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1-19 09:47:46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 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2019年我國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主要預期目標較好實現。
2019年度“成績單”表明,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這種趨勢既是現實的反映,也是未來的走向;既有牢固的基礎,也有條件的支撐。只要我們發揮優勢,堅持新發展理念,中國經濟完全有能力、有條件、有基礎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發展質量不斷提升 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 趙同錄
2019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各項決策部署,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一、經濟總量穩步提高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9086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在外部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復雜局面下,我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顯示出強大韌性。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經濟基礎薄弱,1952年GDP總量僅為679億元,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1986年GDP總量突破萬億元大關,2000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GDP總量在5年之內連上70萬億元、80萬億元、90萬億元臺階,2019年接近100萬億元。人均GDP已經突破1萬美元,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二、消費仍是增長主要拉動力
2019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8%,拉動經濟增長3.5個百分點,連續6年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1.2%,拉動經濟增長1.9個百分點。
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升至11.0%,拉動經濟增長0.7個百分點。
三、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2019年,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為7.1%、39.0%和53.9%,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提高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0.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0.6個百分點,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四、動力轉換步伐加快,轉型升級成效顯著
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4%,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8%,分別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7個和3.1個百分點。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前11個月,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12.4%、12.0%和12.0%。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動能持續增強,2019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長16.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9.5%,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0.7%,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農業基礎地位鞏固 糧食產量再創新高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 李鎖強
2019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農業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生豬保供穩價政策措施,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農業生產結構進一步優化,生豬存欄四季度出現止跌回升。
一、農業基礎地位鞏固,種植結構調整優化
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277億斤,比2018年增加119億斤,創歷史最高水平。
2019年,各地在保障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的同時,穩步推進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工作,調減低質低效作物種植,擴大優質高效作物種植規模,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作物,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
首先,農業種植結構不斷優化。油菜籽、花生、蔬菜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較往年有所增加。
其次,農業區域布局不斷優化。江淮赤霉病高發區、華北地下水超采區和西南條銹病菌源區通過休耕和輪作等措施調減冬小麥播種面積;非優勢區的稻谷、玉米播種面積持續調減。
再次,糧食品種結構不斷優化。全國優質專用小麥種植比例提高,優質稻谷面積擴大。
二、生豬存欄止跌回升
生豬出欄減少,存欄止跌回升。受非洲豬瘟疫情等因素影響,2019年全國生豬出欄54419萬頭,比上年減少14963萬頭;豬肉產量4255萬噸,減少1148萬噸。
生豬存欄止跌回升。2019年四季度末全國生豬存欄31041萬頭,同比減少11776萬頭。但是,比三季度末增加366萬頭,環比增長1.2%。
牛羊生產穩定增長。2019年全國牛肉產量667萬噸,增加23萬噸;羊肉產量488萬噸,增加12萬噸。
家禽生產發展較快。2019年全國家禽出欄146.41億只,比上年增加15.51億只,增長11.9%;禽肉產量2239萬噸,增加245萬噸,增長12.3%;禽蛋產量3309萬噸,增加181萬噸,增長5.8%。
三、糧食作物價格基本穩定
2019年,全國農產品生產者價格比上年上漲14.5%。其中,一季度下跌1.7%,二季度上漲9.1%,三季度上漲13.9%,四季度上漲28.5%。分類別看,四季度全國農產品生產者價格呈現出“兩升兩降”的特點,林業產品生產者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1.8%,飼養動物及其產品上漲69.7%,農業產品下降1.5%,漁業產品下降0.3%。
