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9-05 15:54:25 人民日報

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0.6%;1至7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7%;繼夏糧豐收喜訊后,早稻總產量比去年增加2.1億斤,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良好基礎……近期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勾勒出中國經濟有效應對超預期沖擊、回升向好的態勢。
透過數據看經濟,有以下幾個特點:
穩增長政策給力,擴內需見實效——
園區、路橋在“拔節”,網絡、終端在鋪展。7月,我國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1%;上半年水利建設投資同比增加59.5%;今年前7月,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6.8%;截至6月底,我國移動通信基站總數達1035萬個,比上年末凈增38.7萬個;截至7月末,我國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5.66億戶。
資金流同樣暢達。1至7月,各地已安排超過2500億元專項債券資金,用作鐵路、收費公路等重大項目資本金;截至8月26日,國開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已簽約合同金額2100億元。
路通網通、物暢其流。7月,交通運輸主要指標繼續企穩回升;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96.5億件,同比增長8%;上半年,農村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2.5%。
逆周期、跨周期政策精準,優結構亮點多——
創新動能強勁。今年前7月,軟件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3%;截至6月底,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55.7%和75.1%。
綠色動力澎湃。今年二季度末,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貸款余額分別同比增長32.2%、40.8%和62.8%,反映出綠色產業正在擴規模、提速度。
新經濟新業態活躍。上半年,全國新設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企業229.7萬戶,其中現代農林牧漁業、新型能源企業增速均超30%。
“真金白銀”助企紓困,兜牢兜實民生底線——
銀保監會8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為近150萬戶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貨車司機辦理了延期還本付息。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截至8月15日,已累計有21364億元退稅款退到納稅人賬戶。
居民基本生活相關消費品的銷售穩定增長。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失業率連續回落。財政部初步統計,上半年用于養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等基本民生方面的支出達1.17萬億元。
立足強基礎、補短板、惠民生,硬招實招頻出。人民銀行系統會議明確將繼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財政部、科技部聯合發文,以十大舉措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多部門出臺措施推進“保交樓、穩民生”工作;11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推動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
當前經濟延續6月恢復發展態勢,但有小幅波動,恢復基礎不牢固。8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的接續政策措施,抓住當前緊要關口,及時果斷施策,保持合理政策規模,用好工具箱中可用工具,加力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白景明分析,今年以來的宏觀調控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堅持系統思維,形成政策合力、政策集成。二是堅持科學思維,精準發力,財政和貨幣政策都講究資金投入產出率,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一攬子穩增長政策重磅出臺,接續政策落點精準,政策綿綿用力,對經濟恢復性增長起到了托底作用。”白景明認為,讓政策盡快落地見效,關鍵是加強中央和地方協同聯動,特別是地方要及時用好資金,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同時要注重用改革的辦法拓展政策空間。“把中國經濟強大的內生增長動力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融合在一起,一定能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保持中國經濟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