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13 13:18:43 中物聯區塊鏈應用分會

4月8日晚,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區塊鏈應用分會主辦,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研究院、中物聯智慧物流分會、京東物流、聯通物聯網聯合主辦,《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掌鏈傳媒支持的“線上精英論壇:新形式下,產業區塊鏈與新基建融合發展路徑“圓滿收官。
本次線上活動由中物聯區塊鏈分會執行秘書長潘海洪主持,工信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區塊鏈負責人相里朋、北京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陳鐘、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曲強、中物聯智慧物流分會秘書長劉宇航、京東物流技術發展部2025實驗室負責人者文明、聯通物聯網首席產品官李凱、華為區塊鏈負責人張小軍、NTT DATA(中國)解決方案VP王爭等嘉賓出席參與。
嘉賓們從新基建給疫情下的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新基建如何賦能各行各業、區塊鏈在新基建中充當的角色,產生的影響,如何進行融合等方面進行了分享。
活動吸引了政府、物流、供應鏈、制造、商貿流通、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的眾多相關人員參加,直播觀看人次近三千。
曲強發表了以“區塊鏈賦能‘新基建’”為主題的演講。
1、風口上的‘新基建’
3月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的會議上,國家決策層強調:“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因此,兼具高科技和基建屬性的新基建,成為國家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的重大戰略部署。
基于當前的經濟狀況,以及國家在數字經濟的成績積累,新基建得以被提上日程。據國家發改委公布數據,截至3月3日,國家發改委批復的基建項目達2286.05億元,比去年同期多了930.29億元,各個地方政府也加快布局。廣東、云南、四川、福建、陜西等25個省份公布未來投資計劃。
未來,我國發展數字經濟的方向是為了提高信息基礎設施質量,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完成從數字經濟到智能經濟的轉變。
2、區塊鏈夯實數據可信
在賦能新基建的過程中,區塊鏈的數據共享、數據安全、數據可信、數據確權四大優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雙方融合的過程中,依然存在區塊鏈對復雜場景與數據的處理效率低、能力弱等問題。
3、發展趨勢
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要重點探討如何更好地實現新型基礎設施與區塊鏈技術的融合,發揮各自潛能,相輔相成,真正實現數字經濟下萬物互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社會經濟不斷發展。
者文明以“‘新基建’開啟智能物流與供應鏈新時代”為視角進行了分析。
1、對新基建、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理解
新基建是指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
數字化需要信息獲取、表達、存儲、計算、傳輸、交付6個要素,不同域的功能組件通過數字化變成同類型的操作對象—數據字符串,這樣就可以進行各種組合。
智能化:通過數字化構建出一個“感知-學習-反應”的功能網絡,使得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生物屬性,也就是所謂的智能。
2、智能物流及京東物流的一些創新實踐
2018 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已達到283 萬億元,但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 比率高達14.8%,遠遠高于歐美發達國家10% 以下的水平。
智能物流具有泛連接、數字化、智能化三大特征,但目前物流行業存在著成本高、效率低、數字化程度低等問題亟待解決,物流企業對智能物流的需求愈發強烈,中國智能物流市場將持續擴大。
京東物流從網絡規劃層、智能管控層、裝備執行層實現對智能物流技術的全景把控,在實際的應用中,目前京東物流的智能倉儲、智能園區、智能配送、智能安防等案例已足夠成熟。
3、區塊鏈與供應鏈物流
在傳統物流行業向智能物流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區塊鏈技術可以幫助其解決紙質單據、運營、數據監管、供應鏈金融等問題,同時基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等特征,確保主體的真實性。
供應鏈物流區塊鏈在應用過程中可以進行精準的存儲和運算,從而實現物流追蹤和物流金融的監管。
李凱以“物聯網為新基建注入新動能”為方向進行了分享。
為何要發展新基建?從短期來看,國家投資拉動是新基建特點;從外因來看:是由于外貿和科技雙頭受限;從長期來看:新基建的意義不僅僅只在5G基站、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七大方面,其在中國制造2025的實現過程中也意義重大。
數據顯示,2020年3月初,已經開建項目70多個,金額超過1萬億,已有25個省份列出計劃,總投資為48萬億,5G為新基建和物聯網帶來新的技術手段,
從物聯網的角度來看,融合區塊鏈的過程實際上是創新的數據交互過程,打造供應鏈生態,帶動物聯網、供應鏈金融、大宗商品等產業集群,供應鏈的價值更加體現在數據交互上。
圓桌互動環節:
圓桌互動環節由潘海洪主持,相里朋、陳鐘、者文明、張小軍、王爭作為嘉賓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1、新基建將給疫情下的中國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
相里朋:目前全球都處于經濟結構轉型跟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爆發的歷史交匯點,在這個過程中,即使沒有疫情的影響,經濟發展依靠過去資源驅動的老路已經行不通走不遠了,急需開辟新的發展道路,新舊動能轉換的客觀需求也日趨迫切,這是新基建的核心背景。可以看到的是,國際各個經濟體都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就我們國家來看,目前主要靠消費內需拉動數字經濟的發展。因此,新基建的重點還是數字基建,是傳統土木工程的升級和躍遷,是信息到價值到秩序的進一步發展,是破解全球經濟發展的有力抓手,也是國內進一步推動經濟轉型的核心工具。
2、新基建將如何賦能各行各業?與哪些行業相關性強?