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結構調整加快推進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副司長 張衛華
2019年,面對國內外復雜經濟環境和各種嚴峻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改善營商環境、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工業生產穩定增長,結構調整持續推進,民營和小微企業經營狀況改善,工業經濟總體呈現平穩運行態勢。
一、工業生產穩定增長
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7%,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年內變化趨勢呈現緩中趨穩、回升向好態勢。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工業經濟運行出現回升向好變化趨勢,生產增速回升,利潤狀況好轉,產能利用率提升,工業經濟運行積極因素在不斷累積。
二、新動能加快成長
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保持較快增長,支撐作用持續增強。2019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4%,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2.7個百分點。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
產能利用率穩定回升。2019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6%,較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同時,企業杠桿率下降。2019年11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9%,同比降低0.3個百分點。
四、工業產品出口實現增長
2019年,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比上年增長1.3%,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受中美經貿談判預期向好影響,12月份,電子等裝備制造業出口訂單有所回升,拉動工業出口交貨值在持續4個月負增長后增速轉正,出口情況轉暖。
五、企業利潤由降轉升
企業利潤由降轉升。2019年1月份至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1%。其中,11月份同比增長5.4%,盈利情況有所好轉。利潤結構有所改善。2019年1月份至11月份,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7.0%、5.0%、1.8%。
六、私營企業活力不斷釋放
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中,私營企業增加值增長7.7%,增速較上年加快1.5個百分點。私營企業經營狀況明顯向好,反映出營商環境不斷改善,民營經濟競爭力和活力有所提高。
總體看,2019年工業經濟實現穩定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結果,是全國工業經濟戰線齊心協力、努力奮斗的結果,成績來之不易。2020年,盡管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只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經濟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我國工業發展巨輪,必將繼續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服務業發展再提速 幸福產業蓬勃發展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統計司司長 杜希雙
2019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強化“六穩”舉措,大力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新動能持續壯大,幸福產業蓬勃發展,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
一、服務業比重繼續上升
據初步核算,2019年,服務業增加值534233億元,比上年增長6.9%;服務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9.4%,國民經濟“穩定器”作用進一步增強。
服務業市場主體數量持續增加,投資穩步增長。2019年,工商新登記服務業企業594.7萬戶,比上年增長10.8%。服務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6.5%,增速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
二、新動能持續發展壯大
現代服務業保持快速增長。2019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兩大門類增加值合計比上年增長14.2%。
服務業創新發展態勢良好。2019年1月份至11月份,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和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2.4%、12.0%和12.0%。
新業態新模式成為重要引擎。2019年1月份至11月份,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5.7%和16.6%。
三、“幸福產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品質化、個性化、高端化,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及教育培訓等“幸福產業”蓬勃發展?!捌焚|化旅游”帶動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據中國旅游研究院估計,2019年國內旅游人數將達60.15億人次,旅游總收入將達6.6萬億元。
“數字化文體”賦能文體產業活躍發展。2019年1月份至11月份,規模以上娛樂業和文化藝術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8.7%和8.0%。
“智慧化養老”助力養老產業創新發展。2019年1月份至11月份,規模以上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衛生和社會工作營業收入較快增長,同比分別增長9.8%和9.7%。
四、企業景氣擴張預期穩定
服務業景氣保持擴張。2019年,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各月均位于51.0%以上的景氣區間,年均值為53.1%。
隨著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策不斷落實,“六穩”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服務業有望繼續保持平穩發展勢頭,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油助力。
消費結構繼續優化 新增長點加速形成
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司長 藺濤
2019年,我國消費品市場總量穩步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優化,轉型升級持續推進,新消費增長點加速形成,國內消費繼續發揮對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
