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7 18:47:44 中物聯采購委

供應鏈重構背景下,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第四屆中國供應鏈管理年會”上的致辭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 何黎明
(2023年9月27日)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與大家相聚鷺島廈門,共同參加第四屆中國供應鏈管理年會。在此,我謹代表主辦方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向與會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提現代供應鏈,將其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2017]84號文),商務部牽頭等8部門依據這個文件,在全國開展了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與示范創建工作,先后兩批共評出我國供應鏈示范城市25家,供應鏈示范企業200家,有力地推動了全國供應鏈創新發展。一是全社會供應鏈思維明顯提升,各級政府、國有和民營企業積極運用供應鏈思維,探索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商業模式創新。二是在經濟過剩條件下,企業協同化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普遍提升。三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明顯加快,推動了數字供應鏈和數字經濟的發展。四是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中國企業勇于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和全球競爭,有力地推動了全球供應鏈穩定和發展。五是面臨資源和環境約束,企業堅持新發展理念,積極探索綠色低碳供應鏈新模式。
今年是疫情防控放開后的第一年,全球經濟包括中國經濟復蘇仍面臨很大挑戰和不確定性。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等不利局面正在沖擊現有經濟秩序,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組重構。從競爭方式看,大國之間對供應鏈主導權的爭奪進入白熱化階段,區域化陣營化競爭手段正取代以往的市場化競爭。從布局導向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成為供應鏈布局的重要考慮因素,本土化多元化布局正取代以往效率優先的全球化布局。從驅動要素看,數字化、綠色化成為供應鏈轉型的國際共識,數字化技術與智能低碳技術將成為勞動力、土地等要素驅動以外新的驅動力量。
這屆年會的主題是“經濟復蘇:供應鏈重構中的機遇與合作”。借此機會,我圍繞主題談談幾點認識。
一、要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營造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高效安全的外部環境
我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這個基本面一個重要內涵是,中國已建成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更重要的是,中國不斷學習、刻苦耐勞、持續創新、渴望致富的企業家和老百姓,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大的基本面,也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切實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切實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要加快推進市場化導向的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形成有利于民營企業家從事并擴大長期創新投資的信心來源和制度基礎,通過持續不斷地科技創新獲得新的增長動能。要推進統一大市場建設,發揮規模經濟效應,深化專業化分工,建設更高效率更強競爭力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供應鏈管理能力的核心在于知識和經驗,以及掌握知識和經驗的人才隊伍。在勞動力數量趨于減少的情況下,要積極推進人口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強職業人才培養,努力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和質量。這次年會上,中物聯將發布新改版的《供應鏈管理專家(SCMP)》知識體系,這套知識體系兼具國際視野與本土特色、專業知識與中國實踐相結合,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套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結合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特點的知識體系,打破了供應鏈管理領域長期由西方國家壟斷話語權的局面。中物聯將依托這套知識體系,持續為提升我國供應鏈從業者職業素養作出貢獻。為了激勵中國本土企業持續創新供應鏈管理理念和方法,全面提升供應鏈管理現代化水平,中物聯還創建了供應鏈職業大賽,旨在培養煉就一批具有先進供應鏈管理經驗的高級專業人才,助推我國現代供應鏈高質量發展。本次年會同期舉辦的“第四屆全國供應鏈大賽(企業組)”決賽上,來自80余家企業的150多支隊伍參加了比賽,大家踴躍參賽,努力提升供應鏈管理操作水平和應用實戰能力。
二、要推進核心技術、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協同發展,切實鍛鏈強鏈
要堅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企業、行業要主動擁抱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大科研投入,細分市場,持續提升核心技術研發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要重視以5G網絡、全國一體化數據中心體系、產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要致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軟件企業,重點突破關鍵軟件,提升關鍵軟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華西證券發過一項研究報告,報告中提到,中國三大基礎軟件領域中,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市場外資占比分別為92.9%、64.8%和51.1%。關乎基礎科學研究的工具軟件技術基本被國外壟斷。基礎軟件的國產替代、自主可控依舊有很多工作要做。
要持續推進配套建設。作為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我國已形成涵蓋各類加工制造、裝備制造的完備制造業體系,配套優勢明顯。但本土各區域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國外新興經濟體不斷崛起,各類配套環節面臨外遷風險。一方面要發揮高技術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區域輻射能力,將配套設施與產業向周邊城鄉延伸,另一方面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提升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產業承接能力,充分發揮低成本勞動力和充沛能源資源等優勢,實現東中西協同互動,將產業鏈各環節留在國內。
三、要加快推動供應鏈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數字經濟成為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引擎。我們之所以強調供應鏈數字化,是因為它代表的是第四代工業革命時期下新的生產力,舊的生產模式在新的生產力下將出現顛覆性變革。數字供應鏈從根本上不同于傳統供應鏈,不僅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制造、交付和物流的成本,還更加聚焦于客戶,建立更緊密、更深刻的客戶關系,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客戶體驗。數字化供應鏈通過與智能制造、智能服務以及數字化商業模式的充分結合,構建了產品設計、智能制造、智能倉儲、可視物流等全流程智能生態系統,降本增效成果顯著,應對市場競爭敏捷度也大大提升。企業要實現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就要在制定轉型發展戰略,搭建數字化管理系統,提升數據分析能力,培養供應鏈管理人才隊伍等方面再下功夫。
隨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貫徹落實,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設立,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已逐步由愿景走向現實。構建綠色供應鏈,需要多方發力。政府部門主導相關政策制度建設,明確綠色化轉型計算監測標準,促進綠色能源成本降低,通過稅收調節、分配排碳指標等方式,軟硬結合,推動全社會綠色發展。企業尤其是供應鏈鏈主企業,應主動承擔綠色轉型領頭責任,做好業務發展與社會責任的有機平衡,將綠色可持續發展嵌入產品研發、供應商選擇、生產回收等全流程各環節。
四、要強化溝通交流,堅持對標對表,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提升供應鏈參與各方整體競爭力
自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以來,各城市、各企業大膽創新、積極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經驗好做法,帶動了政府供應鏈治理理念及方式不斷完善,引領了企業供應鏈智能化、協同化、綠色化和國際化水平持續提升;國資委開展中央企業采購管理對標評估交流活動、啟動國有企業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各地政府積極推廣產業鏈供應鏈“鏈長制”發展政策;中物聯等協會組織召開多場供應鏈管理提升交流大會等。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共同發力,營造了良好的供應鏈發展環境,推動了供應鏈模式創新,有力保障了供應鏈穩定高效和安全。
以上意見供年會討論參考。希望大家能在今天的會議中分享經驗、激蕩思想,共同為推動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
最后,預祝本屆年會圓滿召開,取得豐碩成果。
謝謝大家!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全球服務貿易聯盟理事長姜增偉一行來訪中物聯座談交流
- 崔忠付主持《汽車零部件物流 塑料周轉箱尺寸系列及技術要求》國家標準預審會
- 關于開展2025年度全國重點企業統計調查的通知
- 中國公路物流運價周指數報告(2025.5.9)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34期預告:《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 物流項目融合水平評價指南》團體標準宣貫
- 關于舉辦“2025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商貿流通數據要素解決方案大賽”的通知
- 2025年4月份電商物流指數為111.1點
- 蔡進會見華為數字能源中國區副總裁宋凱一行
- 中物聯開展關于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工作的“三新學習”
- 2025年4月份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為105點
- 蔡進會見北京工商大學校長郭建華一行