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漢口北邁向智能物流高地 形成買全球賣全球格局
發布時間:2019-12-10 16:01:19 經濟日報

漢口依托長江、漢水兩條黃金水道,歷史上曾有過“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宵明”的商貿繁榮景觀,素有“貨到漢口活”之譽。
至近代,萬里長江橫貫東西,京廣高鐵縱行南北,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上,兩條大動脈的黃金交匯成就了武漢“九省通衢”。
黨的十八大以來,武漢市委、市政府認識到,武漢要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影響力,首先必須在突出市場功能上下功夫,成為交通、物流、商貿、金融、信息等生產要素聚集的“大市場”。這樣才可能輻射、引領、帶動全省乃至整個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如今,昔日武漢“商根”漢正街北去20余公里的武漢黃陂區,漢口北商貿物流樞紐區正成為“大市場”的新代表,以多產業聚集,多平臺搭建,多鏈條延伸,不斷熔鑄新業態,引領國內傳統商貿市場轉型升級,重現“貨到漢口活”。
打造中部的“進博會”
11月28日,第十屆漢口北商品交易會在武漢黃陂區漢口北開幕,來自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品牌廠商以及國內各行業重點商貿企業攜數萬種優勢產品集中參展。漢口北電商直播產業基地、漢口北智能倉儲中心同時揭牌,為全球客商開啟“網紅批發零售”新生態。
本屆“漢交會”按照打造中部“進博會”目標,共設立進口商品、酒店用品、勞保用品、文體用品、智能家居、汽車、食品、服裝、母嬰用品等30大主題展區,進口商品展區面積比去年擴大一倍,并開設了俄羅斯、法國、印度、巴基斯坦、南非、匈牙利、泰國、尼泊爾等國家特色館,土耳其水晶燈、澳大利亞深海魚油、日韓美妝、俄羅斯蜂蜜等進口商品應有盡有。
黃陂區漢口北商貿物流樞紐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立華表示,作為國家商務部重點支持的全國性大型商貿活動,“漢交會”自2010年起,已成功舉辦九屆,逐漸從“中國內貿第一展”成長為內陸地區最大的國際化采購交易盛會。“如今,產業互聯網正成為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下一個趨勢,也是傳統批發市場過寒冬、練內功、提效率的最重要手段。‘漢交會’將不再是線下‘趕集會’,而是線上線下批發零售交易全場景融合的生態圈。”
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志介紹,10年“漢交會”,也見證了漢口北從一片不毛之地向全國規模最大的現代商貿物流平臺跨越。漢口北2016年獲批國家市場采購貿易試點,是全國唯一市場內設置海關監管作業場所的大型市場,成為中西部重要的出海口。市場將依托批發交易,建設長江青年城、設立漢口北萬國城、引進大型酒店、建設游樂設施和餐飲配套,打造湖北商業交易和現代供應鏈管理樞紐,為建設中部強大市場貢獻了堅實力量。
“從2010年第一屆65億元成交額,到2018年第九屆的345億元,‘漢交會’的‘吸金’能力足足翻了5倍多。”中國市場學會副會長朱勇毅說,經多年經營,漢口北不斷完善倉儲、物流、產業鏈要素聚集等功能,積極推進商品貿易直播化,是踐行國家商品交易市場發展平臺經濟戰略的先鋒,為全國各地的商品交易市場提供了全新的發展路徑。
形成“買全球賣全球”格局
2019年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奮力把武漢建設成“內陸消費中心”,同時還要“持續釋放內需動力,培育中部強大市場”。
隨即,武漢市出臺了《全市加快新消費引領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到2021年,武漢將成為現代化商業聚集地、國際化消費目的地、便利化時尚宜居地,打響“武漢購”品牌。同時,通過若干年持續努力,建成立足中部、輻射國內、面向世界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在武漢市黃陂區,一個集小商品、農副產品、家具、建材、汽配、金屬材料、農機及電子產品等十大市場集群、六大工業園區的商貿物流產業新城正在崛起,成為這個“大市場”的龍頭和引擎。這就是國家商務部重點支持的國家級商貿物流樞紐區——漢口北商貿物流樞紐區。
隨著漢正街代表的前店后廠、多業態混雜經營模式日漸式微,以漢口北商貿物流樞紐區為代表的分區規劃、多業態合理布局,線上線下聯動,內外貿結合的新型商業模式迅速崛起,數百年的厚重商脈在重心遷移進程中得以傳承。