一、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顯現
市場銷售總量穩步增加。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2萬億元,首次超過40萬億元。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持續顯現。據測算,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8%,分別比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高26.6個和46.8個百分點。
二、鄉村市場增長快于城鎮市場
隨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營商環境改善、農村居民購買力提高以及零售渠道向農村地區下沉,鄉村市場消費潛力得到釋放。2019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9.0%,增速快于城鎮1.1個百分點。
三、網上零售規模持續擴大
新興零售業態快速發展。隨著物流配送體系的完善以及網購用戶數量的增多,網上零售繼續保持快速增長。2019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9.5%,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0.7%,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四、消費升級成為零售市場增長重要推動力
消費升級類商品增速加快。2019年,限額以上單位化妝品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和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分別增長12.6%、3.3%和8.5%。在消費升級類商品中,可穿戴智能設備、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等發展享受型商品零售額快速增長。
五、服務消費成消費領域重要增長點
旅游、文化等服務消費增長較快。旅游市場方面,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2019年前三季度,國內旅游人數達到45.97億人次,增長8.8%。文化市場方面,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電影總票房超過640億元,增長5.4%。
六、新興消費領域投資增長較快
消費升級相關行業投資增勢良好。在消費轉型升級的帶動下,與消費直接相關的計算機、通信、教育和文化體育娛樂等領域的投資增長較快。2019年,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16.8%;教育投資增長17.7%;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3.9%。
隨著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及促消費政策逐步落地見效,消費結構不斷優化,轉型升級態勢仍將持續,新業態新模式較快發展,消費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平穩增長。
民間投資平穩增長 基建投資持續發力
國家統計局投資司司長 彭永濤
2019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固定資產投資運行總體平穩,投資結構不斷優化,新動能投資快速壯大,短板領域投資持續發力,制造業投資低位回升,房地產開發投資較快增長,投資的關鍵性作用進一步顯現。
一、投資持續平穩增長
2019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51478億元,比上年增長5.4%,比2018年回落0.5個百分點。
二、高技術產業投資快速壯大
2019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快速增長。全年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7.3%,比2018年加快2.4個百分點。
高技術制造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7.7%,比2018年加快1.6個百分點,占全部制造業投資的比重超過20%。
高技術服務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6.5%,比2018年加快3.6個百分點。
三、基礎設施投資持續發力
2019年,基礎設施投資總體平穩,比上年增長3.8%,增速與2018年持平,一些短板領域投資得到加強。其中,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9.0%,信息傳輸業投資增長17.4%,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增長37.2%。
社會領域投資保持兩位數增長,全年投資比2018年增長13.2%。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比上年增長4.5%。
四、制造業投資低位回升
2019年,制造業投資比上年增長3.1%。其中,裝備制造業投資增長4.3%,制造業中技改投資增長7.4%。
五、房地產開發投資較快增長
2019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9.9%,比2018年加快0.4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比上年增長8.7%。
六、民間投資增速有所提高
2019年,民間投資比上年增長4.7%。其中,社會領域民間投資增長16%,房地產開發民間投資增長8.5%,制造業民間投資增長2.8%。
七、第三產業投資增速明顯快于一、二產業
2019年,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0.6%,第二產業投資增長3.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6.5%。
八、中西部地區投資增速加快
2019年,東部地區投資比上年增長4.1%;中部地區投資增長9.5%,加快0.2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投資增長5.6%,加快0.7個百分點;東北地區投資下降3%,降幅收窄0.7個百分點。
城鎮化率明顯提高 人力資源依然豐富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 張毅
2019年末,我國人口總量達到14億人,受出生人口減少影響,人口總量增長略有放緩。城鎮人口比重超過60%,城鎮化水平繼續提升。勞動年齡人口有所減少,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
一、人口總量增速放緩
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為1465萬人,比2018年減少58萬人。出生人口總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育齡婦女人數持續減少,15歲至49歲育齡婦女人數比2018年減少500多萬人。其中,20歲至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人數減少600多萬人。此外,生育水平略有下降,也是影響出生人口減少的因素。但是,從生育孩次看,2019年二孩及以上比重達59.5%,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這說明“全面兩孩”政策持續發揮作用。
二、城鎮人口比重超過60%