相里朋:從產業重要性的角度來說,我們更期待新基建可以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全面爆發,但從產業實際現狀來看,最有可能優先爆發的是5G。相關性強的行業包括:5G基站、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新能源充電樁、城際高速鐵路和軌道交通、特高壓。
3、為什么在新基建大背景下,沒有提到區塊鏈?
張小軍:我個人認為原因有三:首先,當前大眾對區塊鏈技術的認可度還不夠,還不能滿足大面積復制的要求;其次,目前區塊鏈的標準還暫未統一,以及跟硬件如何掛鉤,這方面的標準也暫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區塊鏈的大面積商用;最后,從區塊鏈的安全性來看,其自身安全不能有效保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基建涉及的7大領域中,5G基站、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新能源充電樁等5大領域都與區塊鏈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4、區塊鏈將在新基建中充當什么樣的角色?會產生哪些影響?
陳鐘:區塊鏈會作為新型信息技術的組成部分,其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的結合是必然的,也會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走向成熟。相對于傳統基建,新基建主要是數字基建,區塊鏈在新基建的發展過程中主要體現一個“新”字,其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是非常大的。雖然目前來看,區塊鏈沒能完全趕上這一波新基建的紅利,但在未來的發展中,其將起到基礎關鍵的作用,非常值得期待。
5、區塊鏈何時能夠達到新基建要求的標準?
相里朋:就目前情況來看,區塊鏈技術確實不夠成熟,商業模式也不夠清晰,但其對新基建的貢獻作用基本不會受到質疑,反而是我們需要更好科學合理的規劃,從工信部的角度來看,到2035年區塊鏈會成為主流的基礎性設施,在區塊鏈未來15年的發展中,需要這一批行業人的實干、鉆研和創新應用。
陳鐘:我認為上述觀點稍顯悲觀,在大規模投資層面區塊鏈確實不夠成熟,但在目前的應用中,區塊鏈已經形成了幾千億、甚至上萬億美金的市值,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其在經濟上的成就已經非常大了,現在的區塊鏈正處于一個拐點,在某些平臺上面,區塊鏈的價值是難以估量的。
相里朋:未來世界可能是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的社會,把區塊鏈技術當成解決大數據發展過程中難題的一項技術,區塊鏈對于數據的共享、安全、協作的不可替代作用越來越明顯。
在政策法規方面,配合各個地方政府編寫相關政策和意見,推動區塊鏈技術的攻關;
在標準制定方面:推動國內標準化機構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此外,推進成立一些國內的標準化協會、團體等,持續推動標準化體系的完善,以標準引領區塊鏈應用的規范;
在區塊鏈應用落地層面,在政府可控領域,持續地推動區塊鏈的創新應用;
在人才培養方面,支持地方科研機構和高校開展技術探索,鼓勵成立專業機構,工信部正在編寫區塊鏈相關教材。
6、區塊鏈將如何與新基建進行融合?有哪些具體場景?