與此同時,“買全球賣全球”的大格局也逐步形成。2016年9月份獲批國家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后,漢口北全面開啟外貿旅程。2018年7月份,武漢獲批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12月底,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印發武漢跨境電商綜試區實施方案,漢口北被列為優先支持的重點園區。
戰略層面有國家政策賦能,戰術層面則探索線上線下融合、內外貿同步、工貿互促、產城融合的新發展路徑。近年來,漢口北通過多種形式,集聚武漢市5000多家線上企業,累計扶持超3400多家傳統企業成功轉型,基地內電商企業2018年全年銷售額突破百億元,日均發貨量突破3.8萬件,形成了貨源、平臺、配送、管理多位一體的漢口北特色電商產業生態,吸引了阿里巴巴、蘭亭集勢、亞馬遜等知名的跨境電商平臺集聚黃陂,全球排名前十位的貨代公司,冰島的怡之航、丹麥的航運佳等七家入駐漢口北。
依托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政策優勢和大型專業市場集群優勢,打造“跨境電商+市場采購+外綜服”相結合的外貿新業態綜合試驗區。目前,漢口北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海關場所的批發市場。2019年,為加快融合發展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對外貿易,漢口北海關監管對作業場所實行了擴建改造和搬遷,其場站面積擴大3倍,查驗設施設備升級,功能進一步增強。6月28日,跨境電商出口9610模式首單通關。至此,漢口北成為湖北唯一一家集市場采購、跨境電商、一般貿易3種通關方式于一體的出口產業園,這般稟賦在全國亦屬鮮見。
“卓貿通”不僅提供通關、物流、融資等一站式服務,還為商戶鋪好出海之路。“卓貿通”注冊企業已達1500多家,引進了60多家國際物流服務商,合作開通了11條大宗出口國際物流線路及140多條小包出口物流線路,自建及共建海外倉99個,覆蓋美國、日本、印度、越南等24個國家和地區。
在合力作用下,截至目前,漢口北市場進出口總額累計超過40億美元,成為湖北跨境電商發展的主通道。在漢口北的拉動下,黃陂區2018年實現外貿出口178990萬美元,是2015年的近10倍。
“漢口北”邁向“北漢口”
黃陂是武漢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城區,作為長江新城起步區、武漢臨空副城核心區、商貿物流樞紐區、全域旅游示范區,黃陂已經成為武漢市最具發展潛力的新引擎。
近年來,黃陂區經濟綜合實力正逐年增強。今年1月份至10月份,該區10項主要經濟指標有5項增幅位列武漢市新城區第一位。武漢各區(開發區)今年前8個月的重點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公布,黃陂區實際利用外資增幅全市排名第一。到2020年底,該區生產總值將有望突破千億元,進入經濟總量千億元城區行列。
過去,由于交通不便,府河、張公堤一度將黃陂和武漢主城區隔開,成為一道天然屏障。今年以來,隨著府河大橋、新河特大橋、新岱山橋等快速路橋建成通車,漢口北商貿物流樞紐區與武漢主城區緊緊地連在一起。過去,黃陂依托漢口發展,南部地區被定義為漢口北。如今,武漢輕軌一號線進入漢口北,解放大道下延線延伸到漢口北,岱黃高速、府河橋拓寬通車,新岱山大橋建成通車,黃陂南部正全面實現由“漢口北”向“北漢口”蝶變。
昔日的漢口北,今日的北漢口。府河南北兩岸融合對稱發展,黃陂南部城市群融入武漢主城。長江新城將打造未來城市的樣板區,傾力打造武漢“第四鎮”。作為武漢市臨空副城核心區,國際空鐵綜合樞紐、國家級商務會展中心、中部商貿物流樞紐區加快規劃建設。便捷發達的交通路網讓府河南北暢通連接,融為一體,府河已成為武漢主城的內河。府河濕地正在成為生態濕地景觀帶。黃陂南部將引領大武漢未來發展,真正成為漢口主城的重要發展極。
長江新城的發展機遇也將帶動黃陂的發展布局進一步優化。該區正依托漢口北商貿物流區、前川產業新城,打造“灄水西岸”長江新區產業配套承接區、功能配套服務區、生態環境保障區,規劃建設“灄水西岸”生態濕地景觀帶及高質量發展產業帶。同時,天河空鐵公綜合交通樞紐是黃陂最大的發展優勢,該區依托臨空現代產業園及空港國際會展商務新城規劃建設,打造世界一流的臨空經濟發展區。
黃陂區委、區政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漢口北商貿物流樞紐區將重點圍繞打造中西部最大的新消費中心,全國最重要的現代供應鏈管理中心,以及新消費、新貿易、新技術應用科創中心,加快向現代化、國際化、智能化“新漢口北”轉型升級。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