2019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60%,比2018年提高了1.02個百分點。分區域看,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分別比上年末提高0.72個、1.20個、1.16個和0.47個百分點。城鎮化發展呈現出中西部快于東部和東北地區的態勢,區域間城鎮化水平差異進一步縮小。
隨著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的持續推進,以及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取消落戶限制等政策的實施,人戶分離人口和流動人口比上年末分別減少613萬人和515萬人。近期,黨中央、國務院又出臺取消、放寬和完善城市落戶政策,積極推動常住人口享有與戶籍人口同等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將進一步增加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認同感、獲得感。
三、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
2019年末,全國0歲至15歲人口為24977萬人,占總人口的17.8%;16歲至59歲人口為89640萬人,占64.0%;60歲及以上人口為25388萬人,占18.1%。
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仍近9億人,仍有7.7億就業人口。因此,要充分發揮好現有勞動年齡人口和就業人口的作用,通過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斷優化和提升人口素質,把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紅利。
四、我國處于人口發展關鍵轉折期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出生人口和勞動年齡人口減少幅度,以及老年人口增加幅度均有所縮小,表明我國正處于人口發展的關鍵轉折期。準確把握人口變化趨勢性特征,對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體系,促進人口和社會經濟持續協調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2019年10月21日,在浙江烏鎮舉行的互聯網之光博覽會會場外拍攝的5G 無人駕駛體驗車。新華社記者尹棟遜攝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預期目標較好完成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 張毅
2019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就業優先政策,積極推進援企穩崗、創業帶動就業、鼓勵靈活就業、保障重點群體就業等一系列政策,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城鎮就業人數穩定增長,各項就業預期目標順利完成。
一、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總體穩定
2019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走勢平穩,全年保持在5.0%至5.3%之間,其中25歲至59歲主要勞動年齡群體失業率各月均在5.0%以下。
二、城鎮就業人數穩定增長
截至2019年末,全國就業人數為77471萬人,比上年略減115萬人。其中,鄉村就業人數為33224萬人,比上年減少943萬人;城鎮就業人數為44247萬人,比上年增加828萬人。城鎮就業人數占城鄉就業總量的比重達到57.1%,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全國就業人數略有下降,主要是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16歲至59歲主要勞動年齡人口有所下降的影響,但就業總量仍然維持在7.7億人以上,再加上就業人員素質不斷提升,我國勞動力資源依然充沛。同時,城鄉就業結構不斷優化,農村勞動力持續轉移進城就業。
三、各項就業預期目標較好完成
2019年是就業優先政策全面發力的一年,減稅降費降低企業負擔,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著力做好重點群體就業,“雙創”帶動市場主體數量保持較快增長,充分發揮政策兜底作用,有力保障和穩定了就業。
2019年,降低企業社保費4252億元;截至11月底,全國個體工商戶達8162萬戶,私營企業達3486萬戶;四季度末百城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求人倍率為1.27,招聘崗位明顯高于求職人數,勞動力市場就業機會充足。
2019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各月均低于5.5%左右的預期目標。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比1100萬人的預期目標多252萬人。四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2%,低于4.5%的預期目標。2019年各項就業預期目標均順利完成。
2020年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就業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但我國經濟具有巨大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穩中向好、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穩定就業政策工具充足,就業優先政策不斷發力見效,保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具有堅實基礎。
CPI呈結構性上漲 PPI現小幅度下降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司長 趙茂宏
2019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針對價格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特別是生豬價格大幅度上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協同發力,做好促生產、保供給、穩物價、惠民生工作,確保了價格形勢的總體穩定。
一、消費領域價格結構性上漲
月度漲幅前低后高。2019年,CPI上漲2.9%,漲幅低于3%左右的預期目標,比上年擴大0.8個百分點。3月份后,受到食品價格快速上漲的推動,CPI漲幅逐漸擴大,至11月份同比達到4.5%;12月份受豬肉價格回落影響,CPI環比持平,同比漲幅穩定在4.5%。
豬肉、鮮果等價格上漲推高食品價格。2019年,食品價格上漲9.2%,漲幅比上年擴大7.4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1.81個百分點,占CPI總漲幅的62.4%,是推高CPI漲幅的主因。食品中,肉類尤其是豬肉價格上漲較多。受非洲豬瘟疫情及周期性因素疊加影響,豬肉價格同比在連降25個月后,從2019年3月份起快速上漲,11月份漲幅高達1.1倍,全年平均上漲42.5%,影響食品價格上漲約5.04個百分點,占食品價格漲幅的一半多。2019年年末,在一系列保供穩價政策措施作用下,生豬生產出現積極變化,豬肉供給緊張狀況有所緩解。
非食品價格漲幅回落。2019年,非食品價格上漲1.4%,漲幅比上年回落0.8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1.09個百分點。
二、生產領域價格低位變化
PPI小幅度下降。2019年,PPI由上年上漲3.5%轉為下降0.3%。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0.8%,影響PPI下降約0.57個百分點,是PPI下降的主要原因;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9%,影響PPI上漲約0.24個百分點。