王爭:新基建要想取得比較大的發展,區塊鏈將在其中扮演催化劑的角色。以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發展為例,目前其供需呈現嚴重不平衡的狀態,數據顯示,近幾年其缺口將達6000萬個,那么有什么可以很好地解決當前的燃眉之急,但成本又不太高的辦法呢?我認為還是有的:基于私人充電樁的共享平臺,充分把大家的私人充電樁利用起來,結合物聯網與區塊鏈技術把所有的數據上鏈,有需求的車主就可以通過GPS導航等方式找到離自己最近的充電樁,區塊鏈在其中很好地建立了信任機制。
雖然新基建中沒有明確提到區塊鏈技術,但事實上區塊鏈在底層發揮著核心的信任作用,交易本身是要基于信任才能進行的。再比如低碳新能源的發展,事實上就是分布式新能源,僅僅依靠政府的投資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社會各方面的資本,包括個人消費者,通過智能合約進行交易,這個例子事實上跟剛剛充電樁的問題有異曲同工之妙,使完全陌生的買賣雙方通過區塊鏈達成信任。具體場景:1、供應鏈的管理;2、供應鏈金融的應用;
張小軍:華為在區塊鏈的應用方向,主要是與5G以及人工智能的結合。具體場景:首先是工業制造,這也是國家重點關注的方向;其次,區塊鏈的優勢是數據打通,我認為目前在醫院和政務方面的作用相對比較直接;此外,金融行業是另一個方向,在結算系統的可實施性比較大,這四個領域是相對具有代表性的。
7、物流與供應鏈產業將如何抓住新基建帶來的機遇?
者文明:大體上來講,我覺得要重點關注5G、物聯網、人工智能這三個方面。對于行業和企業來講,要重點去關注5G,有了5G之后,物聯網自然就起來了,隨后,基于海量的數據就可以去做人工智能相關的應用,各個行業應結合自身特性去探索更多的應用場景,通過持續的創新讓技術給業務帶來價值。
對物流供應鏈企業來說,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疫情期間,數字化成為了關鍵熱詞,物流供應鏈企業應該更多地去思考疫情下供應鏈和物流的升級方向;
2、基于5G、物聯網、AI等技術去實現數字化,更多地讓機器來做預測和決策,,同時借助機器人實現更多的無人化作業;
3、結合5G、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進行行業的智能化數字化升級,進入連接無處不在,智能無所不能的時代;
4、分布式會成為將來的發展趨勢,而區塊鏈技術恰恰能夠解決分布式系統的自治問題,基于這個背景,區塊鏈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給整個行業帶來更多價值。就京東而言,其在內部和外部均有應用場景落地,給行業帶來的價值也已經得到驗證。
8、新基建是以新型的基礎建設為主,但目前不同的行業數字化程度不同,如何提升信息數字化的建設,由誰來主導,如何達到投資效率和投資成本的平衡?
陳鐘:數字經濟發展的確有其本身的特點,數字化在彌補數字鴻溝方面是非常重要的,長期來看是非常具有投資價值的,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里,農村電商和鄉村振興是很重要的主題,但很多大銀行或者大的金融機構不愿意去做這個事情,這種情況下,區塊鏈的應用價值就體現出來了。所以在看待區塊鏈時,不應該只單純把它當作一種IT技術,其在改變生產關系中的創新應該被充分挖掘,在實現的過程中應該得到國家多個層面的支持。
相里朋:信息領域的數字化程度較高,但工業領域的信息化程度則相對落后,當然可能還有更多更落后的,但是目前誰能主導這個事情還不好說,我認為是按市場需要,由市場主導,政府層面更多的是正向引導來推動信息數字化的建設。
一句話送給區塊鏈行業:
陳鐘:在中國抓住區塊鏈發展的機遇,讓其發揮信任、監管、協同作用,有可能幫助中國的各行各業走到全球前列。
相里朋:區塊鏈可以面向實體經濟服務,又能保障數據可信,我們期望區塊鏈改變的不僅僅是數據效率,還有數據安全、數據可信和數據共享,能夠改善價值傳遞的效率,建立去中介化的信任,為新基建構建可信的基礎設施,逐步成為未來國家數字經濟的數字化技術,讓新基建的價值最大化。
者文明:區塊鏈是可以解決分布式系統的自治問題,抓住本質,理性創新,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場景出現。
張小軍:玩轉技術,做大生態,區塊鏈大有可為。
王爭:今天會很慢,明天會很難,后天無限美,未來無窮大。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