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1-14 13:35:48 醫藥物流分會

11月10日-11日,“2016國際醫藥供應鏈峰會暨第三屆中國醫藥物流行業年會”在海南省海口市隆重召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出席峰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2016年是我國醫藥產業充滿變革的一年,產業政策調整頻繁,行業增速進一步放緩。根據工信部統計數據,2016年1至6月,醫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635.65億元,同比增長10.14%,其中增長最快的是中藥飲片、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上半年藥品流通直報企業主營業務收入6515億元,同比增長12.5%,增幅回落0.3個百分點。
從政策層面,我們看到一系列行業相關政策的調整,從影響整個藥品商業渠道、營銷模式變革的兩票制、營改增,到涉及醫藥經營企業服務模式、服務水平升級的藥品監管政策,乃至疫苗、醫療器械等醫藥細分領域,在2016年均有重要的政策出臺。這里我不做更多展開,僅對產業、政策環境變化引發的一些行業熱點做簡要分析。
首先,我想談談第三方醫藥物流的發展。今年2月,國務院取消從事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的行政審批,鼓勵擁有完整質量體系的大型醫藥商業流通企業向供應鏈各方開放其物流資源,提高醫藥物流效率,像九州通等大型醫藥流通企業,均在積極開展第三方醫藥物流業務。同時,這一政策的變化,也意味著專業的社會化第三方物流企業進入醫藥物流領域的窗口期已經到來,像順豐這樣擁有著完善網絡的企業在積極向醫藥物流領域滲透,并逐步得到行業認可。根據分會對北上廣代表性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的走訪調研顯示,營業額平均增長在20%以上,部分企業醫藥物流業務則呈現倍數增長。
從過去一年第三方醫藥物流整體的發展來看,我認為有這樣兩個特點,第一是隨著政策門檻的弱化,醫藥物流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雖然社會化物流企業能夠參與的環節主要集中在干線運輸和配送環節,但這種變化是可喜的。很多社會化物流企業也在積極的通過資本運作等方式,將各個區域的專業企業整合起來,完善醫藥物流的網絡布局。第二個是,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專業度在提高,我們能夠看到社會化物流企業對醫藥流通監管政策的理解更加深入,對標準的執行更加嚴格。同時,對于臨床藥品物流、檢驗中心標本等特殊產品的物流服務能力越來越強,涌現出了很多小而專、小而精的專業第三方物流企業。
我想談的第二個問題是醫療器械物流和SPD,從醫藥工業數據來看,醫療器械的增長率已經連續三年超過藥品,這意味著醫療器械物流的總量在逐年增加。從監管層面,藥監部門對醫療器械物流的監管越來越嚴格,上半年開展了醫療器械冷鏈管理監督檢查,下半年《醫療器械冷鏈(運輸、貯存)管理指南》則正式發布。從市場和企業運營角度來看,醫療器械種類繁多,物流要求各不相同,管理極不規范,特別是診斷試劑等溫度敏感產品,冷鏈基礎薄弱,這是發展的基本面。在下半年對重點區域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的調研過程中,我們看了市場積極向好的一面,器械生產企業對流通環節的質量管理越來越重視;器械的經營企業面對兩票制政策以及監管法規,開始布局物流體系、服務體系,而不再將關注點放在單一的產品銷售上,并且,在未來這一套物流、質量、服務的體系一定是開放的,服務行業的。
為什么我要把醫療器械物流和SPD放在一起來講,在SPD業務中,耗材的供應鏈服務是難度更高、更具市場前景的。目前業內對SPD的討論很多,也有一些相對成熟的案例,但總體仍處于探索發展階段,從事這一業務的主體大多是醫藥商業企業,從服務延伸的角度來開展這一業務。隨著行業的摸索,醫院能否成為推動SPD的主體力量,從提升內部效率、外購服務的角度來推動SPD的發展?行業里是否會出現專業從事SPD業務的第三方服務企業?這些有待未來去驗證,但我認為這極有可能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隨著醫藥分銷渠道的扁平化、醫藥商業企業間的整合擴張,集團性企業內部的物流網絡布局進一步優化,多倉協同、跨區域配送在集團性企業得到實踐。這也是今年的一個熱點,盡管我們看到還有很多政策屏障,但這一定是未來醫藥供應鏈發展的一個趨勢。今年,國藥物流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推動全國多倉多級運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覺得還有幾個熱點也值得行業去關注,包括藥品、器械的全程追溯平臺搭建、社區鄉鎮醫院的配送、團體標準建設等等。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