。因此,港口需要不斷提升口岸通關效率,提供更好的中轉運輸服務。在目前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的前提下,國家對港口提出“提速降費”新要求。這就要求港口智能化建設、信息化水平不斷向前,保障裝卸速度的同時,還需要更快的疏港能力。
最后,船舶大型化還對港口及船舶的靠泊安全提出新要求。2018年曾發生多起船舶碰撞岸橋、碼頭前沿的事故案例。除去主觀因素,船舶大型化也是客觀原因之一。與原來中小噸位船舶相比,大型船舶可控性難度更大,這直接影響并加大了船舶進出港口和靠離泊位操作的危險性,也是船舶碰撞碼頭事故發生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當然,國外的很多港口為了迎接大型船舶,也在港口航道疏浚、超大超高起重機配置上痛下功夫。
同時,也有船公司意識到,船舶大型化并非獲得成本優勢的“萬金油”。2019年3月份,馬士基首席執行官施索仁表示,馬士基無意建造更大的船舶。施索仁表示,巨型船舶只能和全球范圍內的少數港口匹配。中遠海運集團副總經理俞曾港在廣州世界港口大會上也曾表示,或許未來會有更多的港航企業發聲,共同約束船舶大型化的發展,來改變全球港口網絡格局的演變進程。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