石油相關行業價格大幅度震蕩。2019年,國際原油價格整體先揚后抑,國內相關行業價格隨之波動。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月同比漲跌幅在-17.9%至10.1%之間波動,全年平均下降3.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月同比漲跌幅在-12.0%至4.2%之間波動,全年平均下降3.5%。受此影響,下游的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化學纖維制造、橡膠和塑料制品制造等行業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金屬相關行業上下游價格走勢分化。2019年,上游采礦業價格上漲,下游加工業價格下降。其他行業價格相對穩定。
居民收入保持增長 生活質量穩步提升
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辦公室主任 方曉丹
2019年,全國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穩定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繼續快于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居民服務性消費增長較快,恩格爾系數繼續下降,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一、居民收入穩定增長
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首次超過3萬元,比上年增加2505元。
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后,實際增長5.8%,快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速0.1個百分點,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居民收入分配狀況改善。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6523元,增長9%,比上年加快0.4個百分點,快于平均數增速0.1個百分點。同時,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比值由上年的2.69縮小至2.64。此外,地區間居民收入相對差距有所縮小。2019年,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由上年的1.65縮小至1.64。
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增長8.6%,比上年加快0.3個百分點;全國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增長8.1%,比上年加快0.3個百分點;全國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增長9.9%,比上年加快1個百分點。
二、居民消費持續升級,居民生活質量穩步提升
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559元,首次超過2萬元。
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支出6084元,增長8%,比上年加快3.2個百分點。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8.2%,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
耐用消費品擁有量繼續增加。2019年,全國居民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為35.3輛,比上年增長7.0%;每百戶移動電話擁有量為253.2部,增長1.7%;每百戶空調擁有量為115.6臺,增長5.8%。
服務性消費增長較快。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9886元,增長12.6%,比上年加快0.1個百分點。
教育文化娛樂與醫療保健消費升溫。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支出與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均增長12.9%。
居民生活環境和公共服務繼續改善。全國有84.5%的戶所在社區(自然村)飲用水經過集中凈化處理,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有98.5%的戶所在社區(自然村)通寬帶,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能源總量供需平穩 節能降耗效果顯著
國家統計局能源統計司司長 劉文華
2019年,我國扎實推進“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聚焦綠色低碳轉型,繼續深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長,又實現了質的穩步提升。
一、能源生產穩中趨緩
2019年,我國繼續推進煤炭增優減劣,有序發展能源優質先進產能,積極推進油氣增儲上產和清潔能源消納,加強能源輸送設施建設,保障了能源安全生產和有效供給。
煤炭結構性去產能不斷深入,原煤生產增速略有回落。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37.5億噸,比上年增長4.2%,增速比上年回落1.0個百分點。對年產30萬噸以下煤礦分類處置,關閉退出落后煤礦,同時煤炭優質產能持續釋放,向資源富集地區進一步集中。
油氣增儲上產態勢良好,原油生產增速由負轉正,天然氣生產快速增長。2019年,石油和天然氣新增探明儲量分別達到12億噸和1.4萬億立方米,比上年分別增長25%和68%。規模以上工業原油產量1.9億噸,增長0.8%。天然氣產量1736億立方米,增長9.8%。
電力生產有所放緩,電源結構不斷優化。我國火電發電裝機增速放緩,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不斷提高,風電、光電和核電發展進入快車道。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發電7.1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5%。
二、能源進口較快增長
2019年,在加大國內勘探開發的同時加大進口力度,特別是深化周邊和沿線國家能源合作,中俄東線天然氣項目建成投產,努力維護我國油氣供應持續穩定。根據海關總署快報數據,全年原煤、原油、天然氣進口均保持較快增長:原煤進口3.0億噸,比上年增長6.3%;原油進口5.1億噸,增長9.5%;天然氣進口9656萬立方米,增長6.9%。
三、能源消費結構繼續優化
2019年,我國消納保障機制和監測預警平臺進一步完善,儲能調峰設施規劃建設進一步加強,清潔能源消納情況持續向好,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2019年能源消費總量比上年增長3.3%。其中,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
四、節能降耗取得新成效
2019年,各地圍繞大氣污染防治攻堅任務,扎實推進減煤替代和電能替代,持續加強和完善節能減排工作,節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初步核算,2019年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6%。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